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是方言还是语言,这是个坏问题

如题所述

毫不意外,这次粤语大讨论又有人强调粤语是一种语言而不是方言,而且是联合国承认的。记得今年2月21日,国际母语日的时候,粤语被联合国定为语言的消息也流传甚广。

其实,早在2007年12月11日、12月23日,粤语协会讨论区就出现这个消息了。12月12日,该贴被配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相关网页的截图以《大好消息:Cantonese被联合国正式定义为语言》为题发布在大洋论坛上。

2008年被联合国大会定为“国际语言年”。可能因为这样,这个消息在2008年后传得更广。太平洋电脑网粤来客栈论坛(2008年8月29日)、羊城网(2008年11月2日)、奥一论坛(2008年11月5日)、大洋论坛(2009年1月31日)、铁血社区(2009年4月20日)、百度知道(2010年4月20日)、广州电台天韵网论坛(2009年5月11日)、新华网发展论坛(2010年1月29日)、羊城网(2010年3月25日)、香港新浪讨论区(2010年4月19日)、澳门流动社区(2010年4月20日)、华汉文化会馆论坛(2010年4月23日)等均有转贴或反映。

百度贴吧2008年4月21日还有人愤愤不平:“四川话也很多人说~为什么不定位语言~~ ”上海本地论坛宽带山2009年6月26日有人在选载之余大发感慨:“粤语已被联合国定为语言,而上海话只是方言!!!”

到这次广州电视台播音用语的争议出来之后,华商论坛(2010年7月14日)、凯迪社区猫眼看人论坛(2010年7月14日)等又有人翻炒该消息,天涯论坛的G4在线7月10日有人明确地说:“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粤语定为语言”,“现在有的人和媒体上说粤语是地域方言,那是错误的”。中文维基百科“粤语”词条当前页面在介绍划为方言、划为语言的两种主张并列出“粤语地位争议”专题之后,也引用中新广东网记者吴敏平2010年6月8日一则新闻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9年定义粤语为语言。”就在6月8日,咖啡因在南都网发表《你知道普通话不是古汉语吗?》称:

粤语并不是方言,它并不属于普通话语系,这跟其他属于普通话语系的所谓“方言”、“土话”有本质的区别,其他方言也许只是变一下音调就可以学会普通话,但粤语是完全不同的。粤语是一套有完整的发音体系和标准的语言,如“广州音字典”所见,每一个字都有发音标准,而且粤语的历史比普通话长得多,用字范围也比普通话(特别是1949年以后被简化的普通话)广得多。因此,把粤语和方言混淆在一起本身就是一个居心可测的事情。

到底,——

粤语是方言还是语言?

一、语言学观点

英国语言学家David Crystal编写的《现代语言学词典》(沈家煊译,商务印书馆)是这么介绍方言和语言的复杂性的:

一般认为,如果不能互相理解,那就是说的两种不同的语言。但是汉语的所谓“方言”(北方话、广东话等)在口说时也不能互通。(但它们用的是同一种书写形式,这是仍然称之为“汉语方言”的主要原因。)还有一种相反的情形:瑞典人、挪威人和丹麦人一般能够互通,但由于各有其自己的历史、文化、文学和政治体制,因此有理由说各有自己的语言。

在language(语言)词条,该词典还写道:

这一名称的日常用法有好几种不同涵义,语言学小心地加以区分。……在“第一语言”、“英国语言”这样的名称中,“语言”的涵义是处于一个社会整个集体演说/书写行为背后的抽象系统(LANGUE(语言)的概念),或是个人掌握的关于这个系统的知识(语言能力的概念)。语言这一概念可以有共时涵义(如“今日英语”)也可以有历时涵义(如“乔叟以来的英语”)。可以作高一层的归并,如“诸罗曼语”、“诸克里奥耳语”这样的名称。

David Crystal在其编写的《剑桥语言百科全书》(任明等据英文原著1988年第二版翻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二章第8节《地理特征》也作过相关介绍:

本书认为方言适用于所有语言和所有说者,这也是语言学中的一般性观点。根据这种观点,所有语言都被分析为一系列方言……

他对相互理解的标准作了更深入的质疑,举了英语一些地域方言也很难互相理解为反例,并介绍了更普遍的情况——

在一个地区,常常有一条“方言链”贯穿其内。在这根链条上任何一点,说一种方言的人能理解居住在他们毗邻的说其他方言的人;但是他们难以理解居住在这根链条上更远一点的人。……但是他们仍然被一根相互理解的链条联系在一起。……在这条方言链的哪一点上,我们能说一种语言终止,下一种语言开始?……我们习惯于认为这些语言彼此非常不同,但这只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其标准变体,……其根据是政治和历史方面的,……关于语言名称的争论常常变成政治性的争论,……语言的标准决不能解决这种冲突。

