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帝为什么比慈禧太后死的要早?其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秘密呢?

光绪帝为什么比慈禧太后死的要早呢?其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光绪帝是被毒死的。在慈禧太后死的前一天死去。

为什么说是被毒死的?
  2003年,中央电视台清史纪录片摄制组到易县清西陵采访,得知1980年曾对清光绪帝及隆裕皇后所葬崇陵棺椁(于1938年被盗)进行清理并重新封闭,而光绪及隆裕皇后的头发被移至棺椁外,在清西陵管理处文物库房保存至今。经与北京市公安局法医鉴定中心专家研讨,征得文物部门同意,提取多根光绪帝头发送至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研究室设计所进行测试。
  中央电视台清史纪录片摄制组、清西陵文物管理处、中国原子能科学院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和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四个单位开始共同合作,组成“清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运用最先进的技术,采用最精密的仪器,对光绪遗体的头发、遗骨、衣服以及墓内外环境进行反复的检验和缜密的分析研究。
  课题组运用侦查破案的思维方式,根据信息的产生、传递、处理、还原、应用等原理,充分利用“中子活化”、“X射线荧光分析”、“原子荧光光度”、“液相色谱/原子吸收联用”等一系列现代专业技术手段,通过开展综合分析、模拟实验、双向推理、多维论证等多项工作,对西陵保存的光绪头发、衣物、遗骨进行检测和研究。
  ■头发中砷含量是健康人的2000多倍
  最初,专家们通过核分析方法测定光绪帝的两小缕头发,初步检验发现头发中的砷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是当代健康人的2000多倍,且高含量截段分布异常。
  为验证光绪帝的头发砷含量是否异常,研究人员分别提取了隆裕皇后、一清代草料官及当代人的头发样本分别进行同时代、同环境、同性别发砷测试,结果证实,光绪帝的几处头发截段中最高砷含量不仅远远高于当代人样本,也分别是隆裕皇后的261倍和清代草料官的132倍。
  为验证光绪帝头发中的异常砷含量是否因长期服用中药雄黄等而导致慢性砷化物中毒所造成,研究人员又将其与当代慢性砷化物中毒的人发砷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光绪帝的头发上最高含砷量是慢性中毒患者最高含量的66倍,且砷分布曲线与慢性砷化物中毒者的砷分布曲线完全不同。由此证实:光绪帝头发中的高含量砷既属异常现象,又非自身服药引起慢性砷化物中毒而成。而光绪帝头发上的大量砷元素的唯一来源,则是光绪帝的尸体。
  ■遗骨和衣物均检测出砷
  研究人员还对提取的光绪帝的遗骨进行了表面附着物的刮取与检测,结果表明,其中两块遗骨(一块肩胛骨和一块脊骨)表面沾染了大量的砷,说明这些砷确实来源于腐败尸体。
  随后,研究人员对光绪帝的随葬衣物进行了砷的分布的检验。光绪帝的送检衣物共有五件,其中四件上衣(或外衣),一条裤子。由于年代已久,五件衣物除龙袍保存状态尚为良好外,其余三件内衣均已严重腐烂。根据尸体腐败对穿着衣物侵蚀由内向外会逐步减轻的一般规律,研究人员依次推定出四件上衣由内到外的穿着顺序。随后依照物质吸附和信息转换还原原理,对接近光绪帝尸体特殊部位的衣物分别取样,进行了砷的分布的检验。
  检测数据结果表明:从同一件内衣看,每件衣物的胃区部位、系带和领肩部位的含砷量都高于其他部位;从穿着层次看,里层衣物的含砷量大大高于外层;从尸体的特殊部位看,衣物掉落下来的残渣(胃肠内容物)的砷含量极高。这说明,大量的砷化合物曾存留于光绪帝尸体的胃腹内,并在尸体腐败过程中由里向外侵蚀衣物,由此造成胃腹部位衣物的高含砷。
  实验结果表明:光绪帝摄入的砷化物是剧毒的三氧化二砷即砒霜,而其腐败尸体仅沾染在部分衣物和头发上的砒霜总量就已高达约201.5毫克。根据相关研究,人口服砒霜(三氧化二砷)60-200毫克就会中毒死亡。光绪帝摄入体内的砒霜总量明显大于致死量。至此,光绪帝死因终于破解,即:光绪帝系砒霜中毒死亡。
  谁毒死光绪?
