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转型时哪些行业会很大的发展

如题所述

  英国伯明翰经济转型的启示
  英国伯明翰在100多年前的工业革命早期曾享有“世界工厂”和“工业革命摇篮”的称誉。凭借其丰富的煤铁资源迅速发展起庞大的现代冶金和机械制造工业,一跃成为当时的铁路机车、蒸汽机和船舶制造中心。

  从制造中心到会展商旅城市

  19世纪80年代,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德、美等国家的先进城市加快发展新兴产业,而伯明翰却固守传统工业,导致经济发展绝对优势的逐步减弱。进入20世纪后,特别是经历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随着英国国家经济地位的衰落,伯明翰的资源日益枯竭,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可以说,在旧有优势失去的同时,新的优势迟迟没有建立,是这一时期伯明翰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自二战后30多年时间,伯明翰开始进入“停停走走”、漫长而曲折的转型阶段。结构调整最初主要在工业内部进行,在经历了五六十年代短暂的制造业黄金发展期后,由于技术创新乏力、工业设备更新缓慢和企业管理方式落后,工业竞争力一再削弱,到了1970年代以后失业率高达25%;特别是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更对其工业造成了全面打击。在资源环境的压逼下,伯明翰开始实施产业转移计划,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心逐步由工业内部转向服务业。

  从1970年代末起到现在,伯明翰经济转型渐入佳境。在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浪潮的冲击下,伯明翰在调整制造业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基础上,重点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整个调整持续了近20年。至1980年代末基本完成由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的转变,初步实现了经济转型、重新复兴。

  目前,这座曾以制造业闻名于世的工业城市,一改昔日马达轰鸣、烟囱林立的旧城模样,展现给人们的是一座恬静优美、富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会议、展览和商业旅游城市的新形象,最终确立了服务业的主导地位。《2007—2008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伯明翰在全球500个城市排名中居83位。

  走出多产业化发展格局

  伯明翰的经济转型没有简单地推行“去工业化”战略,而是实施产业多元化战略,即加快由传统制造业单一的产业格局,转变为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等多元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1、明确产业定位,转移扶持目标。把加快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多元化经济体系作为目标,强化政策导向作用,推动经济转型,形成健康的经济生态。大力发展金融业、商业贸易、专业咨询、会议展览及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使现代服务业成为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与此同时,始终保持一定的制造业比例,重点扶植汽车、机电等优势制造产业,不断调整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并积极引进管理、研发和营销等价值链高端部门,加快航空、化工、石油等企业,加快从规模生产向高端设计、集成、概念化产品和附加值更高的品牌化产品方向转变。

  2009年,伯明翰服务业增加值已占经济总量的80%,对整个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8%,而其制造业总产值仍占英国制造业总产值的20%。

  2、利用原有基础,发展新兴产业。其一,运用市场机制淘汰落后的传统产业,对纺织、造船、机械等日益呈现颓势并逐渐萎缩的制造业、煤炭采掘业果敢“断腕”,利用老工业遗留的要素环境优势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比如发挥铁路、公路、水路、国际机场等交通优势和原有的工业基础,发展旅游会展、软件、工程设计、环境治理等产业。其二,运用高新技术、新工艺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并形成新的主导产业。比如投入巨资对钢铁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极大地丰富提高钢材品种和附加值,使其获得了生机。此外,还在原有的工业厂区耗资5亿英镑,兴建了集购物、娱乐与观光为一体的商务中心,使该地区经济再现了新的繁荣。

  3、培育创意园区,建设知识城市。目前,伯明翰已形成三个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区,即伯明翰媒体地区、卡迪夫艺术综合体地区和珠宝产业园区。1986年成立的伯明翰研发园,积极依托其学科理论和科研优势,促成产学研结合,推进新兴高科技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至今已孵化30多家高新企业,居英国第四位。同时,还将“建设知识城市”列入城市发展规划,通过教育和职业培训,为新兴企业提供合适的劳动力。

  4、投资硬件环境,改善软件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环境质量,优化城市形象,培植产业发展要素。如1976年建成了国家展览中心,1984年修建了国际机场;特别是1991年启用的国际会议中心,直接为伯明翰市贡献了18%的海外市场份额。2003年9月,修整后的布林商业街重新开张,直接创造了8000个就业岗位,并带来每年1.8亿英镑的收入。同时,通过提升政府服务,解除公司经济活动中的限制条款,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推行税收优惠政策,完善了创新创业和公共服务环境。

  5、推进产城融合,加快转型发展。一是改造运河,发展旅游。“运河游”是欧洲热门的旅游项目。伯明翰的运河水道比威尼斯还要长,通过运河旅游资源的价值开发,带动了房地产、零售、宾馆、休闲、文化等产业的振兴,有效地提升了城市的商务环境和品牌效应;二是保护发掘历史遗迹衍生产业。如重新启用了关闭多年的老穆尔街火车站,使该地区恢复了活力;三是扶持文化,提升内涵。通过对创意文化的扶持,把文化因素融入城市经济发展,使商务旅游,会展和观光经济得以拓展从而促进了城市经济的转型。

  伯明翰经验的典型意义

  伯明翰的经济转型经验对我们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1、大力实施产业多元化战略。目前世界先进城市经济转型的成功模式主要有三种,即产业多元化战略、产业更新战略(建立不依赖原有资源的全新产业群)、产业高端环节战略(从“制造基地”到“总部基地”)。伯明翰立足自身的城市特点除旧布新,利用并改造老工业基础,以形成健康的经济生态,走出了多产业化发展格局。事实说明,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够带来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性消费的合理平衡,并形成稳定的需求,维持相对平衡的就业率,从而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从伯明翰的经验看,生产性服务业在推动经济转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推进“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基本动力。而目前国内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高效率、集约化运行,制约了制造经济的转型。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深化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生产性服务业引领经济增长必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3、继续加快推进“退二进三”。伯明翰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没有“去工业化”,也没有完全放弃传统制造业,而是立足优势工业“退二进三”,在对传统产业扬弃的基础上实施优势提升。实践证明,“退二进三”是加快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但在实际工作中,要把“退二”与“进三”统筹起来抓,把握节奏,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4、着力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伯明翰高度重视产业转型和城市建设的同步推进,高度重视科技和文化这两个具有决定性、基础性、广泛性和产业性因素的培育,稳步推进产城有机融合、协调发展,加快实现城市经济转型。应进一步深化产学研体系建设,以满足人才和企业的需求为主导,构建完善创新创业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为城市转型发展提升创新支持。进一步加快发展产业基础设施、生活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形象,为产城融合发展提供硬件基础条件。在加快发展文化信息产业的同时,着眼促进新老城联动发展,充分挖掘利用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推进旅游业发展,加快形成文化经济的特色。

  作者单位系中国科学院有机合成工程研究中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