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楷书最难练的是柳体吗?柳体有什么特点?现在练柳体的人多吗?

如题所述

扩展资料:

柳公权的书法与颜真卿齐名,并称颜柳、柳体字的特点是棱角分明,骨力刚劲,具有疏朗开阔,清秀方整的风采;柳体书法的特点是:潇洒,清瘦,将部分笔画紧密穿插,使宽绰处特别开阔。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柳公权二十九岁时进士及第,早年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入李听幕府。于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书,长在朝中。共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权去世,年八十八,追赠太子太师。

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行、草书有《伏审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传世。柳公权亦工诗,《全唐诗》存其诗五首,《全唐诗外编》存诗一首。

柳公权是楷书书体的总结者和创新家,他在研究和继承钟繇、王羲之等人楷书风格的基础上,遍阅近代书法,学习颜真卿,溶汇自己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楷书 ,为后世百代楷模,成为“唐书尚法”的突出代表之一。 

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自唐代元和年间以后,柳公权声誉日高。唐宣宗尤为珍爱柳公权的墨宝,曾召柳公权到殿前,由军容使西门季玄捧着砚台,枢密使崔巨源拿着笔,柳公权用真书在一张纸上写了“卫夫人传笔法于王右军”十字;用行书在一张纸上写了“永禅寺真草千字文得家法”十一字;用草书在一张纸上写了“谓语助者焉哉乎也”八字。宣宗赏给他锦彩及瓶盘等银器。又让他自写谢状,不拘真书、草书。当时公卿大臣家为先人立碑,如果得不到柳公权亲笔所书的碑文,人们会认为是不孝行为。而且柳公权声誉远播海外,外夷入贡时,都专门准备钱财来购买柳公权的书法。 唐文宗曾称赞其书法连钟繇、王羲之再生,也超不过。

今人学书入门,依然首选唐代颜、柳、欧、褚、虞等书法家,特别是柳公权所建立的一整套楷书的规范,今天仍然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柳公权在书法艺术的改革和发展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唐代书法发展进行总结,也为整个楷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9

柳体不是楷书中最难练习的,只要认真体会它的笔画及结字的特点,很快可以找到感觉。 

柳体书法的特点是:潇洒,清瘦,将部分笔画紧密穿插,使宽绰处特别开阔。

笔画细劲,棱角峻厉,虽用笔出自颜真卿,而与颜真卿的浑厚宽博不同,特别显得英气逼人。

现在练习柳体的人并不多了,因为柳体已经不符合当今人们的审美需求了,因此学的人很少。

加之柳体过于较劲,有些过分强调笔锋、骨力和弓张弩拔之雄强,从宋人以后还真是很少有人学柳体能够写出来的。

扩展资料:如今一般所说的楷书,是从汉隶逐渐演变而来的。

按照时期划分,可分为魏碑和唐楷。

魏碑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体,它可以说是一种从隶书到楷书的过渡书体。

钟致帅《雪轩书品》称:“魏碑书法,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

魏碑经常带有汉朝隶书的写法在其中,因此它的楷书性质还不成熟。

但正因为这种不成熟性,也就造成了百花齐放的场面,意态奇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康有为评价有“魏碑十美”。

而狭义的楷书则是指到唐朝以后逐渐成熟起来的唐楷。

其代表人物有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

我们常说的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前三个就在唐朝。

到了唐末,楷书已发展到了顶峰,风格已过于规整,于是逐渐走下坡路了。

但是“唐书重法,宋书重意”,宋朝的苏轼以其诗人的风度开创了丰腴跌宕、天真烂漫的“苏体”,堪称“宋朝第一”。

宋末元初的赵孟頫,以其恬润、婉畅,形成了“赵体”,也就是四大家中的“赵”,但是“赵体”严格来讲应该属于行楷,不再是规规矩矩的楷书了。

所以初学者一般从“颜柳欧”三体择一入手,这也被公认为学书之正路。

“颜柳欧”三体的风格与特点,这里面既有时代的影响,又有个人的因素,如欧体形成于初唐,受魏碑的影响较大。

颜体受唐朝以肥为美的审美观点的影响,又较丰腴;而柳体由于柳公权为人正直,“人正则字正”。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5-06

