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的论文

求大伙帮帮忙,要求两千字,急急急

网上转载的,自己整理一下,删点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学校应是“家外之家”,家庭应是“校外之校”。最理想的教育应是“学校——家庭教育”。家长作为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特殊纽带,家庭教育作为青少年所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儿童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是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完成的立体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否则,教育的作用将会受到干扰、削弱,甚至抵消。而作为三者之一的家庭,是学生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终生学校,父母是人生第一位教师,也是终身教师。孩子的语言、态度、心理素质、行为方式、生活习惯,最早大多数是从父母那里学到的,可见家庭是培养人格的摇篮。因此,如何实现家长、教师在行动与信念的一致,关注家庭教育,重视对家长的指导,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问题。 一、目前家长教育观念的现状 下面我先举两个事例来说明目前家庭教育的现状,虽然没有普遍性,但具有一定代表性。 事例1: 一天,路过邻居家门前,听见屋内传出拍打声和叫骂声:“这么简单的题目你还不会做?你真笨,你在课堂上有没有认真听讲,更何况我又讲了两遍了,还不懂,你真是笨死了。干脆,这书不要念了。”我进了他家的门,看见父亲气呼呼地坐在哪里一声不吭,孩子吓得站在墙边一边哭一边哆嗦。 事例2: 有个小男孩,抱着小奖状一蹦一跳地跑回家,气喘吁吁地跟妈妈讲:“妈妈,妈妈,好消息,老师今天终于表扬我了。”可怜他多少年没受过表扬了。哪知妈妈头也不回地说:“受了一点小小的表扬,就把尾巴翘到天上去了。你要是能考到班级第一,那才算本事!”小男孩的快乐一下子烟消云散。 针对上述两个事例,以及种种调查显示,尽管许多家长重视了对孩子的教育,注重发展孩子的自主能力,不惜代价进行教育投资,家庭教育方法逐步趋于科学化,但目前家长教育观念的现状仍然令人堪忧: (一)重视成绩,忽视成长 当小学生第一天来到学校,老师询问为什么来上学,很多学生的回答是“为了上大学,将来挣很多钱。”怎样才能上大学?孩子的回答是:“考试得一百分。”中国儿童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父母关心孩子的轴心仍然是学习成绩。很多家长都认为学校的成绩代表一切。孩子人生的目标有两个,一是高考,二是留学。目标订清楚了,家长剩下的工作,就是用威逼、利诱、哀求孩子达到这个目的。这种科举时代遗留的过时观念,仍旧深存人心。我们的家长在幼小纯真的心灵上写下了“大学”这个遥远目标,把完美的一百分定为孩子求学路上的光环,对只能完成十以内的加减法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100”又代表什么呢?在孩子一次次向一百分发起冲击的时候,又有几个孩子能如愿以偿呢?可想而知更多的孩子经受的是失败的打击,孩子成长的自信,学习的兴趣被完美的一百分扼杀!这说明我们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值太高,这种期望过高给孩子带来的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心灵重荷,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这是一种精神的摧残。17岁的少年犯徐利因为受不了重压,失去理智,杀死母亲。这是成绩的压力酿成的悲剧啊!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卢勤告戒家长:成长比成绩更重要,不要把成长埋没在成绩里! (二)重视成才,忽视成人 当今的中国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为年轻父母的育儿目标,很多家长把自己的遗憾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为是正确的路上走,即使孩子并不适合,或者不喜欢。譬如学钢琴、出国。在这种压力下,家庭变得不快乐,亲子的愉快时光成了斗争大会。牺牲了亲子的和谐关系,追求一些莫名其妙,也不见得正确的家长理想。而孩子也成了这一理想的牺牲品。为了这一理想,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节假日参加许多的辅导班;为了这一理想,孩子的空间越来越小,各种能力检测题隔绝了外面精彩的世界;为了这一理想,孩子的心越来越寂寞,正在悄悄扬起心灵“沙尘暴”。要成材,必要先成人!成名、成家的毕竟是少数,平平常常的人毕竟是多数。我们要用一颗平常的心去培养平常的人。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告戒每一位孩子的家长:不要让孩子做人上人,不要让孩子做人下人,要让孩子做人中人,那就是平常人。 (三)重视智育,忽视德育 在孩子智力因素的培养、开发与挖掘上,家长不惜一切代价,聪明是优秀孩子的唯一标尺。家长认为孩子聪明,知识丰富了,他的将来一定是美好的,而忽略了,道德是孩子通向美好生活的手段。国家教育部、全国妇联联合颁发的《家长教育行为规范》明确指出:家长“重在教子做人,提高子女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子女遵守社会公德习惯、增强子女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评价我们的孩子要全面客观,德才兼备是我们的目标,切记:有才有德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无才无德是废品。我们要警惕不能再出现考入全国重点大学的优秀学生割腕自杀;不能再让马加绝的悲剧上演! 二、家庭教育存在问题 由此可见,目前我们家长在儿童观、教子观、评价观、成才观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儿童观:缺乏尊重 在儿童观方面不少家长仍然把自己的孩子看成懵懂无知的乳臭小儿,把自己摆在权威的角色,对他们的需求和感受缺乏理解和尊重,强制甚至压迫式的家庭教育屡见不鲜,致使孩子学习的内部动力不足,参与生活的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这种不把孩子当一个拥有完整权利个体的错误观念,给个人和社会的都将带来很多不良的后果。它将导致社会缺乏服务和尊重的观念,因为不被尊重的人也不会知道尊重别人。 (二)教子观:成材靠打 在教子观方面,由于部分家长存在着“不打不成材”的极端观念,导致家长的教育行为缺乏应有的张力。“棍棒出孝子”是一种简单粗暴的封建家教方式,这种教育方式下的孩子自控力差,当着家长的面老老实实,一离开父母就如同脱缰的野马,加上在家中找不到温暖,容易与社会上的不良分子结伙,甚至走了犯罪的道路。 (三)评价观:重“分”轻“学” 在评价观方面,家长一味注重孩子的学习结果而忽视其学习过程的观念,驱使着家长对考试分数和成绩排名刨根问底,而又常常以自己工作忙为理由,对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遇到的困难关注不够。致使不少孩子以分数为“命根”,视考试为畏途,在考试中屡屡出现作弊的现象,甚至由此造就了“厌学、逃学”一族。 (四)成才观:期望过高 在成才观方面家长以学习成绩的优劣作为孩子成才的唯一指标。在父母看来,子女唯一要做的就是学习文化课,他们送子女进最好的学校,入最好的班级,想方设法和教师联系,以得到老师的关注。升学成了家长对子女的唯一期望,家长和子女成了升学的机器。电视不敢开,节假日不能玩,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包括人格的健全发展被严重忽视。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家长把孩子们的苦闷焦虑视作无病呻吟而严加斥责;把孩子们的同伴聚会视作浪费时间而百般阻挠;把孩子们的业余爱好视作不务正业而严令禁止…… 三、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以上家长教育观念的现状与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它给小学生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和负面的影响,严重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陈鹤琴曾经说过:“知识之丰富与否,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 苏霍姆林斯基也这样认为:“要是不系统进行教育学的教育,不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的话,无论什么样成功的教育工作都是完全不可思议的。”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有效地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呢?我认为有以下的对策: (一)创设机会,促其转变 很多社会问题的根源是教育的失败,改变教育现状的根本在“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的基础应是“家长教育”,没有好“教练”(家长),难出优秀“运动员”(孩子),“国民素质从娃娃抓起,娃娃素质从家长教育抓起”。作为学校应该为家长多创造一些机会,为家长办学堂,通过举办有实效性的讲座,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讲给家长听,给广大家长提供经过专业培训的专兼职的教育顾问,同家长一起把家庭教育进行到底。同时,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资源,用家长教育家长,用家长启发家长。其实,在我们身边有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优于我们的经验,他们的经验是通过自己的尝试得到的并且是有效的。因此,我想利用家长会将这种宝贵的经验介绍给更多的家长,这样既可以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又可以弥补我们在教育中的不足。如此一举两得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二)努力学习,加强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陈旧加速,家长如不重视自我充实,不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一味地依赖几十年前学来的知识和方法教育孩子是不现实的。孩子成才令天下父母心驰神往,“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家长勤于学习,就能少走弯路,孩子的成长会理想得多。 家长要教育好孩子,自己要先受教育,要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新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家庭教育从知识上适应时代的要求。分析各种成功教育的案例,无不闪烁着教育的智慧,在浓浓的爱中加入了智慧的“调料”,让爱更加厚重。列宁的姑妈在他打碎花瓶时,巧妙地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海伦的老师用智慧创造了教育的奇迹。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的内容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家长学习现代教育知识,不仅是教育孩子的需要,也是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这样才可能让家庭教育从经验型、自然型发展到科学型。 (三)家庭民主,注重体验 家长是家庭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优化家庭文化环境,建设健康、文明、积极的家庭文化环境,是家长的重要责任,家长应努力创造一种与现代社会融洽、合拍的家庭文化氛围,让现代的、民主自由的清新气息吹进家庭。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特别要重视孩子的合理意见。不强迫孩子按父母的要求发展,而是去发现孩子的个性倾向、兴趣志向,促使其健康成长。同时,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生活中来,因为身教胜于言教,和孩子一起学习,和孩子一起阅读,和孩子一起上网,和孩子一起分享爱,和孩子一起制造爱……长此以往,家长便会与孩子亲和在一起,不但能了解孩子的世界,分担他的烦恼,还能时时影响孩子,事事教育孩子,利于孩子发展多方面的情趣和多维学习。 (四)关注孩子,全面发展 人的发展应该是全方位的,德、智、体等方面都是人发展目标的组成部分。再者,德、智、体诸方面的要求,又是人正常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生命自身发展的需要,正如叶澜教授所指出的:“生命有各方面的需要: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物质的、精神的、行为的、认知的、价值的、信仰的;任何一种活动,人都是以一种完整的生命体的方式参与和投入。”所以,今天的家长可不能用书本知识来压孩子,更不能仅用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孩子的优劣。因为德育是育人的核心,以道德修养促进文化修养,而有道德修养的文化修养才是丰厚的。我们的家庭教育要让孩子茁壮成长,应在顺应天性、因材施教的前提下,重在教子做人,要把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优良的品德放在首位,从而培养孩子全面发展。 (五)学会赏识,培养自信 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堆篝火。而孩子的能力和自信正是点燃生命之火的火种。孩子的成长应该是收获型的,每天都是新的开始,每天都有提高,每天都有收获。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作为家长给予孩子的一切帮助都应该是鼓励和赏识。要注意的是,过度地或过于轻易地滥用鼓励和赞扬,会使孩子感到你不真诚、对他的期望过低、或不懂得什么才是真正值得赞扬的。最好是对孩子的行为或进步给予及时的、准确的反应,比如对他说:“我看到你这段时间很用心,做题方面显得灵活了许多。”这比笼统地说“好极了”效果会好得多。我们可以教育孩子:“人生的真正乐趣在于使我们的周围感觉到我们的存在,由于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好;鼓励使孩子认识到,他们无须变成一个完美无缺的孩子,只要他们肯于尝试,他们就会感觉到无穷的乐趣,这样才能塑造成完整无缺的自我意识。” 一个家庭的核心是孩子,家族的兴旺看孩子;一个国家的希望在人才,国家的强盛看人才。家兴国盛看教育,家长教育是关键。福禄培尔不也曾说过:“家庭生活在儿童生长的每一个时期,不,在人的整个一生中,是无可比拟的重要。”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对于培养“根”的事业不但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而且也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了坚实基础。家长们,为了让孩子成为家族明天的骄傲,为了让孩子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我们一起努力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30
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家庭因素 摘要:创建文明家庭氛围;父母做好榜样;善于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呵护孩子掌握分寸;配合学校教育工作是培养孩子良 好行为习惯的家庭因素。 关键词:培养;行为习惯;家庭因素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人才竞争的 时期。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培养今天的孩子使他们成为明天的栋 梁?这是我们各位老师和家长最为关心的焦点话题。笔者认为有 以下几个家庭因素。 一、创建文明家庭氛围是前提 家庭既是社会的细胞,人生的归宿,又是生活的港湾。它构 成了儿童活动的舞台。也正因为如此,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 到孩子的身心健康与成才。在良好而又文明的家庭环境里,一家 人和和睦睦,相亲相爱,相互尊敬,相互信任,充分享受着温馨的 乐趣,这本身就尤如一剂良药,能防治多种身心疾病,促进儿童 的健康成长。而在恶劣环境“无风三尺浪,风动浪滔天”中,孩子 经常处于吵骂和郁闷的气氛中,势必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负 面影响。 二、父母做好榜样是基础 人常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终老师。事实也 是如此。父母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甚至父母对问题的争论等 都会对孩子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做父母的,不论在 什么场合,什么时间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在孩子面前无所 顾忌,出言不逊。力争把自己铸造成一个合格的、文明的现代父 母,避免孩子焦虑综合症的发生。 三、善于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是条件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劳动贡献及时得到别人的承 认和奖励,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与自豪感,从而逐步形成自我激 励的心理机制。做父母的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自己孩子身上的优 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其在自信中健康成长。 四、呵护孩子要掌握分寸是关键 在现代社会中,大多孩子是独生子女。他们是父母的掌上明 珠,是家庭的主旋律。呵护孩子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我 们必须把握分寸,不能过分的溺爱孩子,娇惯孩子。孩子回到家 里,除完成作业外,让他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有些家庭, 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要天上的星星,家长也恨不得上天去摘。这 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爷”“、公主”的毛病会一天天滋 长。如果长期下去,不但累坏了自己,而且更重要的是害了孩子。 孩子总有离开父母的一天。如果不从小锻炼他们,那么,孩子以 后走上社会,总是缩手缩脚,依赖性特别强。这样的孩子能适应 时代发展的潮流吗? 五、配合学校教育是保证 我们一些家长认为,孩子没上学前是自己的事,等到孩子一 上学,管好孩子就是老师们的事。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学校 教育虽是主体,但家庭教育却是教育的第一大体系。面对现代竞 争日益激烈的局势,我们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这就需要家庭、 学校、社会的有力结合。而这三者之中,家庭教育是重中之首,我 们不能等闲视之。因此,我们家长要教育孩子尊重老师,按时完 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孩子学习或纪律上出现问题老师家访 时,要及时与学校沟通,交流,取得教育好孩子的最佳效果。 总之,孩子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是我们的未 来。每一位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美好愿望。只要我们 做到以上几点,我们的孩子就一定能健康成长!
第2个回答  2014-04-30
来毕业论文网 www.lw54.com 看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