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英年早逝的伟人

要一个 耳熟能详的 英年早逝的伟人的名字 要写他的精彩人生记录。。。 最好再给 详细的 写一点 雷锋不要 但可以跟他差不多的

1、霍去病

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杰出的军事家、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

十七岁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

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3岁。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像祁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

2、王勃

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

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

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

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3、贾谊

汉族,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

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

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贾谊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深受庄子与列子的影响。散文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评论时政,风格朴实峻拔。

议论酣畅,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其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著名。

4、刘弗陵

刘弗陵是汉武帝刘彻的小儿子,母亲赵婕妤(钩弋夫人)以“奇女子气”得宠,居住在钩弋宫中。 太始三年(前94年),赵婕妤生下刘弗陵,号称“钩弋子”。

据说刘弗陵和上古的尧帝一样都是怀胎十四月而生,于是称其所生之门为“尧母门”。武帝死后,刘弗陵在重臣的拥立下登基継位,就是汉昭帝

昭帝登基时才8岁,却聪明伶俐、十分果断,对匈奴的政策十分得当。面对汉武帝时代的连年征战、增加徭役,昭帝听取重臣的建言,减少赋税,足足减少了3倍。

进一步深化了武帝晚年重新施行汉初与民休息的政策。在首辅大臣霍光的主持下,昭帝朝的百姓生活比以前富裕,四夷来朝,使汉朝出现了中兴稳定的局面。

可惜,前74年,昭帝暴病而死,这位有望为中兴之主、十分有作为的皇帝英年早逝,享年仅21岁,在位13年,可谓天妒英才。

5、孙策

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长子,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三国时期吴国的奠基者之一。《三国演义》中绰号“小霸王”。

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后脱离袁术,统一江东。在一次狩猎中为刺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其弟孙权接掌孙策势力,并于称帝后,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孙策乃吴氏所出,是长沙太守孙坚的长子。据《搜神记》记载,吴夫人梦怀日月,而生孙策、孙权的故事。在东汉末期的动乱年代里,作为一方军阀的孙坚,往往是常年征战在沙场上。

而抚养、教育儿女的重任也就落到了吴夫人的身上。而吴夫人教育儿女也很有办法,总是宽容、诱导,谆谆教诲,让儿女自己领悟,明辨是非,于是孙策、孙权兄弟礼贤下士。

尊重人才,二人依次接手父亲基业,最终把吴国推向最高峰,和蜀,魏呈鼎足之势。公元191年(初平二年),孙坚因攻打荆州牧刘表而被刘表的部下黄祖埋伏所杀,享年三十七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19
历史上有哪些英年早逝的名人
王 勃(650~676):只活了26岁啊,不然还不知道要让我背多少篇课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惊为天人。
霍去病(前140~前117):17岁被封为冠军侯,19岁为骠骑将军,22岁官居大司马,23岁英年早逝。按正常年龄的话,普通人23岁才刚刚大学毕业。
宇文邕(543~578):一代明君,北周武帝宇文邕,灭掉北齐,统一北方,为之后杨坚南北统一奠定了基础。正准备北伐突厥,突发重病,35岁,撒手而去。
郭嘉(170~207):提问,若郭嘉多活二十年,曹操能打到哪条河? A、亚马孙河 B、密西西比河 C、刚果河 D、多瑙河
柴荣(921~959):五代第一明君,连胜后蜀南唐。北伐契丹,收复瀛、莫、宁三州,突然病倒,无奈班师。不治身亡,年仅38岁。幽云十六州并非牢不可破,只恨赵光义无能,柴荣少寿。
周瑜(175~210):”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周瑜简直被罗贯中黑出翔了,多大的仇。
李贺(791~817):诗鬼李贺,和王勃一样啊,只活了26岁。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刘弗陵(前94~前74):汉武帝和钩弋夫人的儿子,汉昭帝刘弗陵,仅仅活了20岁啊。在霍光的辅佐下,休养生息,减少赋税,使西汉衰弱的国力再度强盛。史称”昭宣中兴“。
拓跋宏(467~499):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著名的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全盘汉化,改汉姓,与汉人通婚,他自己都带头改名为元宏。作为汉人真的很感谢他,去世时,年仅32岁。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上。滕王阁序里有句“屈贾谊于长沙”,高中都应该学过《过秦论》吧。因梁怀王坠马而死,内疚抑郁而亡,同样只活了32岁。
纳兰性德(1655~1685):”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清朝著名词人,有多少人因为这一句诗就喜欢上他了。可惜30岁就英年早逝。
高长恭(541~573):兰陵王高长恭,很出名的《兰陵王入阵曲》。可惜被北齐后主高纬赐死,北齐高家那一家子,实在是不忍直视。
嵇康(224~263):我第一次听说他,还是小时候看《笑傲江湖》的《广陵散》。竹林七贤之一,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孙策(175~200):江东小霸王,25岁就英年早逝,托孤孙权。太史慈酣斗小霸王,算是《三国演义》里除了吕布之外,武力值最高的一个主公了。
朱佑樘(1470~1505):明朝第九位皇帝,算是明朝中期的一位明君了,励精图治,史称”弘治中兴“。病逝时,年仅35岁。
李炎(814~846):唐武宗李炎,安史之乱后唐朝的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史称”会昌中兴“,当然比起这个,我还是觉得”会昌法难“更出名些。笃信道教,他的早逝和乱吃丹药脱不了干系。
曹冲(196-208):大家上小学时肯定都学过“曹冲称象”,曹操非常喜欢的一个儿子,自幼聪慧。仅仅活了12岁啊,也太惨了。
司马绍(299年-325年):东晋的第二位皇帝,明帝司马绍,司马睿的长子。尽管前后在位仅仅三年,但事实上对东晋的贡献很大,也算是一位明君了。
第2个回答  2020-02-15
夏完淳:17岁被杀
周瑜:36岁病亡
韩信:35岁被杀
孙策:26岁病亡
常遇春:39岁病亡
曹睿:36岁驾崩
岳飞:39岁被杀
项羽:30岁自刎
庞统:36岁被射杀
陈登:39岁病亡
以及东汉末年的大部分皇帝等
第3个回答  2013-11-09
历史上有两个杰出的皇帝可谓英年早逝,一个是后周世宗柴荣,一个是唐太宗李世民。
第4个回答  2019-08-19
他们说得历史上那些人是英年早逝?要知道古人的寿命是很短地,不能根据现在的年龄标准来判断,还有,贾谊,李世民,王勃,霍去病等等这些人跟伟人有什么联系?英年早逝,且伟人,我知道的真不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