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度和感光度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感光度,则是衡量胶卷准确曝光,需光量多少的一个标准。美国为ISO,德国为DIN,ISO100约等于21DIN。
  宽容度,通俗的说是曝光后,能够清晰成像的感光范围。黑白片最大,彩色负片其次,彩色正片第三,数码最小。
  美国标准ISO,也是通常为我们所熟知的。。通常民用胶卷为ISO100、ISO200、ISO400,数字越小,其所需的曝光量越多,数字以1倍的速度增加,所需的曝光量,这位前一种的1/2。通常,ISO100遵循阳光11法则,在阳光直射条件下,使用1/125快门、11光圈的组合,可以得到准确曝光。其他胶卷,通过其成倍规律,可以得到不同的快门光圈组合。目前,ISO3200与ISO6400的胶卷,成像粗糙,只适用于对画质不作要求的某些专业领域,而1/50则相反,成像细腻,对曝光时间要求较高。目前数码相机,感光元件CCD或CMOS,对不同的感光时间,获得的信息量不同,参照原胶卷生产标准也设置为ISO,其原理不同,但效果相近。
  宽容度,通俗的说是曝光后,能够清晰成像的感光范围。黑白片最大,彩色负片其次,彩色正片第三,数码最小。也就是说,黑白片能够从白至黑可以分成最多的灰度层次,最真实的还原当时环境。彩色负片,一般可以正确还原正负两级曝光内的色彩层次,而正片只能正确还原正负1/2~1/3级曝光内的色彩层次,其外色彩层次损失相当大。由于负片与正片影印的工序不同,导致负片成像可以后期调整,而正片只决定与前期曝光,使其相当有利于初学者掌握曝光技术,同时也非常有利于专业摄影师艺术创作。并且正片胶卷,有成像艳丽,色彩细腻等特点,为大多数风光摄影师所喜好。数码相片的宽容度,与其数字标准有关,不能一概而论,只能说JPEG格式下,任何调整都是建立在图像色彩损失的基础之上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7
感光度,则是衡量胶卷准确曝光,需光量多少的一个标准。美国为ISO,德国为DIN,ISO100约等于21DIN。 现在主要介绍,美国标准ISO,也是通常为我们说熟知的。首先,我们必须知道,黑白胶卷感光,其实运用的是卤化银遇光分解的化学原理,冲洗后,洗去剩余卤化银,保留沉淀物银,成为我们通常所见的底片。而彩色胶卷,则是通过多层卤化银对红绿蓝三色分别感光,根据保留沉淀物或卤化银的不同,分为负片与正片,然后通过相应的色彩油墨替代,成为底片。 可知,胶卷曝光的基本原理就是卤化银遇光分解。而不同的卤化银,遇光分解的速度是不同的。同样光照条件下,速度快,则需要的光量就少。形成一定厚度的沉淀物,就为曝光准确。所需的时间越短,形成的银颗粒也越大。反映到照片上,形成的像则越粗糙。相反,所需的时间越长,颗粒越小,成像越细腻。以此原理,就形成了现在多种不同感光度胶卷的体系。通常民用胶卷为ISO100、ISO200、ISO400,数字越小,其所需的曝光量越多,数字以1倍的速度增加,所需的曝光量,这位前一种的1/2。通常,ISO100遵循阳光11法则,在阳光直射条件下,使用1/125快门、11光圈的组合,可以得到准确曝光。其他胶卷,通过其成倍规律,可以得到不同的快门光圈组合。 目前,ISO3200与ISO6400的胶卷,成像粗糙,只适用于对画质不作要求的某些专业领域,而1/50则相反,成像细腻,对曝光时间要求较高。 目前数码相机,感光元件CCD或CMOS,对不同的感光时间,获得的信息量不同,参照原胶卷生产标准也设置为ISO,其原理不同,但效果相近。 宽容度,通俗的说是曝光后,能够清晰成像的感光范围。黑白片最大,彩色负片其次,彩色正片第三,数码最小。也就是说,黑白片能够从白至黑可以分成最多的灰度层次,最真实的还原当时环境。彩色负片,一般可以正确还原正负两级曝光内的色彩层次,而正片只能正确还原正负1/2~1/3级曝光内的色彩层次,其外色彩层次损失相当大。由于负片与正片影印的工序不同,导致负片成像可以后期调整,而正片只决定与前期曝光,使其相当有利于初学者掌握曝光技术,同时也非常有利于专业摄影师艺术创作。并且正片胶卷,有成像艳丽,色彩细腻等特点,为大多数风光摄影师所喜好。 数码相片的宽容度,与其数字标准有关,不能一概而论,只能说JPEG格式下,任何调整都是建立在图像色彩损失的基础之上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