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0�2 道家的无为而治决不是消极无为无所作为,更不是无政府主义。它的主旨是通过政府的无为而治来给万民创造一个最宽松最自由的环境,以便借助万民的自为来实现无为而无不为,借助万民的自治来实现无治而无不治。这就是老子一再强调的“天道无为,万物化育”,那么,在政府无为而治的条件下(或是有限的无为而治,下同),万民是如何自为自化的呢?这个问题与我国公民社会的建设关系密切,希望我的看法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我看来,万民的自化是从独化开始的。无论在何种条件下,每个人,只要他有手有脑,他就有想法有行动,这些想法和行为就是独化的结果。在政府无为而治的条件下,万民将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他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给他提供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于是其思维和行动将空前活跃,整个社会独化的能力也空前扩大。反过来,如果是万能政府,万民将成为政府实现统治目标的工具,个人的想法和行动将受到严格的限制,整个社会独化的能力也急剧萎缩。例如,我国的汉唐盛世都曾实行过有限度的无为而治,当时不但经济发展,而且文化也极其繁荣;到了清朝康乾盛世时,虽然在经济方面,无为而治的效果也比较显著,但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压制却使全国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再如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虽然独化过程也在不断地进行(如各种资本主义尾巴),但绝大多数个人只能充当“革命的螺丝钉”,为社会主义大厦“添砖加瓦”,使万民的独化能力压到了最低限度。反过来,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实行土地承包制,在土地经营方面实行了一定程度的无为而治,马上就唤醒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
关于独化的动力,马斯洛将其归结为五个层次的需要,亚当斯密将其其归结为“看不见的手”。我国古代书籍《管子》更是对无为而治下的独化过程和动力机制进行了生动的阐述:“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续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就彼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故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渊之下,无所不入焉。故善者势利之在,而民自美安,不推而往,不引而来,不烦不扰,而民自富。如鸟之覆卵,无形无声,而唯见其成。”
万民在各自独化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和环境进行各种各样的磨合过程,并产生诸如公益组织、企业公司、维权组织、宗教团体、风俗习惯、契约合同等自发秩序,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社会生态系统。这好像一些化学单质相互反应,生成化合物一样,所以我将这种自化过程叫做互化。与独化类似,无论在何种条件下,互化过程也是随时进行的,不过在有政府强行管制的情况下,一些自发秩序可以自由发展,而另一些自发秩序很可能受到阻碍,无法进行正常的发育,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社会生态系统很可能是扭曲的,就像我国南方只长水葫芦的江湖一样,最终成为臭不可闻的水体。反过来,如果政府无为而治,各种自发秩序就会相互促进,互相制约,使整个社会生态系统处于良性发展,即使出现某些不可调和的争端,也会通过道生法的机制获得解决。例如,在网友天天辛辛介绍的山东张庄村村民自治的例子中,最早村干部的权力,主要取决于上级的授予,群众和党员的选举只是个过场。所以当时村里只有刚开始的张良仁派和随后接班的洪贵福派,非此族类根本没有壮大的环境。在这种一枝独秀的情况下,洪贵福近十年时间吃喝上千次、挥霍公款十万余元、欠帐8万多元。但村民对此无能为力。随着村民自治制度的推行,村干部逐步由原来的上级决定,变为由村子内部的票箱子产生,一家一户、乃至不同利益群体间开始各打自己的小算盘,这样以来,张庄村就像干涸的河床,龟裂出了越来越多的版块和派系。在随后各派头面人物你来我往的竞争中,尽管也出现了贿选、张贴大字报、损坏公共财产等问题,但村里的许多老大难问题解决了,村干部长久以来的贪污腐败和大吃大喝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遏制。更主要的是在这些争争吵吵中,旁观的村民有自己清晰的判断,他们在比较鉴别中更用心的选择自己的领导人,而那些有意角逐权力的人,也开始学着看群众的眼色行事。虽然表面上比以前铁板一块的时候乱多了,但这这种乱象基本上控制在国家的法律框架内,而且村民在乱中得到了实惠、干部在乱中更趋向亲民。这难道不是我无为而民自化的生动写照吗?
如果说张庄村每个派系的形成是独化和互化的结果的话,那么从一个版块龟裂出不同派系的过程就是万民自化的另一种常见形式——分化。而老子将这种现象直接概括成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分化有两种,一种是本来铁板一块的社会系统分化成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的的各种利益团体,如刚才所举的张庄村村民自治过程中出现的派系问题。专制社会的民主化也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中,所谓铁板一块是表面上的,实际上,系统的各个成员之间早就有了利益冲突,只是靠一定的强制手段才没有散伙。当政府开始无为而治时,其分化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还有一种分化是人们研究得比较清楚的社会分工,与前一种以竞争为主的分化过程相比,这种分化更多的是社会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例如,在网友介绍的宁波石浦的事例中,很久以前,渔民们都是捕自捕自运自销,而现在,这些渔民有的专门从事捕捞,有的专门从事运输,有的专门从事加工,有的专门从事销售,这种社会化分工使该县的渔业有了迅速的发展。当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万民在不断分化的同时,也在不断的进行互化,分化使整个社会生态系统的“物种”越来越丰富,互化又使不同“物种”之间产生纵横交错的联系,于是整个社会生态系统从低级向高级进化。
在独化、互化和分化过程中,事实上还包含另外一种自化形式,这就是模仿。在独化、互化和分化过程,会产生多种自发因子,不是所有的自发因子都能发展壮大,真理往往是少数人掌握的,所以只有极少数因子会通过环境的严酷考验而生存下来,并通过人们不断地模仿而成长壮大。如在互联网标准的产生过程中,先后诞生过NCP协议、TCP/IP协议、官方标准OSI协议,但最终开放自由的TCP/IP战胜了另外两种协议,并通过人们的模仿传遍了全世界。目前,TCP/IP已经发展成一个分层的协议簇,包含着上千个协议。现在的协议的标准化由互联网协会协调维护,由志愿者组成技术顾问组。这是一个非官方的完全公开的自愿组织,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它的会员,参与其讨论,参加它的邮件列表没有任何限制。这就是曾被熊彼得深入地研究过创新扩散模式,这里再不详述。当然,模仿能不能顺利进行也取决于是否进行无为而治,例如我国电信公司利润丰厚,但一般私人无法复制,因为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存在。
综上所述,万民的自化可通过独化、互化、分化和模仿等来实现,无论哪一种自化过程,都需要政府的无为而治来“保驾护航”,否则,不要说万民自化了,就是整个社会都会失去生机和活力,失去进一步发展的能力。甚至是整个社会陷入危机之中。
附注:关于自化的动力,马斯洛将其归结为五个层次的需要,亚当斯密将其其归结为“看不见的手”。我国古代书籍《管子》更是对无为而治下的自化过程和动力机制进行了生动的阐述:“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续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就彼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故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渊之下,无所不入焉。故善者势利之在,而民自美安,不推而往,不引而来,不烦不扰,而民自富。如鸟之覆卵,无形无声,而唯见其成。”�0�2�0�2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