我個人感覺,現在學古代四大楷書歐、顏、最多,這兩家書體易入易學,顏體的《多寶塔》瘦剱有力,而《勤禮碑》渾厚大方內收外放橫輕豎重以筯以圓為主,其歐陽詢的《九成宮》瀟灑自如有俊秀就像仙女般的美感,再次是中宮收緊點撇畫及所有筆法很靈動很嚴格要求,個人建議很适合女生入學其原因易入門,其次就是柳體,柳體取於顏真卿的圓歐陽詢的方,以就是說在學柳體之前你得必須了解一下歐顏體或掌握一定的基礎理論筆法和基本要點,如果沒這兩家深厚的基礎對柳體是很難入門的,柳體到至今入門的有而出帖的少之又少,柳體的特點剛勁挺拔骨肉分清,方圓兼備瘦勁而以豐富的骨力為主,柳體的碑刻效果很好也是歷史上一座杰出的豐碑,我就是學了很多年入帖易出帖難,但是作為中小學生初學作為規範方面是完全可推薦首位的,所以只要心正而筆正的人才能最好的入學柳體,再次就是趙體,趙體它有著行書楷體的味道,易大而不宜小使之變化無窮,作為規範性來說不適合初學者,而特別是學生,因為趙體的筆法沒有前三家歐、顏、柳的筆法要求顏謹,這都是我個人的看法和建議,還望老師們及書法愛好者開導糾正和建議。

第3个回答  2015-07-31

  先回答1、3两个问题,再谈柳体的特点。

  书法中的楷书,人们练习最多的是欧、颜、柳、赵。这几种字各有千秋,柳体并不是最难练的。只要认真体会它的笔画及结字的特点,很快可以找到感觉。

  据我的了解,目前初学书法的人从颜、柳入手的人最多,各地社会办的寒暑假学生书法班,楷书也多是教颜、柳。

  至于柳体的特点,有很多详细介绍,可以在百度上搜索,这里不做复制。

  我的体会:

  首先,刚开始学柳字的人,要注意柳字的点画,把点画写好,是“形似”的前提。柳字无论点、横、竖、撇,起笔大多有棱角。长捺的“一波三折”十分明显。看看这两个图:

  第二,相同的笔画在一起时,变化很大。如“三”字,第一笔取“仰势”,第二笔取“扬势”,第三笔取“俯势”。看图:

  第三,在结字上,内部紧凑,外部舒展,被称为“内紧外松”。左右结构的则“左紧右舒”。

  柳体入门,大多选用《玄秘塔碑》。我个人体会,从《神策军碑》学柳体,效果更好。它比《玄秘塔》书体风格更有特色。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达到“形似”以后,再深入体会柳字的特点,力求“神似”。然后,追根溯源去学习欧、颜,既能得到欧、颜的精髓,也能从中悟出柳字是怎样从它们中脱胎出来的,你的书法写作和鉴赏水平就会有飞跃。

第4个回答  2014-07-05
“柳体”楷书是唐代书法大师柳公权所创造的,其书法渊源于三个方面:一为王羲之和终繇,得古扑、平和,清逸之韵;二为欧阳询、颜真卿、虞世南,得清劲,含厚,宽博之气;三为北碑齐碑,得其清劲峻拔之质。其做到了遍阅历代笔法,集古出新,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书法特风,字成一家。刘体用笔的最大特点是方圆兼并,既方俊劲利,又含厚圆润。在每一画的起、收转折处用方笔折锋,能使人产生一种雄强、方俊、爽利、劲峭之美感。而在笔画,收束处,柳体则多有圆笔裹锋,不使笔毫铺开,消迹灭棱,运笔不折不顿,写到尽处一往即收,显得格外丰润圆浑,内含而质朴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