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话的方言岛

如题所述

金坛西部以及沿江的几个村是非吴语移民岛。
咸丰时,清军和乡团练与太平军在武进、金坛、溧阳激战,当地人口锐减,“行终日而不见人”。因常州处于吴方言与北方官话区的交界线上,就有北方官话区移民大批进入。例如,金坛原有的老金坛话属于吴语。到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第二次攻打金坛城,与清军血战110天,城中人丁7万余仅存不足3000,全县遗民不足3万。此后,因移民进入,到同治四年(1865),人口升至87024人,光绪十年(1884年)人口又升至176500人。由于这一重大变故,今金坛县存在双语现象,属于吴语的金坛话与属于江淮官话的移民话并存。而在清代前期,当地人说的肯定是老金坛话。因为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所引金坛方言和龚自珍《金坛方言小记》中所记金坛方言均与现在的老金坛话相同。
太平天国失败后,在武进西部(夏溪、湟里、成章),有苏州巨富许万台以工代赈,经营垦荒,出租土地,吸引苏北、安徽、湖南、湖北大批移民定居(大部分是苏北人)。在北部(小河、孝都、魏村、圩塘)一些乡村也有以苏北人为主的移民落户江边“下滩”垦荒。溧阳境内有河南(光山、罗山等县)、苏北(兴化、高邮等县)、浙江(温州)、安徽、湖北移民定居溧阳,他们分别聚居在平桥、永和、上兴等丘陵山区和余桥、古渎、前马等荡滩圩区,同时使用溧阳话和原籍话。如县城属于吴语的“勿要”连读,在西北部乡村被说成江淮官话的“不要”。这就形成一些外地方言岛。他们说两种方言,在家、村里说原籍话,与当地人说吴语。
这些移民岛的年轻一代,有的能够说吴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30
常州市金坛区1860年前是纯吴语地区,金坛历史上被称做铁打的金坛。由于苏北移民多于老金坛人的因素,现在的金坛大致上以丹金溧漕河为分界线,河东人操吴语老金坛话,河西人操苏北话,市区金城镇流行苏北话。有人认为上海有三分之一是苏北移民后裔,那么金坛有三分之二是苏北移民后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