他在第九章第52节专门针对汉语的情况作了解释:

由于长期以来汉语只有一种文字,加之共同的文学史和文化史,传统上是把中国的8大类话语称作“方言”。但是事实上它们相互之间的差别(主要是发音和词汇)就像法语或西班牙语跟意大利语的差别一样大,尤以东南方言差异最大。这些语言变体之间互不相通是把它们称作独立语言的主要根据。但是,还必须承认每种变体也是由多种方言组成,这些方言本身又多可称作语言。这种所谓的语言之间的界限并不总是容易确定的。

英文维基百科词条Yue Chinese也针对粤语的情况解释道:

The issue of whether Yue is a language in its own right or a dialect of a single Chinese language depends on conceptions of what a language is. (粤语是自成一门语言还是属于单一汉语的一种方言,视乎如何定义语言是什么。)

二、语言学之外

这个语言—方言难题也不光困扰国人。

美国电台节目The 5-Minute Linguist(在College of Charleston,由National Museum of Language承办)在2005年有一期题目就是《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ialect and language? 》。节目中,Portland State University语言学教授Tucker Childs博士以法语、Tsonga语、祖鲁语-豪萨语、英式英语-美式英语、科隆的德语—巴伐利亚乡间的德语、瑞典语—挪威语为例,说明:

任何语言都是方言。语言和方言的区分是主观的,视身份、位置而定。(... the distinction is subjective. It depends on who you are and where you sit. )属语言还是方言,可以由社会习惯、声望权威认定,也经常会按强权、弱势作政治区分,甚至会被任意划分,并不是一条能不能通话的标准就能定断的。

国外也早有“A language is a dialect backed by an army”(语言就是有军队(陆军)撑腰的方言)的格言。这句格言最早见于现代意第绪语语言学界的标杆人物Max Weinreich 1945年初发表在YIVO Bletter杂志的文章,原话是用意第绪语说的:

a shprakh iz a dyalekt mit an armey un flot ( ״אַ שפּראַך איז אַ דיאַלעקט מיט אַן אַרמיי און פֿלאָט״ ).

意思是“A language is a dialect with an army and a navy”(语言就是有陆军和海军的方言)。不过,Weinreich也只是转述者,原话作者不可考。有人说最初的版本应该是法国军官Louis-Hubert Lyautey (1854–1934)的“Une langue, c'est un dialecte qui possède une armée, une marine et une aviation",也就多了个空军。这些大同小异的说法用咱中国革命口号来说就是——

枪杆子里面出语言!

三、丛林之外

David Crystal在《剑桥语言百科全书》第十章第61节《语言规划》里说:

对于一切行政管理者,不论是全国的还是地方的,语言或迟或早都证明是一个令人烦恼的问题。各社会群体都希望看到自己的语言被采纳,自己的利益得到维护,并可能积极地、而且常常是激烈地开展运动来争取获得承认。

表明一个国家语言政策本身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这个国家对儿童实行什么样的语言教育。学校里教授哪些语言和语言变体?从几岁教起?教多久?这些问题从外语教学领域来看只能部分地得到回答;远比这根本得多的是那些由于政府的政策和民众的舆论而产生的因素,这里存在着广泛众多的主张。语言可能得到积极的促进,受到消极的容忍、有意的轻视,遭到正面的阻挠, 甚至被禁止。……当语言认可的进展不可避免地证明对于一部分人来说过于缓慢,而对于另一部分人又过于迅速的时候,冲突则必定为期不远了。因此在世界各地都同样能遇到对于语言教育政策的畅言无忌的、强有力的反对意见。可惜的是,只有最强烈的反对才易于引起国际上的注意。

可以想象,要是“语言政策不公平—方言激烈争取语言的政治地位”这个恶性循环发展下去,不但族群裂痕会加深,而且没有语言能站得住脚,最终也会影响到语言的社会应用。难道我们都要服从这样的丛林法则吗?显然不能。

像胡裕树主编的教材《现代汉语》那样绝对地说——

像一切语言中的方言一样,汉语的这些方言也是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它们之间虽然有明显的差异,但由于语音上对应规律很整齐,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也大体相同,因而它们并不是同普通话并立的独立语言,而只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

