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沟通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如题所述

非语言交际行为是指语言范畴以外的行为表现形式主要包括目光控制、手势、身体动作、头部动作、面部表情、身体距离、沉默等等。

一、非言语沟通的概念

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交流、学习中,往往会发现,在某些时候,非言语沟通这种交流方式是可以起到普通语言文字所无法达到效果、作用。一个人的动作、表情、语调、眼神等都可以起到说话或是传情达意的目的,所以说,非言语沟通不仅是利用语言及文字进行信息交流沟通的一种补充形式,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沟通方式,更是人类情绪和情感;态度和兴趣的相互交流和相互感应。

一般认为,沟通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即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通俗的讲,就是“说什么”和“怎么说”。有时候,人们感觉到想要表达某人意愿的时候,这时“怎么说”甚至比“说什么”更显得尤为重要。当然,这里所指的“怎么说”并非是一般人所理解为怎么去组织语言或是用什么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意思等问题,但一定不可忽略的一点就是语言行为的搭配和补充。同样的,在听到对方对自己提出意见或是和自己相关的信息时,人们不仅要注意对方“说什么”,更要注意对方是怎么表达,怎么说的,有些人在读书的时候往往会注意字里的含义,而在实际交往中却忽视了对非言语沟通的理解和研究,这样是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沟通者。

二、非言语沟通的特点

非言语沟通具有六个特点,分别为:普遍性、民族性、社会性、审美性、规范性、情境性。

(一)普遍性:在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过程中,几乎每个人从小就自觉、不自觉地学会了非言语沟通能力,这种沟通能力是人类有史以来就具有的一种本能反应。

(二)民族性:不同民族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及风俗习惯,这种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风俗习惯造就了其特有的非言语沟通的符号和方式。

(三)社会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社会中不同地位、不同职业、不同阶层都会对非言语沟通产生影响和有着细微的规定性。

(四)审美性:非言语沟通所表现出的动作、行为、举止是一种美的体现,对这种行为的认同的基础是人们的审美观念。

(五)规范性:这种规范性就是指一个社会群体或一个民族受到特定传统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对非言语沟通所产生的社会认同。

(六)情境性:非言语沟通一般不能够单独使用,不能脱离当时当地的条件、环境背景、包括与相应语言情境的配合,只有那些善于非言语符号与真实环境背景联系起来的人,才能使非言语符号运用的准确、适当。

三、非言语沟通的功能

非言语符号在沟通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可以用来进行交流情感,沟通思想、传递信息,在特定的场合,非言语符号都可以起到特定的作用。总体归纳起来,非言语沟通可以分成以下几种功能:

(一)重复或加深印象

(二)替代言语

(四)调整或控制言语。

四、非言语沟通的类型

根据非言语的沟通特点,人们可以依据不同的编排方式进行分类,根据非言语符号发出的部位、声音,可以分为“有声沟通”和“无声沟通”两种类型。

参考资料

天涯社区:http://wenda.tianya.cn/question/2eeec25a24e04811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06

非语言沟通有六种形式,分别是体语、目光接触、人际距离、时间控制、实物与环境和类语言。非语言沟通又称非语言交流,在面试中的握手、坐姿、眼神、手势、仪态等都属于给语言沟通。

1、体语:即以身体动作等特征表达出来的意义信息系统,比如面部表情、手势、姿势、抚摸和拥抱等身体接触的方式,它们可以代替自然语言,辅佐深层次意义的表达,流露真是的感情。

2、目光接触:可以表露对对方的理解、鼓励和热诚等含义。

3、人际距离:可以了解人际关系的亲密程度。

4、时间控制:选择适宜的时间段和控制适当的时间长度进行会谈,有助于促进治疗关系的稳定和有效。

5、实物与环境:人们用以表现自己的专业属性和性格特征,了解他人的无声语言。

6、类语言:一般包括声音要素和功能性发音,前者如音质、音量、音调、节奏等辅助性语言,后者则指无固定词义的发音,如哭,笑,叹息,呻吟等,它们能够弥补语言表达感情的不足,增加了语言的特殊意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11-20
非语言交际行为是指语言范畴以外的行为表现形式主要包括目光控制、手势、身体动作、头部动作、面部表情、身体距离、沉默等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2-21
非语言的沟通形式有两种:
1.面部表情:快乐、痛苦、累等都可在脸上看出。
2.还有肢体语言,例如手舞足蹈表示很高兴。
第4个回答  2013-11-20
1.文字交流 2.手势 3。眼神 4.网络 5.动作 6.图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