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如题所述

泥鳅是一种身体细长的鱼,前端呈亚圆筒形,腹部圆,后端侧扁,它的全身滑溜溜的,充满黏液。泥鳅是很好的天气预报员,因为当泥鳅上下翻腾不时跃出水面时,很可能就要下雨啦。

泥鳅特征

泥鳅身体较小而细长,前端呈亚圆筒形,腹部圆,后端侧扁。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全体有许多小的黑斑点,体侧下半部灰白色或浅黄色,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

泥鳅头部较尖,吻部向前突出,有5对须,对触觉和味觉极敏锐,不同于一般的鱼类。

泥鳅身上没有大片的硬鳞,只有一层几乎看不到的细小鳞片。它的尾巴上长着圆形的鳍,而且体表布满黏液,这样的体形非常适合在水中泥底钻来钻去。

通常泥鳅的肠子前半段用来消化食物,后半段却是用来呼吸。所以泥鳅虽然是鱼,但离开水照样能生活,因为它除了像一般鱼一样有鳃,可在水中自由呼吸以外,还有更好的呼吸器官——皮肤和肠子。

泥鳅的生活是什么样

泥鳅属底层鱼类,常见于底泥较深的湖边、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10℃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厘米~30厘米深处过冬。对低氧环境适应性强。除了鳃呼吸外,还可以进行皮肤呼吸和肠呼吸。视觉很弱,但触觉及味觉极为灵敏。杂食性,幼鱼阶段摄食动物性饵料,以浮游动物、丝蚯蚓等为食。长大后,饵料范围扩大,除可食多种昆虫外,也可摄食丝状藻类、植物根、茎、叶及腐殖质等。成鳅则以摄食植物为主,一般多为夜间摄食。水温10℃以下、30℃以上时停止摄食。当河水或坑塘干涸后,水底的淤泥已经开始龟裂,其他鱼类一般都已经死亡,而泥鳅在泥中尚能存活很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