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带良字的名人?

并说明他的丰功伟业及具体年份!

  1.张良
  (前262—前186)字子房,汉族,汉初三杰之一,伟大的谋略家、政治家。传为汉初城父(《史记.索引》引《后汉纪》云:“张良出于城父”(即今安徽亳州)先世原为韩国贵族。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结交刺客,在古博浪沙(在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始皇未遂,逃亡至下邳(今江苏睢宁北)。秦末农民起义中,率部投奔刘邦,不久游说项梁立韩贵族成为韩王,为韩申徒。以韩申徒之职率军协助平定关中,刘邦西入武关后,在峣下用计破敌;鸿门宴上帮助刘邦脱离险境;灞上分封时“为汉王请汉中地”。后韩王成被项羽杀害,复归刘邦,为其重要谋士。楚汉战争期间,“长计谋平天下”,都为刘邦所采纳,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合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汉朝建立,封留侯。见刘邦封故旧亲近,诛旧日私怨,力谏刘邦封夙怨雍齿,释疑群臣。刘邦曾赞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外,子房功也”。传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

  2.秦良玉
  秦良玉(1574~1648年) ,字贞素。明朝末期战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女将军、军事家、抗清名将。四川忠州(今属重庆忠县)人。官至明朝的光禄大夫、忠贞侯、少保、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四川招讨使、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镇东将军、四川总兵、提督、一品诰命夫人。
  《明史》、《南明史》等史书记载到:“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料敌如神,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自幼从父秦葵习文练武。
  根据重庆官方对秦良玉所遗留下来的衣物等遗物测定,其身高约1米86左右。
  秦良玉一生戎马40余年,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秦良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单独载入正史·将相列传(非列女传)的巾帼英雄。唯一凭战功封侯的女将军。为数不多的文武双全女子。郭沫若曾撰文赞誉秦良玉:“像她这样不怕死不爱钱的一位女将,在历史上毕竟是很少的”。

  3.张学良
  (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张学良是现代爱国主义者的典范,尽管爱国主义征程中也有过挫折,如奉行不抵抗政策,东三省沦陷,但瑕不掩瑜,他为祖国和平统一,如1928年的改旗易帜完成了国家统一,1937年西安事变促成了全国抗日战争同一战线的形成。为东北的建设,为抗日复土的民族解放大业所立下的丰功伟绩,以及那种心地纯洁的爱国主义和举世罕见的牺牲自我精神将永垂青史。

  4.史良
  史良(1900—1985)字存初。女。江苏常州人。1915年考入常州女师。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曾任常州市学生会副会长。1923年考入上海法政大学,1927年毕业后任南京政工人员养成所指导员。1931年在上海开始执行律师业务,曾任上海律师公会执行委员。九一八事变后,发起组织上海妇女界救国会,被选为理事,上海文化界救国会成立后,被选为执行委员。1936年任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常务委员。同年底,与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王造时等,因积极参加与领导抗日救亡运动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入狱,为历史上著名的“七君子”之一。抗日战争初期,在武汉、重庆等地从事民主运动。1938年任全国妇女指导委员会委员兼联络委员会主任。并任第一、二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1年“皖南事变”后,退出国民参政会,辞去妇女指导委员会职务。1942年参加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改称中国民主同盟),任民盟中央常委、重庆市支部组织部长。在重庆谈判中,担任民主同盟代表团顾问。1946年后回上海,继续执行律师业务并积极参加民主革命活动。1948年后在上海创建民盟华东执行部,任主任。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司法部部长、全国妇联副主席,第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78年2月至1983年6月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是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第一、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民盟第一、二、三届中央副主席,第四、五届中央主席。

