民国才女凌叔华嫁给陈源,为何一生都不爱他?

如题所述

文/莫玉林

【作者简介】莫玉林,四川仪陇人。干过建筑,修过铁路,进过工厂,闲暇时爱好文字。作品散见于多种报刊杂志,四川数字出版社签约作者。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与相爱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是凌叔华渴望的人生,可她又把自己禁锢在世俗生活里,犹豫不决,徘徊不前,躁动不安。她的一生,可谓如梦似幻,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在民国的文化园中,有四大才女,有四大美女,殊不知除了这些女人之外,还有一位了不起的女子,她就是凌叔华,一个学者形的作家和画家。

她的文采不亚于林徽因,她的画作超过了陆小曼。用现在的话说,她就是女人中的白富美,是民国才女中“高门巨族的精魂”。未出嫁的凌叔华,不说她家的地位钱财,单说家里的房屋就能把人吓一大跳,她家在北京院套院结构的房子多达99间。

印度诗人泰戈尔认为其才华在林徽因之上,徐志摩称她为中国的曼殊菲尔。作为民国社交名媛,凌叔华的一生绕不开三个男人:曾被鲁迅骂得抬不起头的陈西滢是他的丈夫;浪漫诗人徐志摩是她的红颜知己;来自英国的诗人朱利安是她的地下情人。她的不凡在于文学和绘画的造诣,她一生最遗憾的事当数爱情,没有找到一个自己相爱的人共度一生。

在人的一生中,爱情和婚姻是一件最奇妙,最奇特,最不可预测的事儿,谁知道自己能遇上谁,和谁相爱最合适呢?放眼望去,倒是不如意的婚姻比比皆是,譬如同时代的萧红、张爱玲、阮玲玉、胡蝶。有反抗的,如陆小曼,有保守的,如林徽因,凌叔华是介于二者之间。她想作为一名新女性,在反抗旧婚姻观念的同时,又被千百年来的封建思想所束缚,最后跌得遍体鳞伤。

陈源是凌叔华生命中一个重要的男人,也是她的丈夫,这个男人也不是等闲之辈。其笔名陈西滢(1896―1970),江苏无锡人,他是文学评论家、翻译家。1921年留学英国读中学,先后在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1922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北京大学外文系教授,1924年在胡适的支持下、与徐志摩、王世杰等共创《现代评论》杂志,文学根底深厚。

1924年5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问中国,在京城引起了轩然大波,梁启超、蔡元培、胡适之、辜鸿铭、林长民等一大批中国文化名流在北京前门火车站前夹道欢迎,作为北京大学教授的陈源负责担任接待工作,而凌叔华恰巧也被燕京大学推派学生代表欢迎诗人的到来。这次访华的男团队伍中,意外地闯入了两位才女,林徽因和凌叔华。

5月6日,凌叔华在宴会上认识了泰戈尔,7日,陈师曾、齐白石等人组织的北京画会,选择在干面胡同凌家的大书房举行,于是,邀请了泰戈尔一行,包括胡适、陈源、徐志摩。初夏的阳光柔和地笼罩着北京城,柳絮轻轻地飘落,空气中弥漫着紫藤花的味道。干面胡同里一行穿着各色衣服的男子,在林徽因和凌叔华的陪同下,说说笑笑鱼贯而入,进入了凌府的房间。

褐色的实木椅子,仆人已擦拭得干干净净,锃亮的实木像镜子一样,照得出人影来。“各位老师,欢迎到我家作客,请坐!”在凌叔华的招呼下,椅子吱吱嘎嘎地响,大家缓缓落坐。现磨的杏仁茶和玫瑰饼、紫藤饼由仆人端上桌来。凌叔华与泰戈尔交谈甚欢,在这一批才华横溢的男人中,风华正茂的凌叔华像绿叶丛中一朵鲜艳的玫瑰,得体、端庄、大方,亮丽夺目,纷芳多姿。