是绝对错误的。因为,如果采用认为汉语是同一种语言的宽标准,那么汉语共同语普通话也不过是汉语的一个变体,不是独立语言;而如果采用语言学上的严格标准,把普通话看成是一种语言,那么通常所称的方言当然也有资格被视为语言,而且不单是八大方言都是语言,连方言下面的子方言也要算独立的语言。

在链条的另一端,整个汉语都可以视为汉藏语系下的一种方言,甚至整个汉藏语系都可能被视为某种更大的语言的方言。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Edward Sapir)在其经典著作《语言论》(陆卓元译,陆志韦校订,商务印书馆,英文原著于1921年初版)第七章就说道:

我们建立一个语系,实际上不过是说:我们只能走到这里为止,不能再远了。在研究的过程里,随时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一线光明,指出一个“语系”不过是一个更大的语群的一个“方言”。方言、语言、语族、语系,不用说都是纯粹相对的名称。当我们的眼光扩大了或缩小了的时候,名称可以改换。

这只是标准在哪个层面选取的问题,无所谓对错,但是两个层面混为一谈则必然是错的。

尽管有很多人持这样绝对错误的观点,因为语言和方言的相对性,我们没必要执着于辩驳是方言还是语言。这本身只是名词之争。或许,换种说法、译法,争论就无从生起了。

就像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亚洲及中东研究系司佳在《如何翻译“方言”这个词?》(《语文建设通讯》第70期)里介绍的那样,一般我们称作“吴方言”、“粤方言”的“方言”概念显然不是英语中的波士顿、 多伦多、德克萨斯等 dialects 这一概念,依梅维恒(Victor H. Mair)教授1991年的建议,历史上固有的汉语词汇“方言”应该新造英文词topolect来翻译。

中国传统上并没有很严格地区分语言和方言,汉代扬雄的《方言》书名只是方国言辞的意思,大致上也只是讲各地词汇。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种语言的迷思当从近代西方(包括日本)传来。如果坚持一定要语言地位,那就等于承认了把族群和语言、把语言和权利绑定的游戏规则,又掉进了以强凌弱的地位格局,必定会对处于更低地位的子方言不利。

如果我们谈问题时理解对方是在一定的语境下谈,很多无谓的争论就可以避免。

在中国一般语境下,汉语是语言,粤语、闽南话、吴语等等是这同一种语言下的方言。但是, 在研究和需要区别于普通话时,粤语、闽南话、吴语等等不妨被视为语言。

“中国话”、“现代汉语”不一定就是普通话,但是在具体语境下可以专指普通话,不包括粤语、闽南话、吴语等等。同理,在特定语境下,“中文”、“唐山话”特指粤语也不出奇。

我们简要判断一下:

粤语可以是方言。(√)
粤语可以是语言。(√)
粤语绝不是方言。(×)
粤语绝不是语言。(×)
粤语是汉语的方言。(√)
粤语是汉语族下的语言。(√)
汉语被视为一种语言时,粤语是方言。(√)
粤语是普通话的方言。(×)
普通话被视为一种语言时,粤语是方言。(×)
粤语和普通话同为方言。(√)
粤语和普通话同为语言。(√)
广州话是粤语的方言。(√)
四邑话、顺德话、广西土白话等是粤语的方言。(√)
四邑话、顺德话、广西土白话等是广州话的方言。(×)
广州话、四邑话、顺德话、广西土白话等可以同为独立于彼此的语言。(√)
四邑之中开平市辖下的马冈镇的土话也可以被视为一种语言单独研究。(√)

潮汕话、潮州话、汕头话、揭阳话等等,也是同样道理,都可以视为语言,都可以视为方言,都可以视为子方言,但是不在同一层面上——潮汕话被视为一种语言时,其他的就只能是方言,而当整个闽语被视为一种语言,整个潮汕话就只能算方言。吴语、上海话等情况也是一样,说是语言还是方言不是终极定性、地位高下的问题,只是层面的问题。

回过头来,——

联合国的承认是怎么回事?

其实,羊城网的yui在2010年6月29日就曾发帖《一条不折不扣的假新闻:粤语被联合国定义为语言》质疑:

从该文章内容看,第一,没有提供消息来源和出处,第二,即使是文章内容,除了第一行,也没有“联合国认定”或者“联合国定义”这样的字眼,第三,时间不明

以逻辑说话:联合国定义粤语为语言,有冇必要,有冇可能?难道不是越俎代庖?

