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公司如何分配股权

如题所述

可以参照出资比例、劳务支出比例来进行分配。
1.三人合伙企业的股份分配是由三人协商决定的,可以参照出资比例、劳务支出比例来进行分配。
2.分配方案可参考以下方法,股权分配把股权首先分成两个类别:资金股权部分、经营管理股权部分。先把这两个部分的股权分别确定清楚,至于经营股权部分,总的比例定好了之后,就可以考虑每个人在团队中担任的职责和能力来评估了。这个方面可能有争持的地方,设立一些简单的虚拟股权绩效评价系统。就是说在创业过程中让股东的股权随着个人绩效的变化有一定调整幅度的激励制度。这个制度是中立的,因此经营股权的分配比例也是按照职责、岗位来分的,从而确定分配内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2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8

股权的分配在不同的情景不同的政策下会有不同的方法,以下是比较主要的分配计划。

股权分配计划

有两种主要的股权分配计划:股权分配激励计划(SIPS)和工资扣存储存存款计划(SAYE)。这些可能是国内税收核准的方案,并且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可以合理避税,也可以把经济奖励和公司的长期繁荣发展联系在一起。

股权诱因计划

股权诱因计划必须是国内税收部门核准的。他们向员工提供可以合理避税的购买公司股票的机会,公司借此可以增加“免费”、“合伙人”和“搭配”股份。可以提供给员工的自由股的额度是有限制的(2004年是每年3000英镑)。员工可以用光1500英镑的税前工资来购买合伙人股份。

节省一如同一挣得计划(SAYE)

节省一如同一挣得计划(SAYE)必须征得国内税收部门核准。它们提供给员工在3年、5年、7年后用今年的价格购买的机会或者是给员工按现在价格高达20%的折扣。购买可以通过每月从员工的账户中扣除既定的数额的方式的来实现。每月的存款数目必须在5英镑到250英镑之间。采取此种做法免收个人所得税。

扩展资料:

股权分配核心和关键:

一个核心

股权分配的核心是要让各个创始人在分配和讨论的过程中,从心眼里感觉到合理、公平,从而事后甚至是忘掉这个分配而集中精力做公司。

两个关键点

一是保证创业者拥有对公司的控制权;

创始人最好具有绝对控股权,能达到67%以上的股权最好,达不到这个比例,也得超过50%以上。

二是要实现股权价值的最大化(吸引合伙人、融资和人才)。

俗话说“财散人聚”,股权就代表着未来的财,散一部分股权,才能聚起来优秀的合伙人和人才。因为相较于固定的薪资,股权更具有长远的投资价值。一般来说,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合伙人手中的股权很有可能会翻好几倍,远不是固定薪资可以比拟的,创业者可以以此来说服和吸引优秀人才。

参考资料:股权分配 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9-25
你好,合伙人为公司投入的各种要素因为性质的不同而有着时间上的差异,其中诸如办公设备、办公场地、资金等方面的投入可能会在最初一次性投入,而最为关键与重要的时间要素的投入却是长期而持续的。
也就是说,合伙人的投入其实是处于变动之中的,其相应地获得的股份也会随之而变动。
分配股权:

