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有多少?

如题所述

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是个神机妙算的军师、统帅,他在草船借箭后对鲁肃讲了一番话:“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公谨教我十日完办,工匠料物,都不应手,将这一件风流罪过,明白要杀我。我命系于天,公谨焉能害我哉!”这可以说是他本人的一次精彩自白。但是这位军事大师文人出身,用兵比较迷信计谋,每次打仗都非要设埋伏不可,然后派出一两员大将出去诱敌:“只许输,不许赢。”对这一点,赵云是照办,而魏延颇有微词。孔子曰:过犹不及。诸葛近之。
但在三国志里,则是另一番情形。三国志里的攻坚战大都出自刘备之手。诸葛亮传曰:“成都平,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汉中战役主要由刘备指挥,法正为谋主。陈寿评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这个评价是比较恰当的。善于治戎的统帅,带出来的兵行军有度,号令严明,遇变不乱,但是锐利和速度不足。简单的说,就是防御力好,而攻击力不够理想。所以诸葛亮往往是攻而不克,反而在撤退时击败追敌,获得胜利。王双与张合就是在追击诸葛亮时被击毙的。因此完全可以相信诸葛亮的治军能力,严整而细致。在这一点上,治军略显粗糙的司马懿对诸葛亮深为佩服,赞曰:天下奇才也。司马懿也深谙兵法,所以每次诸葛亮撤退时,他都不主张追击。直到诸葛亮病死,司马懿才想去疯狂一把,结果还被姜维给唬了一回,留下“死诸葛走生仲达”的笑话。当然,诸葛亮主动出击也打过不少胜仗,如:从荆州与赵云“溯流而上,分定郡县”、平定南越、攻武都阴平两郡等,不过对手较弱。赤壁之战,联孙抗曹之方针主要应归功于诸葛亮。因此总体而言,虽然说诸葛亮的政治才能优于军事才能,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仍然可以跻身一流水平。中学历史书里画了两个三国人物的图像,一是曹操,旁书: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二是诸葛亮,旁书: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吾辈愚钝,当时不明白“杰出”与“著名”有何区别。现在想起来,“杰出”是盖棺论定,而“著名”算老几?臭名昭著、徒有虚名、名过其实的都可能是著名!这种误人子弟的教学内容在中学课本里多得很。如今屁大的官死后都能博得个“久经考验,卓越,优秀,伟大”之称号,何吝不以一词赐诸葛哉?厚今薄古,非所以教子孙后代也!
诸葛亮的隆中对堪称古今中外战略思想的楷模之一。如果不是失荆州、关公败亡,诸葛亮差一点就成功了!但时势变易,战略思想也应该调整。所以我认为诸葛亮最大的败笔一不是街亭之战,二不是后继无人,而是他在刘备死后仍然沉溺于北定中原、恢复汉室的梦想,甚至脱离了隆中对的思想,变得一意孤行,穷兵黩武,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在这一点上,他无法象鲁肃和司马懿那样以平常心对待改朝换代。鲁肃曾对孙权说:“昔高帝(刘邦)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齐桓公、晋文公辅周)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司马懿与诸葛亮在祁山对阵时曰:“汝乃南阳一耕夫,不识天数,强要相侵,理宜殄灭!如省心改过,宜即早回,各守疆界,以成鼎足之势,免致生灵涂炭,汝等皆得全生。”这番话,其实乃肺腑之言,于蜀国大有益者。可惜诸葛亮已经听不进去了。即使按照隆中对的战略意图,地拥荆、益二州,天下有变,则荆州兵出于宛、洛,川兵出祁山,天下可定。但荆州已失,况天下并无大变,若强行北伐,不得其时矣。司马懿务求自保,也是这个道理,只要边界相安无事,又没有什么重大变故,就不要想着把对方灭掉,大家都省心点,其实这正是孙子兵法所说的“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范蠡曰:“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这些都说明了诸葛亮北伐不得其时。但诸葛亮还有一条忧虑,他怕自己没世之后,蜀国没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的人才,所以要在他有生之年,完成夙愿。可以想象他的精神压力有多大,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我觉得自从刘备死后,他的生活就一直处在高压、忧闷、繁忙和孤独之中,容易变得急于求成。如果他放宽心,养身体,多活个十几年,耐心等待机会,如果他不急于北伐,而是往南开拓疆界,也许。。。
也许以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并非不识天数,只是他的追求太执著而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16
易中天所说"诸葛亮没有军事才能"
现在有人在质疑孔明,仅凭一些有限的史料来判断他是什么样的人,要知道现代人是很难了解将近两千年前的事情的,在这几千年来,有多少文字被销毁谁都不知道.现在的史料已经很难恢复当时的面目.