并且指出在联合国的官方网站里找不到证实消息的任何证据。

百度知道、搜狗问答里,有人回答“粤语或广东话何时被列为联合国正式语言”时,也承认“好像没有明确说明”,指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里的Leadingy languages in daily use(日常使用主要语言)可以视为“正式语言”,但不能理解为“官方语言”。大洋论坛上也有人跟帖询问消息来源和中国政府的反应。

2010年6月11日,咖啡因在南都网发表《方言和语言之间的区别不大,只是中国加以强化》,查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 网站,又引用韦氏字典,得出结论:

普通话可以做语言,粤语当然也可以做语言。……粤语可以是方言,普通话 同样也是方言,语言和方言只是解释的角度不同,并没有严格等级概念,也就是普通话并没有天生高人一等的,至少在西方人眼中如此。

早在2009年1月31日,粤语协会讨论区的版主马万千就辟谣道:

联合国并无出过任何正式声明或文书话「CANTONESE系一种独立语言」。
最近系网上被炒起、不过系广东某网民某浏览联合国网页时发现、
CHINA日常使用语言中除左MENDERIN(普通 话)之外仲有「CANTONESE(广东话)」、「XIANG(湘)」、「MIN(闵)」、「HAKKA(客家)」。
於是就意婬所谓「联合国正式认定CANTONESE系 一种独立语言」。
査实联合国个网从建网到而家一直都系甘冩。无话咩认定唔认定。

更早的时候,2008年5月17日,粤语协会讨论区的winkin就质疑过用听懂度来区别方言和语言的标准,指出方言和语言之争是“观点与角度的问题”。

我早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方网站搜Cantonese "mother language day"也只找到4条结果,没有“代表中国”一说,而且一会儿说是language(语言)一会儿说是dialect(方言):

Chinese languages ... have a unified writing system but are different spoken languages, such as Mandarin, Hokkien, Cantonese and Hakka.

The Chinese tradition of Yueju opera combines Mandarin operatic traditions and Cantonese dialect.

和Mandarin(官话,特指普通话)并列,很多国际大网站也这么做,这的确是把粤语和普通话同时视为语言,但是并不妨碍说Cantonese(粤语)是Chinese(汉语)的方言,也没有吴语、闽语、西南官话、西北官话等等就不是语言只是方言的意思,完全不是在承认什么Cantonese是继Mandarin之后代表中国的语言,不过是根据现实使用情况为访客提供便利而已。看过本文上面的介绍,你就会明白:他们的做法没有错,也不是在为粤语属方言还是语言定性。如果一个网站只提供Chinese或者Mandarin的语文选项而没有Cantonese,你也不必沮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8年出了一本书叫《Mother Tongue Matters: Local Language As A Key To Effective Learning》,讲母语教育的作用,值得一读。不过,母语天生就值得我们珍视,不需要问是方言还是语言,不需要问是否得到联合国承认,不需要问有什么用。我们不能因为它有政治地位、有社会应用机会甚至商业用途才学它、爱它。它就是母语,在家庭里成长耳濡目染的语言,维系家庭情感这个理由还不够充分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2-25
语言学家的语言和政府眼中的语言是不一样的。
政府口中的语言和方言的划分是涉及政治目的的,不考虑语言自身的特征。
语言对于国家统一,民族认同感十分重要,所以政府要推广普通话,且把它放在语言的高度----我泱泱大国的正统语言,而吴语,粤语等被视作方言,放在较低的地位。
一般语言学家认为话语的“互通性”(mutual intelligibility)是区分语言的标准。
1. writing 是比较新的发明,其历史远远短于speech
2. 有的语言只有语音形式,但是没有书写系统。
3. 书写大多数情况下是表音的。
4. 人类baby倾向于且能十分轻松地学会说话,但不是书写。
所以,一个人不会写字你不能说他不会那门语言。
所以,我们说English speaker rather than English writer
所以在考虑中国这些个所谓语言方言的的地位时不需要考虑书写。
想想两个不会写字的baby,一个说粤语一个说普通话,互相不通,明显不是同一种语言,否则可以明白对方。这种情况下你会说they don't speak the same language。
且,粤语和普通话有很多语法,词汇上的不同--所以,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它们是两种语言;
从政治的角度来说,他们都属于一种语言,即汉语。。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2-12
一个小地方的广州方言代表、粤语、广东话、白话、广府话、南番顺话、粤海话这六个名词![吐]广州方言人连广东省内的四邑话,勾漏话听不懂!粤语是语支,非语言非方言!是被广州方言代表着!
第3个回答  2014-12-25
方言
第4个回答  2014-12-25
方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