在这次茶话会中,凌叔华谈吐珠玑,风华绝代,倾倒了在场所有男人,其中就包括陈源。其实,凌叔华和陈源不是第一次相见,此前凌叔华向《晨报》投稿,而陈源恰好任副刊编辑,凌主动约他来家中喝茶。有女孩子约自己,单身的陈源带着一颗好奇心前往赴约,结果在干面胡同里迷了路,绕来绕去,找了好久,才找到门口。

一个女子在门边打扫卫生,陈源出口问道,小姐,你是凌叔华吗?女孩瞥了来人一眼:找凌小姐的,跟我来。这是一个大宅院,陈源路过花台,穿过不少房间,心里很纳闷,为何凌叔华住这么一个大宅子?是租住的房子,还是寄人篱下?女孩带了一程后,停下来对另一个女孩说,带这位先生去小姐书房。陈源又跟着她走了一程,听到脚步声,凌叔华迎了出来,伸出手去,大方地握着对方的手,笑着说,陈先生,你真的来了,快进屋坐。

陈源的目光在屋子里扫视了一遍,这间屋子像皇宫一般,灯火辉煌,彩灯闪烁,一个大书架上,排满了书籍,整个屋子散发着一种清幽的香味,温馨而浪漫,令他大吃一惊,忍不住问,“凌小姐,这是??”

“没错,是我家啊!”

“这么豪华?”

“算吗。”

“??”

两人坐在书房里,谈创作,谈人生,谈理想,双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次接触,又听泰戈尔说,凌叔华比林徽因“有过之而无不及”。陈源对这位美女,心中有了好感。

相较话语不多的陈源,也许浪漫的徐志摩更能吸引一个24岁女生的心。此时的徐志摩已经和张幼仪离婚,追求林徽因不成,正是感情的空档期,需要一个女人填补,他把心悄悄地靠向凌叔华。

往后的日子,两位才子有事没事,往凌府家中跑,成了凌叔华小姐大书房的常客。

两人风趣幽默的谈吐,让这位成熟的女子,崇拜和迷恋。徐志摩在感情上更加投入,他除了隔三岔五与凌叔华见面之外,还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写了七八十封书信,向凌叔华倾诉爱慕和相思之情。

凌叔华家中富有,她不希冀对方的物质,不看重对方的收入,她更倾慕一个人的才情。关键,两位男子都太优秀,才情不相上下,只是,陈源用情方面没有徐志摩那么强烈,正当凌叔华感情的天平倾向于徐志摩时,发生了一件事。徐志摩偶然遇到了陆小曼,两人情投意合,遭遇相似,他主动放弃了追求凌叔华。

凌叔华一时无路可走,只有选择陈源。1926年,两人结了婚,就这样,陈源侥幸地得到了凌叔华,一位中规中矩,带点书卷气的女子。

凌父对女儿的选择很满意,出嫁时给了凌叔华28间房子做陪嫁。那是一种厚重的礼物,让多少人羡慕和咋舌,在外人看来,他们算是天作之合。可是,婚姻是神秘莫测的一件事,因为人会变,心会变,家也会跟着变质。谁会料到那么般配的才子佳人,婚姻并不幸福,就连后来他们的女儿陈小滢回忆说,父母的爱情从根本上就是一个悲剧。

婚后,凌叔华和丈夫同床共枕,实质是一种同床异梦。从平时可以看出,两人从来不在同一书房学习,看上去没人打扰的空间,利于学习和写作,实际上,要是在一起,共同学习和探讨,是不是提高更快呢?

有一天中午,陈源有事想进对方的房间,敲着门喊,开门,叔华。凌叔华装着没听见,陈源有些生气,把门敲得更响了。凌叔华走到门口,拉开房门,瞪了对方一眼,砰的一声关上了门。这样一来,吃过几次闭门羹的陈源,就算妻子的书房打开,他也不愿进去了。渐渐的,两人思想的枝丫,已经朝各自的方向伸展着,再也没有交集的可能。

因凌叔华的条件,鲁迅对这桩婚姻,在《新的蔷薇》中曾讽刺说:陈源教授找到了“有钱的女人”做老婆。

还是徐志摩了解凌叔华,他最早看出二人情感有裂痕,他给胡适写信说:“叔华、通伯(陈源字通伯)已回京,叔华病了已好,但瘦极。通伯仍是一副‘灰郁郁’的样子,很多朋友觉得好奇,这对夫妻究竟快活不,他们在表情上(外人见得到的至少)太近古人了!”此时凌叔华刚结婚两个多月。