  5.查良镛
  1924年出生,这个太熟悉了,就不用介绍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0-27
1、马良,字季常。蜀汉著名文官,眉有白毛,后人称其为‘白眉马良',是马谡的兄长。刘备入川、诸葛亮西援后,马良留镇荆州,升左将军掾。后马良出使东吴,得孙权敬待。刘备登基后封马良为侍中。刘备东征时期,马良奉命招纳五溪蛮夷,蛮夷全部顺从蜀汉。夷陵大战中,马良战死。
2、张良(前262—前186)字子房,汉族,汉初三杰之一,伟大的谋略家、政治家。传为汉初城父(《史记.索引》引《后汉纪》云:“张良出于城父”(即今安徽亳州)先世原为韩国贵族。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结交刺客,在古博浪沙(在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始皇未遂,逃亡至下邳(今江苏睢宁北)。秦末农民起义中,率部投奔刘邦,不久游说项梁立韩贵族成为韩王,为韩申徒。以韩申徒之职率军协助平定关中,刘邦西入武关后,在峣下用计破敌;鸿门宴上帮助刘邦脱离险境;灞上分封时“为汉王请汉中地”。后韩王成被项羽杀害,复归刘邦,为其重要谋士。楚汉战争期间,“长计谋平天下”,都为刘邦所采纳,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合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汉朝建立,封留侯。见刘邦封故旧亲近,诛旧日私怨,力谏刘邦封夙怨雍齿,释疑群臣。刘邦曾赞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外,子房功也”。传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
3、颜良,河北名将。建安四年,袁绍以颜良、文丑为将率,简精卒十万,准备攻许,次年兵进黎阳,遣颜良攻白马。曹操北救,以荀攸计分兵渡河,引袁绍西应,自率轻兵掩袭白马,颜良仓猝逆战,遂被关羽击斩。
4、秦良玉(1574~1648年) ,字贞素。明朝末期战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女将军、军事家、抗清名将。四川忠州(今属重庆忠县)人。官至明朝的光禄大夫、忠贞侯、少保、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四川招讨使、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镇东将军、四川总兵、提督、一品诰命夫人。
《明史》、《南明史》等史书记载到:“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料敌如神,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自幼从父秦葵习文练武。
根据重庆官方对秦良玉所遗留下来的衣物等遗物测定,其身高约1米86左右。
秦良玉一生戎马40余年,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秦良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单独载入正史•将相列传(非列女传)的巾帼英雄。唯一凭战功封侯的女将军。为数不多的文武双全女子。郭沫若曾撰文赞誉秦良玉:“像她这样不怕死不爱钱的一位女将,在历史上毕竟是很少的”。
5、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张学良是现代爱国主义者的典范,尽管爱国主义征程中也有过挫折,如奉行不抵抗政策,东三省沦陷,但瑕不掩瑜,他为祖国和平统一,如1928年的改旗易帜完成了国家统一,1937年西安事变促成了全国抗日战争同一战线的形成。为东北的建设,为抗日复土的民族解放大业所立下的丰功伟绩,以及那种心地纯洁的爱国主义和举世罕见的牺牲自我精神将永垂青史。
6、史良(1900—1985)字存初。女。江苏常州人。1915年考入常州女师。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曾任常州市学生会副会长。1923年考入上海法政大学,1927年毕业后任南京政工人员养成所指导员。1931年在上海开始执行律师业务,曾任上海律师公会执行委员。九一八事变后,发起组织上海妇女界救国会,被选为理事,上海文化界救国会成立后,被选为执行委员。1936年任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常务委员。同年底,与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王造时等,因积极参加与领导抗日救亡运动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入狱,为历史上著名的“七君子”之一。抗日战争初期,在武汉、重庆等地从事民主运动。1938年任全国妇女指导委员会委员兼联络委员会主任。并任第一、二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1年“皖南事变”后,退出国民参政会,辞去妇女指导委员会职务。1942年参加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改称中国民主同盟),任民盟中央常委、重庆市支部组织部长。在重庆谈判中,担任民主同盟代表团顾问。1946年后回上海,继续执行律师业务并积极参加民主革命活动。1948年后在上海创建民盟华东执行部,任主任。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司法部部长、全国妇联副主席,第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78年2月至1983年6月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是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第一、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民盟第一、二、三届中央副主席,第四、五届中央主席。
第2个回答  2009-10-27
张学良[1](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陆军一级上将,汉族,祖籍辽宁海城,1901年6月3日(夏历4月17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民国四美男子之一。纵观他的一生是伟大的,他施行易帜使中国从形式上走向了统一,虽然他后来执行蒋介石下达的不抵抗命令,致使日寇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东北三省,但日后的西安事变不仅从危机中解救了中国共产党同时也拯救了中国革命,让中国从内战走向了联合抗日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国人民内部的团结,为中国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2001年10月14日逝于美国,与其妻赵一荻安葬于夏威夷檀香山!
参与战役:中东路事件、中原大战、九一八事变、热河战役,直奉一.二战

马良 字季常。蜀汉著名文官,眉有白毛,后人称其为‘白眉马良',是马谡的兄长。刘备入川、诸葛亮西援后,马良留镇荆州,升左将军掾。后马良出使东吴,得孙权敬待。刘备登基后封马良为侍中。刘备东征时期,马良奉命招纳五溪蛮夷,蛮夷全部顺从蜀汉。夷陵大战中,马良战死。