1、预估法
这其实是最为简单的一种方法,而且可以为后期省去一些麻烦。
在公司或项目启动之际,对每一位合伙人的时间要素进行预估,并将其结果作为股权结构设计的重要依据。
下面我们就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对这一方法做一个具体阐述。
有曱、乙、丙三人共同创业,其中曱负责领导企业发展,乙负责企业内的事务性工作,丙则出资。
按照市场行情,根据曱从事的具体工作,他这样的人才年薪一般在42万元左右,同样的情况下乙的年薪则为18万元左右。
在创业初期,他们并没有其他的资金来源,所以决定对丙所出的20万元资金进行翻倍估值。
所以,在第一年三人都不拿任何工资的情况下,三人的投入估算价值分别是:曱42万元、乙18万元、丙40万元。
在总值为100万元的情况下,三人分别占据了42%、18%、40%的股份。
2、定期评估法
比之预估法,这种方法是稍微麻烦一点,需要对合伙人的投入进行定期的汇总,然后对其在这一时间段内的投入进行评估,得出的各自投入价值作为同时间段内的股权设置依据。这样其实比较符合合伙人动态的投入方式。
仍然以曱、乙、丙三人创业为例,曱带领公司创业,乙负责内部事务,丙出资。
曱、乙的年薪与上文所举例子中相同,分别是42万元与18万元;而丙则在公司最需要资金的时候出资20万元。
同样丙所提供的资金被翻倍估值,而曱、乙的年薪分别换算成35000元、15000元的月薪。
在明确了这一基本前提条件之后,对甲、乙、丙三方的投入进行定期评估:
在大家都不拿工资的情况下,曱在第一个月为公司的投入为其月薪35000元,乙则是15000元;而公司在这个月的发展所需的成本则为2万元,这2万元实际是由丙出资,翻倍估值为4万元。
以第一个月为第一个定期评估的时间段,到月底为止,曱、乙、丙的投入分别是35000元、15000元、4万元,而总的投入则为9万元。运用前文所提到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之后,可以得出曱、乙、丙三人分别占据了38.9%、16.7%、44.4%的股份。
以此类推,在每个月的月底,都可以将曱、乙、丙三人的投入进行累计计算,分别得出其应占股份的比例。
当然,定期评估的周期并不用非得定为每月一次,创业团队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与需要自行选择,或是按季度、或是按月份、或是按年份等。这样一来,随着定期对各自的投入进行评估,企业具体的股权结构就会呈现出动态变化。
但是,随着企业不断地对各方投入进行估值,到了后期这一动态幅度就会变得不那么明显了。
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如自行操作,请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控制。
第4个回答  2019-07-30
你好,以下是关于股票分配的一些原则,希望能帮到你。
首先,一定要明确好股权分配的基本原则,那就是:
量化贡献 明确合伙人的责权利
第一:先把别人的股权切掉
在设计股权架构时,首先得先把别人的切掉,也就是预留一部分股权,最后才是自己的。这样的好处颇多,比如:
为人才预留股权激励:现在创业公司招人实在困难,如果你在招人时能够明确告诉,我给你多少股权或股权激励,吸引力绝对要大很多。
为吸收新合伙人预留:如果项目已经开始,但还差CTO或CFO,那么只有预留出股权才能吸引到新合伙人。
一般来说,预留部分可以放在股权激励池里,新合伙人进来后再分配给他。
融资预估:创业项目最终IPO时,CEO如果能有10%的股权就不错了,所以在融资时一定要适当预估。
第二:贡献要能量化
不同的合伙人在公司都会有各自重要的角色,提供技术、专利、资金、场地、销售渠道等,每种贡献因为性质不同很难直接对比。不过,一般的原则是“建立在以公司价值为导向的基础上”,量化合伙人的贡献的目的就是要明确每个合伙人长期的责任、权利和利益。
同时,考虑到创业是个艰难漫长的过程,需要每个合伙人坚持不懈地为企业继续提供资源和能力,所以股权分配也应该向能够长期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合伙人倾斜。
另外,在这个知名度可以换流量的时代,如果某个合伙人名气很大,甚至具备了个人品牌,那么他的股权可以比别人多些。因为,流量(客源)是企业生存极为重要的部分。
第三:别把股权分足
另外,还要充分评估创业不同阶段——初创、发展、成熟出现的变化。
并且每个合伙人在创业的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贡献,比如:先期可能CTO的作用很大,到了产品出来后,COO的作用就举足轻重了;再比如:开始的时候,可能会说能说的合伙人会让大家觉得他很牛逼,不过到了真正开始创业时,却发现此人说得比做得好,真实能力一般般。
所以,如果一开始就把股权分足了,到了遇到上面这些变化后,再想调整和重新分配基本就不可能了。
所以在创业初期,不建议把股权分足,应该给股权调整预留空间。比如COO本来应该拿15%,CTO是20%,可以把每个人的股权比例都先降5%下来,放在股权池里。
然后合伙人之间进行约定,以后会根据项目开展的不同阶段,每个人的不同贡献进行股权的调整。
第四:出资不同所占股权不同
在创业初期,点子和项目很重要,但没有钱,这些都是纸上谈兵。
因此,创业要想开始,启动资金是第一位的。这时候,在其他都基本是同等条件下,出资多的肯定要多占股权。
第五:CEO要有比较大的股权
能够分配给合伙人的股权,除了其他合伙人,剩下的就是带头大哥CEO,他要有比较大的股权,但同时他也要有更多的担当。
第六:股权的阶梯层次要明显
通常认为比较好的股权结构是:创始人50~60% + 联合创始人20~30% + 期权池10~20%。
这样既保证了领头人的绝对决策权,又维护了其他合伙人的相对利益,而且在以后企业发展过程中,为投资者进入留出了空间,同时保障了未来融资过程中企业控制权不旁落。而且,为公司的股权激励留出了空间,可用于吸引人才、激励员工等。
这个比例要具体分析企业内部现在的具体情况和对未来的预期。针对每个合伙人带来和将产生的价值,创始人也可以问问自己:是愿意直接付钱、省下股权呢,还是愿意折算股权、省下现金呢?
另外,还有一种灵活些的办法,就是可以适当采取按年度、项目进度或者融资进度等方法逐步分配合伙人股权,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尽量规避短期内看不准各自价值的情况的发生。
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