  对于光绪被人毒死的说法,下毒者分为慈禧、李莲英、袁世凯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慈禧不愿意光绪在自己死后重新掌权,派人毒死了光绪。有人说,戊戌变法时袁世凯出卖光绪,怕慈禧死后遭光绪报复,于是贿赂太监下毒。还有一说是太监李莲英下的毒,因为他得悉光绪日记中说慈禧死后将诛袁世凯和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8
1908年11月14日(清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傍晚,38岁的 光绪皇帝载恬在历尽人生种种磨难之后,在中南海瀛台涵元殿内满含 悲愤地离开了人世。就在他死去的第二天下午,享尽人世间荣华富贵, 操纵清末政权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慈禧太后,亦病死于中南海的仪鸾殿。 皇帝与太后在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后相继谢世,鉴于二人生前的特殊关 系及政治上的对立,消息一经传出,顿时引起人们的各种猜测。也许 是因为戊戌变法的失败,世人对光绪帝的坎坷一生寄予无限地同情, 于是光绪帝被谋害致死的传闻一时不胫而走。 有人认为,慈禧太后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为避免光绪帝他日再掌 朝政,于是命人将光绪帝先行谋毙。此种说法在《崇陵传信录》及 《清稗类钞》中均有记载。另有人认为,光绪帝是被李莲英等害死的。 因为李为太后的亲信,平时狗仗主势,经常中伤光绪帝,怕太后死后 对自己不利,于是将光绪帝害死。持该种说法的以英国人濮兰德的 《慈禧外传》最为代表。再有一种就是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 中认为,光绪帝之死与袁世凯有关。袁世凯在戊戌变法中背信弃义, 导致光绪帝被囚,恐慈禧太后一死,光绪帝将其重办,于是,借进药 之机,将光绪帝毒死。 由于上述种种传闻,使光绪帝之死成为晚清历史上的一大疑案。 《清室外纪》曾有记载:“皇帝宾天之情形及其得病之由,外人无由 详知……关于太后、皇帝同时而崩,北京城中,言人人殊,然欲查其 原因,则实毫无线索。” 光绪帝到底是怎么死的,九十年后的今天,透过一份份档案和大 量文献记载,终于向世人揭示了这一真相:光绪帝确实是因病不治而 亡。 1874年19岁的同治帝驾崩,慈禧太后为再度垂帘听政,把持朝政, 立年仅4岁的醇亲王之子载恬为帝。幼小的光绪帝自进宫之日起就失去 了童年的欢乐。醉心于弄权施政的慈禧根本无心顾及年幼的光绪。长 期饮食失调,缺乏悉心照料,造成光绪帝从小心情抑郁,精神不快, 身体积弱,难以抵御疾病的侵袭。《满清野史》中曾有记述:“载恬 自十余龄,虽为天子,曾不及一孤儿,后之患痼疾,即由少时衣食不 节使然。” 成年后,光绪帝的体质仍未见好转,同时又患上了严重的遗精病 及腰背酸沉。37岁时光绪帝亲书“病原”说:“遗精之病将二十年, 前数年每月必发十数次,冬天较甚,腿膝足踝永远发凉……稍感风凉 则必头疼体酸,腰腿肩背酸沉。”据光绪十年、十二年脉案记载,光 绪帝经常患感冒及脾胃病,用药十分频繁。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体质孱弱的皇帝,在亲政后的十年间,身体却 有了明显的缓和。1898年,光绪大婚,迫于“祖制”,慈禧撤帘还政。 年轻的光绪帝面对内忧外患,满腔热忱地接受改良思想,力求富国强 兵,振兴朝政,大力推行变法。然而这一切,无不受到以慈禧为首的 顽固派的阻扰。帝党与后党的矛盾日趋激化,1898年推行百日的戊戌 变法最终在顽固派的疯狂镇压下宣告失败,“帝党”朝臣纷纷被逐杀。 光绪帝被囚禁瀛台,失去了人身自由。政治上的失意,精神上的孤寂 无助,使光绪帝在急怒惊心的处境下,终于精神崩溃,旧病复发,就 此再也未能康复。 光绪三十四年春,光绪帝已病入膏肓,御医曹元恒在医案中写道: “肝肾阴虚,脾阳不足,气血亏损,治疗上已寒凉及温燥药均不能用。” 此时的光绪帝已患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关节炎、骨结核,血液也出 现了毛病。为此,光绪本人也甚为焦躁绝望,多次申斥御医无能,处 方草率。进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十七日,光绪的病情进入危急阶段, 先后出现肺炎与心肺衰竭等症状。十月二十一日子刻,光绪帝已进入 弥留状态,肢冷气陷,双目上翻,牙齿紧闭;午刻十分,脉息若有若 无;酉刻,终于“龙驭上宾”与世长辞。 生活上孤寂凄凉,政治上忧愤失望,身体上饱受病痛折磨,带着 对世间的爱与怨,光绪帝走完了他悲凉的一生。
第2个回答  2015-09-17
一、光绪是在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暴崩的,享年38岁。光绪帝驾崩后,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17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
二、这一历史最大的疑点在于二人死时仅隔一天。而光绪正值壮年(虽然身体不好),并且身体并无大病。历史学家一直对此争论不断。
三、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光绪是被太后下毒而害,也有一人认为光绪身体不好、心情压抑,可能也会自已暴亡。不过,总体上看,不论是下毒让光绪“快死”,还是软禁他让他“慢死”,背后最大的凶手是慈禧这是没有争议的。
第3个回答  2014-04-28
光绪帝当时也信任维新派,慈禧软禁了他,更有奸臣当道,慈禧也为了自己的政权,所以光绪可以说是被慈禧害死,这是肯定的,至于怎么弄死的,这个问题也是有争辩的,毕竟属于机密。总的来说就是慈禧怕维新派触动自己的政权,更有光绪幕后,所以他很早就死了
第4个回答  2014-04-28
光绪帝是被砒霜毒死的,死前他吃过袁世凯送的药和慈僖送的点心。慈僖恨他,但她快不行了,又怕死后被清算,于是她得先动手,不然死都死不安生。袁世凯则怕光绪亲政后找他算戊戊变法的账,于是也得动手,所以他们都有动机。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光绪绝对是被毒死的(现代尸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