张良(前262—前186)字子房,汉族,汉初三杰之一,伟大的谋略家、政治家。传为汉初城父(《史记.索引》引《后汉纪》云:“张良出于城父”(即今安徽亳州)先世原为韩国贵族。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结交刺客,在古博浪沙(在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始皇未遂,逃亡至下邳(今江苏睢宁北)。秦末农民起义中,率部投奔刘邦,不久游说项梁立韩贵族成为韩王,为韩申徒。以韩申徒之职率军协助平定关中,刘邦西入武关后,在峣下用计破敌;鸿门宴上帮助刘邦脱离险境;灞上分封时“为汉王请汉中地”。后韩王成被项羽杀害,复归刘邦,为其重要谋士。楚汉战争期间,“长计谋平天下”,都为刘邦所采纳,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合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汉朝建立,封留侯。见刘邦封故旧亲近,诛旧日私怨,力谏刘邦封夙怨雍齿,释疑群臣。刘邦曾赞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外,子房功也”。传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
第3个回答  2009-10-27
颜良

颜良,河北名将。建安四年,袁绍以颜良、文丑为将率,简精卒十万,准备攻许,次年兵进黎阳,遣颜良攻白马。曹操北救,以荀攸计分兵渡河,引袁绍西应,自率轻兵掩袭白马,颜良仓猝逆战,遂被关羽击斩。

简明演义传记

颜良未参加关东联军,使袁绍颇为华雄的猖狂而叹息。绍计逼韩馥,谋夺冀州,耿武欲行刺,颜良斩之。随后与文丑为先锋,击公孙瓒,平定河北。曹袁交兵,颜良统十万精兵为前部,进攻白马,连斩宋宪、魏续,二十合败徐晃,曹军诸将栗然。关羽出战,颜良方欲问时,因赤兔马快,措手不及,被关羽一刀刺于马下而死。

神笔马良

张良
张良生平简介
张良(?~前186), 西汉初年的重要谋臣。字子房。先世为战国时韩国人。祖父开地、父平,曾五世相韩。秦灭韩时,张良尚有家僮三百人。他倾全部家财寻求刺客,企图暗杀秦始皇,为韩报仇。后乘始皇东游之机,与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未遂。于是变更姓名,亡匿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曾从圯上老人学《太公兵法》。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起义后,张良聚众响应。不久归属刘邦,此后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他协助刘邦制订作战方略,并在政治上、策略上提出许多重要建议。这些建议对刘邦夺取楚汉战争的胜利和建立西汉王朝起了重要作用。刘邦进据咸阳时,看到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很想留居宫中;张良说刚入秦就想贪图安乐,这是“助桀为虐”。刘邦听了,立即还军霸上,因此得到秦民的拥护。项羽进入关中后,刘、项之间关系紧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张良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的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汉二年(前205),刘邦在彭城一战中遭到惨败,张良又建议刘邦争取英布、彭越和韩信起兵反楚,从而奠定了日后对项羽实行战略包围的基础。
楚汉相持于荥阳、成皋时,刘邦为了摆脱困境,曾一度想采纳郦食其的建议,复立六国之后,以牵制项羽。张良力陈其弊。刘邦顿时改变主意,这对楚汉战争以及此后的形势有重大影响。刘邦即帝位后,封张良为留侯。他劝说刘邦封旧有怨隙的雍齿,以安抚功臣的不满情绪;力主建都关中,拥立刘盈为太子等。这些建议有助于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惠帝六年病卒。谥号文成侯。

光良

张学良[1](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陆军一级上将,汉族,祖籍辽宁海城,1901年6月3日(夏历4月17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民国四美男子之一。纵观他的一生是伟大的,他施行易帜使中国从形式上走向了统一,虽然他后来执行蒋介石下达的不抵抗命令,致使日寇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东北三省,但日后的西安事变不仅从危机中解救了中国共产党同时也拯救了中国革命,让中国从内战走向了联合抗日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国人民内部的团结,为中国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2001年10月14日逝于美国,与其妻赵一荻安葬于夏威夷檀香山!
参与战役:中东路事件、中原大战、九一八事变、热河战役,直奉一.二战
第4个回答  2009-10-27
张学良,抗日著名将领,西安事变主要人物。
张良,刘邦的谋士,刘邦说过:“运筹帷幄,吾不如子房(张良的字)”。
马良,三国时人物,“马氏五常,白眉最良”,是当时诸葛亮最看好的一个年轻人,可惜早逝。
秦良玉,巾帼英雄,明末流寇的克星,但是明朝气数已尽。
查良镛,金庸原名。
王良,红军著名将领,毛泽东对其评价很高,20多已经是红四军军长,27岁牺牲。
李良,明朝时一代清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