陈源虽然文化很高,但在为人处事方面,也存在明显的性格缺点,苏雪林说他“喜说俏皮话挖苦人,有时不免谑而近虐的,得罪好多朋友,人家都以为他是一个尖酸刻薄的人”,为收敛锋芒,陈源只好沉默。凌叔华也说过:“以前与他(指陈源)出门做客,真是窘得很,不熟的人还以为他很骄傲呢。”

1929年,陈源离京赴武汉大学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及外国文学系主任,凌叔华作为家属随往。陈源希望凌叔华给自己洗衣,煮饭,打扫屋子,成为“贤妻良母”的家庭主妇,但凌叔华志不在此,她很想当教授,更想在写作上创作出一片天地来。她在追梦的过程中,结识了另外两名在武大执教的女作家袁昌英和苏雪林,共同的爱好,几人一见如故,结为好友,当时被称为“珞珈山三杰”。在武汉,凌叔华努力创作,还主编《武汉文艺》,她是一个有上进心,不甘平庸的才女。

努力之后,终于有了收获,1930年她的短篇小说集《女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35年,良友图书出版公司出版了她的儿童短篇集《小哥儿俩》,除了文学创作之外,作为才华出众的凌叔华,对爱也更为敏感。就是这一年,她疯狂地爱上了来自英国的教授朱利安。

他28岁,而凌叔华36岁,她是处于人生最成熟的年华,这个年龄段,对异性更有吸引力。比如林徽因也是在28岁时,遭到了来自婚外情的挑战,爱上了金岳霖,好在她很坦诚,居然把这事告诉了自己的丈夫,并获得丈夫的理解,她还是选择了丈夫梁思成。

可能是凌叔华个性的原因,她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丈夫。纸包不住火,最终被丈夫发现。作为一个堂堂的教授,也知道感情的事不像教学那么好处理。陈源问凌叔华,给你三条选择,离婚,分居,与朱利安断绝关系。那时女性思想没有完全解放,凌叔华对失望婚姻反抗过,挣扎过,最终选择了第三条路。

朱利安只好自动辞去武汉大学的教职,作为院长的陈源,放下面子,放下自尊,为朱利安主持了欢送会。这可能是赶走情敌最高雅的一种方式。陈源虽然把这个爱情上的竞争者赶走了,可凌叔华的心已经无法回到他的身边。只是,当时女性还未真正解放的背景下,一个被称为闺秀派才女的典范妻子,可能只有默默承受心灵深处的伤,貌合神离地过日子。

1946年后,陈源常驻巴黎,而凌叔华带着女儿,住在一海之隔的伦敦。多少个明月星稀的夜晚,陈源默默地爬上楼顶,趴在栏杆上,望着海对岸的伦敦,出神,发呆,老泪纵横。缺情少爱的陈源,晚年时变得沉默寡言,有一次,女儿从书中知道了母亲和朱利安的关系,便问父亲:“为什么还要和母亲生活在一起?”陈源说:“她是才女,很有才华。”说完,便默默走开。

此后许多年,凌叔华先在东南亚讲学,后长住伦敦,与陈源长期分居,陈源晚年瘫痪,直到去世,凌叔华也没照顾过他。由此可以看出,不管出于事业还是别的原因,凌叔华的心中早已没有了丈夫的影子。陈源就像当年的赵士诚一样,天天拥着唐琬,可始终走不进对方的心里,原因很简单,唐琬的心中还装着前夫陆游。

凌叔华心中装的要么是朱利安,要么是徐志摩,都与陈源没什么关系。凌叔华多次对女儿说,“一个女人绝对不要结婚”。她经常“告诫”的一句话是:女人绝对不能向一个男人认错,绝对不能。可以想象,凌叔华说这话时,是多么的义愤填膺,捶胸顿足。

(民国才女凌叔华嫁给陈源,为何一生都不爱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