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姓的来源简介100字

王姓的来源简介100字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以王族爵号为氏。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因本来是王族,所以他们以王为姓。又东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谏被废为庶民,迁居于琅琊(今山东省),世人称其为“王”家,其后亦以“王”为姓,称为王氏。
周灵王太子晋是天下王姓人最重要的得姓始祖之一。太子晋又称王子晋、王子侨、王乔,是东周灵王的太子,本为姬姓。《通志·氏族略》言:"若太原、琅邪王之王,则曰周灵王太子晋,以直谏废为庶人,其子宗恭为司徒,时人号曰王家。"晋生于洛阳,在周灵王初年被立为太子,当时流经洛阳的谷、洛二水经常泛滥,灵王派人壅塞河道,他力陈不可,主张因势利导以治水,不被灵王采纳,后终因忤逆之罪被夺去太子名位,废为庶人。他被废后名声依然不减,心忧国事,才识过人,能言善辩,名声远布。其后人也因他曾是灵王太子的缘故而改姓王氏。太子晋的后人战国秦汉时有大将王贲、王翦、王离等,开创了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两支后来都发展成为天下王姓的最主要支派。
姬姓之王的另一支京兆王、河间王为周文王的第十五子、周武王之弟毕公姬高之后。姬高始封于毕,其裔孙毕万入晋为官,封为魏成侯,战国时与赵、韩三家分晋,立魏国。后魏王假在位时,魏国被秦所灭,子孙分散,因号为王家,以王为氏。也有一种说法是,魏昭王公子信陵君之后,在秦灭魏后逃于泰山,时人因其为王族,称王氏。
2、出自子姓,为殷商王子比干之后,以爵号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商纣时王子比干之后,比干被杀后,其子孙为了纪念他,以王子爵号改“子”姓为“王”姓,形成了别一支王氏。子姓之王比干之后,即汲郡王。《通志·氏族略》说:"王氏……出于汲郡者则曰王子比干之后,此子姓之王也。"王子比干是商朝国王文丁之子,亦是商朝末帝纣王的叔父。王子比干生活在国运每况愈下的商朝末年,加之纣王昏庸无道,他不满于时局,多次犯颜直谏,最终不被纣王所容,被剖心而死。他为了国家,杀身以成仁,被后世誉为忠于祖国的楷模,并与同时的微子、箕子一起合称为"商末三仁"。王子比干被杀后,就葬在当时的国都朝歌附近,亦即今卫辉市城北15里比干庙村旁。他的子孙在他罹难后,世代居住在今卫辉淇县一带,为他守陵;同时,为了纪念他,改以"王"字为姓。子姓之王是最早的一支王姓人。因为他们居住的卫辉一带原由汲郡管辖,因此又被称为汲郡之王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06
王姓源出周朝的姬姓。周灵王的儿子即太子晋,称王子晋,因为值谏而被废为平民。但是其子--宗敬仍然在朝中担任司徒一职,那时因为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于是族人就因此以王为氏。到了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到了秦末汉初,王离的两个儿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迁徙到山东琅琊、山西太原,最终发展成琅琊和太原的两大王姓望族。以上便是王姓的最早起源。
第2个回答  2018-05-29
中国百家姓是非常丰富多样、文化博大精深。
王姓是中国的第一大姓,其人口将近一亿,其起源也最为复杂。从汉代以来,王姓有至少21个著名望族,王姓是中华民族众多姓氏中文化最为渊深的姓氏,数千年来繁衍万代人才辈出,可以称是古万世王族。
王姓源出周朝的姬姓。周灵王的儿子即太子晋,称王子晋,因为值谏而被废为平民。但是其子--宗敬仍然在朝中担任司徒一职,那时因为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于是族人就因此以王为氏。到了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到了秦末汉初,王离的两个儿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迁徙到山东琅琊、山西太原,最终发展成琅琊和太原的两大王姓望族。以上便是王姓的最早起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4-10
王姓源出周朝的姬姓。周灵王的儿子即太子晋,称王子晋,因为值谏而被废为平民。但是其子--宗敬仍然在朝中担任司徒一职,那时因为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于是族人就因此以王为氏。到了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到了秦末汉初,王离的两个儿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迁徙到山东琅琊、山西太原,最终发展成琅琊和太原的两大王姓望族。以上便是王姓的最早起源。
第4个回答  2020-08-09
王姓源出周朝的姬姓。周灵王的儿子即太子晋,称王子晋,因为值谏而被废为平民。但是其子--宗敬仍然在朝中担任司徒一职,那时因为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于是族人就因此以王为氏。到了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到了秦末汉初,王离的两个儿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迁徙到山东琅琊、山西太原,最终发展成琅琊和太原的两大王姓望族。以上便是王姓的最早起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