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玥的社会评价

如题所述

共青团广西区委、广西少工委:“何玥同学是党哺育成长起来的新时期优秀少先队员的杰出代表。她的先进事迹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示范引导作用,为广大青少年树立了可亲、可敬的榜样。”
阳朔县党建网:小何玥生命的终结,正是另一场生命传递的开始,这场人与人之间的传递,并没有因形式的特殊而失去生命的价值。她以这样的选择昭示我们:生命的质量,取决于自己的选择,即使是死亡来临,逝去的生命也可以依然精彩。
中国红十字会给何先航的荣誉证书上这样写道:“何玥同学,自愿在逝世后捐献器官,恩泽患者,造福社会,这种高尚的人道奉献精神,将永远受到人民的尊敬和赞扬。”
《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颁奖辞: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何玥她从小就很懂事,4岁就开始学会自己洗衣服、做饭,她懂得家里不富裕,从小就懂得节约,你给她50块钱买菜,她最多就用2块钱。”何玥的叔叔说。 “她会上网看新闻,很多大人都不爱看,她看得津津有味。”据她爸说,女儿学习能力很强,在学校当班干部,成绩优异,平时喜欢看书、看电视,还是个“手机控”,所以好多事情懂得比大人都多。 金宝乡中心小学六(2)班班主任何兰鲜始终记得第一次见到何玥的印象,那是一个“长着圆圆的脸蛋,眼睛透着纯真,秀气的头发透着灵气”的小姑娘。作为一名留守儿童,何玥的懂事让老师记忆犹新:她知道父母在外打工很辛苦,别的同学爱买一些零食、小饰品,可她却从不乱花零用钱,父母给了她一本存折,她都是有计划地用。听到何玥捐献器官的消息后,何兰鲜很感动,但没有太多的惊讶。在一堂语文课上,课文《永生的眼睛》讲的正是作者琳达的母亲、父亲、女儿先后为盲人捐献眼角膜的感人事迹。听着老师的讲述,何玥流下了眼泪,她在采集本上工整地抄下了一段课文:“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那么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何玥的好朋友刘桃兰最难忘的是,那次学校组织为患有“马凡氏综合症”的阳朔中学学生刘广宏捐款,何玥把身上仅有的10元钱全捐了出去。刘桃兰问她:“你捐这么多,回去还有车费吗?”何玥回答说,没关系,大不了走路回去。还有一次,刘桃兰去何玥家做客,看到何玥正蹲在地上帮奶奶选金桔。刘桃兰想帮她,何玥却说,“不用了,你坐吧,来者是客”。过了一会儿,忙完手里的活儿,何玥又张罗着去烧午饭了。刘桃兰觉得,何玥表现得比同龄人更成熟。
阳朔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潘医生:“想不到这么一个小女孩,会有这种勇气和奉献精神,很多成年人都无法做到。”
何玥的姑姑何燕:“我家的小何玥是一个听话、懂事、孝顺、坚强的孩子,她的勇敢超出了她的年龄,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何玥生前的同学林思奀用一首诗来纪念她,“亲爱的小伙伴/你走了/来不及道一声感谢/老师为你心痛/工整的作业/漂亮的奖状/这世界/你曾美丽走过……”
藏族歌手阿兰用歌声赞美飞越雪域高原的生命传递和大爱:“当山水合二为一,眼界之间畅快呼吸,每一种给予如沐浴在春雨。珍惜呵护所有,分享无尽感激,以爱相宜,唤醒美丽。”
时文朝:12岁的小女孩坦然面对生死已属难能,在病痛中还不忘善济他人。这一场生命最后的告别,不知敲动了多少人的心灵,平凡善举,可以开启一个有爱的未来。 南宁网友说:“何玥不仅向我们生动地诠释了‘生命有限、精神无限’的人生真谛,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新时期党培育下的青少年形象。她大爱无私的精神必将激励着更多的人去关爱他人、奉献社会。”
桂林网友直言:“受传统观念影响,人们对器官捐献讳莫如深,导致器官供源紧张,很多患者在苦苦等待中逝去。希望何玥小妹妹所诠释的生命价值,能让更多的人真正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
拉萨网友深情留言:“何玥,你的生命在西藏延续,你的爱飞越了雪山,你是我们的亲人,藏、壮、汉永远是一家!”
烟台网友这样表示:“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何玥的父亲何先航拒绝救助,分文不取;这位令人敬仰的农民工像他女儿一样伟大!”
桂林网友在网上留言说:“她只有12岁,只因为所做的一个决定,注定了她如桂林山水般清纯靓丽,我再次向她致敬,表达我个人的敬意。”
广西玉林网友在新浪网上写下了这段文字:“最美的你,献出的是人世间的博爱,令无数人敬佩;平凡的你,精神是希望的火炬,使我们自愿地传递。”
辽宁大连网友评价说,“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是高官还是庶民,都会感动得仰视她”。
湖南衡阳网友感叹说:“何玥妹妹,看了关于你的新闻后,我也愿意在死后把自己的器官捐出来。”
山东烟台网友在网上留言说:“为了完成女儿遗愿,彻底做到无偿捐献,何玥的父亲——农民工何先航拒绝了救助,分文不取;他自己也填写志愿书,承诺死后无偿捐献遗体器官。这位父亲也是好样的,跟他女儿一样伟大。我要向他学习,我也准备去填写志愿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