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高层人才作用服务农业经济社会发展

如题所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紧缺的就是人才,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根本之举。”首次把人才工作单独列为党的建设的八大主要任务之一,把人才工作提到了更高的战略位置。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也是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关键和希望所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必须充分发挥人才领军作用,抓高层次人才引进,抓实用人才培养,抓机制体制创新,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突出人才培训,强化科技支撑。把教育培训作为重要手段,扩大培训范围,改进培训方式,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一是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建立人才培训基地。以行业主管部门和有关社会组织为主体,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积极搭建人才学习交流平台,形成机制灵活、选择多样、充分开放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二是广泛开展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专题培训。按照“长期规划、层次分明、面向基层、紧切实际”的要求,人才工作成员单位和有关职能部门开展继续教育、学习考察、研讨交流等不同形式的专项培训活动,提高人才的理论层次、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有效提高各类人才的能力素质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本领,也为工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培养一批优秀储备人才。三是实施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县委组织部和人才办牵头,县农业局、林业局、财政局等部门具体实施,以扩大培训范围、提升培训质量、注重培训效果为目标,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思路,以培养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头人等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围绕一村一品产业提升,设施农业、果业、畜牧业、蔬菜业和返乡农民工创业需求,开展各类涉农培训,提升农村实用人才技能水平和经营能力,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致富本领。
  二、优化发展环境,吸引人才聚集。着力营造引才、留才、育才、用才的良好环境,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服务发展的热情。要通过多种载体,加快高端人才流动,鼓励合作各方高层次人才相互兼职或挂职,把优秀人才及智力成果引到大荔来。加快县工业园区、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园以及冬枣示范基地等重点人才基地挂牌成立“人才工作站”,及时解决人才工作、生活等方面需求,为优秀人才提供舒适宽松的生活工作环境,让人才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积极主动地抓好各自领域和系统的人才工作,加强联系、沟通合作,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方便、创造条件。各用人单位尤其是企业,要积极主动地发挥用人主体职能,主动热心服务,真正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要强化措施育才,健全完善职称、优秀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等方面的制度,尽快造就一批应用型科技领军人才,真正实现人才出成果、成果育人才的良性循环。要根据大荔农业大县的实际,加快培养一批带富致富能力强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结合人才工作现状,认真贯彻落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健全完善人才评选、表彰制度,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先导、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力量奖励为补充的多元化人才激励机制,重奖在各行业、各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激情。继续实施在县电视台开办的《兴荔先锋》人才宣传电视专栏,对在实施先工战略、新农村建设、和谐大荔建设等方面表现突出、业绩显著的优秀人才进行宣传报道。
  三、创新引才机制,打造人才高地。立足县情,在注重现有人才培养的同时,根据社会事业和各类产业发展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人才引进选拔力度。要从人才引进、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使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方面形成更加科学、更具活力的一整套政策机制,促进人才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要搭建人才引进平台,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坚持地企、院地合作引人才,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先导,以应用型人才为主体,着力培养和引进一批在新能源产业、循环经济、现代农业、旅游服务、城市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方面的高层次领军人才,整体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级技工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等其他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壮大规模、改善结构,以人才的大开发推动各项重点工作实现大突破。出台优惠政策,为社会事业领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缓解人才紧缺局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行业人才队伍结构。围绕先工战略和产业发展趋势,把引才引智工作与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县科技产业园、荔民公司、文岭育苗公司的产业集群和科技优势,采取“技术引进”、“项目引进”等多种方式,大力引进企业发展急需的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有效缓解企业发展中的人才紧缺问题。开展优秀人才竞聘上岗活动,将不同行业优秀人才选拔到重要岗位施展才华,拓宽选才用才视野,营造出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环境,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四、提升工作理念,搭建创业平台。树立人才引领发展、人才创造财富的理念,积极为各类优秀人才干事创业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提供支持。通过召开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与企业家座谈会、专业技术人才项目推介会等形式,为优秀人才发挥才智牵线搭桥。继续推行“技企结合”人才发展“大荔模式”,通过技术讲座、视频诊断、农技110等途径为群众解决生产难题,有效解决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通过良好的运行机制和健全的服务网络,将政府主导的农技推广体系与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使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做到零距离为农服务,取得农民满意、人才满意、企业满意、政府满意的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