但是有一点,诸葛亮死后的晋朝曾封他为武兴王,南齐时为他修建了武侯祠,唐朝时封他为武灵王.为什么都要加一个"武"字.武在古时候的意思有四种:1.脚印
2.半步3.勇敢4.与军事,战争有关的事物.诸葛亮在历史上称不上以"勇敢"著称,如果说勇敢那应该是那些将军们.那只有"军事"才能理解这个封号了.说明他的军事才能是最服人心的,人们对他的军事才能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我不同意易中天所说"诸葛亮没有军事才能"
第2个回答  2013-11-16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人称卧龙先生,蜀汉丞相。早年隐居隆中,后刘备三顾茅芦,请出诸葛亮作军师。由于当时诸葛亮年纪很轻,所以关羽张飞等人看不起诸葛亮。刘备对他们说道:“孤有孔明,如鱼之得水。”关羽等人听了也就不再说什么了。208年,曹操南下,大破刘备。诸葛亮和徐庶在逃跑中被曹操击溃。徐庶遂投奔了曹操。诸葛亮至江夏后,受刘备之托,前往东吴游说,联吴抗曹。刘备入川后,诸葛亮镇守荆州,诸葛亮此时的治政能力初步显示出来。庞统中箭身亡后,诸葛亮作为二路援军,和赵云一起入川。此后,刘备基本上都领兵在外,诸葛亮一直留守成都,由于他出色的治政能力,使得西川的经济有了和很大程度上的恢复。这一成果不旦蜀国人人称道,就是魏国的钟繇、董昭等人也在给曹操的奏章中屡屡称颂诸葛亮的治政能力。曹操因此也给诸葛亮写过信,并送了一些礼物。当然,这一切都是白费心机了。汉中之战后,刘备自封汉中王,封诸葛亮为军师将军。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被封为丞相。刘备想伐吴,诸葛亮苦谏无用,结果刘备大败。
223年,刘备白帝城托孤,为限制诸葛亮的权力,刘备留下了李严来总管粮草,制约诸葛亮。其后诸葛亮南征,大败孟获,南方平定。然后诸葛亮北伐,收得姜维。然后诸葛亮让马谡镇守街亭。魏将张郃大败马谡,占领街亭,蜀军大败。其后诸葛亮又几次伐魏,并成功的除掉了李严。但诸葛亮的北伐先后被曹真和司马懿成功击败,最终蜀国的国力越来越弱。234年,诸葛亮劳累过度,病逝于五丈原,官至武乡侯、蜀汉丞相。司马懿在探查蜀军营寨时,称诸葛亮为“天下奇才”。但诸葛亮一死,便注定了蜀国的灭亡。
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出山至入川前,这一阶段,诸葛亮主要表现的是自己的外交能力。尤其是他在赤壁之战中的游说,使得孙刘结成同盟。当然从后来来看,蜀国内部有这样外交能力的人还有很多,如邓芝、郤正等人,但诸葛亮在孙权面前谈论战事时的精细,与当时东吴大都督周瑜、参军校尉鲁肃等人不谋而合,说明诸葛亮对这场战争还是看得很清的,诸葛亮有军师之才。第二阶段是诸葛亮入川到白帝城托孤,这一阶段诸葛亮主要表现的是自己出色的治政能力。可以说蜀国在诸葛亮死后还能撑一段时间就和这一段时间诸葛亮对西川的治理有关。这一阶段,刘备先后屯兵于公安和阳平关,成都的全部内政都交给了诸葛亮。和演义中不同,汉中之战以及此前的定军山之战,诸葛亮都没有参与,他一直守在成都。第三阶段是刘备死后到诸葛亮病逝,这一阶段诸葛亮的精力已经由内政转向了军事。然而就诸葛亮的几次北伐来看,诸葛亮在军事上是长于治军而短于计谋。诸葛亮在北伐期间也发明了木牛、流马以用来运输粮草(注意,这里的木牛、流马是两种工具,而且也是要由人力来推动的,并不像《三国演义》中说的那样),并且创造出了八阵图(八阵图今已失传,不过八阵图更向是两军对垒时的一种阵法,而不是演义中说的石阵)。从这点上来看,诸葛亮更适合的是在战争中负责后勤工作,他实在不是能做三军统率的人才。这里还要特别说的是,诸葛亮最大的失误就是他的后事处理。诸葛亮后事处理是这样的:兵法传给姜维,军队归杨仪,丞相位置由蒋琬继承(由于后主刘禅在此后坚决不设丞相,所以蒋琬只做到了大将军)。这种后事处理,只能导致蜀汉内部的内讧,因为杨仪难以容人,而蒋琬和姜维在北伐的态度上又是完成相反。由此可见诸葛亮在识人方面要选比刘备差得多。最后要说的是,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都爱说“诸葛军师”四个字,但其实诸葛亮从未作过刘备真正意义上的军师(诸葛亮作过军师将军和军师中郎将,但这并不是真正的军师),诸葛亮在刘备手下的地位就和曹操手下的荀彧很相似,都是镇守后方的关键人物。当然,历来对诸葛亮的神化,也都不可信。就传说中的东西而论,周瑜属于群雄分争的前三国,司马懿属于由魏至晋的后三国,而诸葛亮则属于三分天下的中三国,三人没有任何可比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