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宫内的所有等级

就是从皇上开始排下去一直到宫女太监,之间共有多少等级?都分别称为什么?

唐朝后宫制度,是皇后之下有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四夫人之下有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九嫔之下又有九位婕妤、九位美人、九位才人,称为二十七世妇,二十七世妇之下又有二十七位宝林、二十七位御女、、二十七位采女,合称「八十一御妻」。


唐建国之初,参照隋朝旧制:
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正一品。
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
婕妤九人,正三品。
美人九人,正四品。
才人九人,正五品。
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
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
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还有六尚各司,分管宫内车马服饰。
唐玄宗开元年间,对妃嫔称号另作更改:
三夫人:惠妃、丽妃、华妃。正一品。
芳仪六人。正二品。
美人四人。为正三品。
才人七人。为正四品。
尚宫、尚仪、尚服各二人。正五品。
其余各司各典的女官为六品至九品。

------------------------
宫廷是个小社会,宫人中也有高低贵贱、三六九等,和妃嫔们有“内官制度”一样,宫人们有“宫官制度”。宫官是宫人的最上层,她们是后宫的各级官员。

唐朝宫女制度承袭隋朝,设六局:尚宫局、尚仪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寝局、尚功局,管理宫中一应事务。
六局首席女官分别是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相当于后宫的六部尚书。
六局下面统领二十四司,各司女官分别为司记、司言、司簿、司闱、司籍、司乐、司宾、司赞、司宝、司衣、司饰、司使、司膳、司酝、司药、司饎、司设、司舆、司苑、司灯、司制、司婇、司计。
六局之中司乐、司膳二司是每司各四人,其余二十二司,都是每司各二人。此外,各司之下各设典、掌以及宫正、阿监、彤史、女史等各级女官,这些女官各有品级、供给,她们分别管理著礼仪、人事、法规、财务、衣食住行等等各项宫廷事务。宫官是执事官,所以就不必讲究色、宠,只须挑选良家出身、才德兼备者即可。

补充:

唐玄宗开元年间,对妃嫔称号另作更改:
三夫人:惠妃、丽妃、华妃。正一品。
芳仪六人。正二品。
美人四人。为正三品。
才人七人。为正四品。
尚宫、尚仪、尚服各二人。正五品。
其余各司各典的女官为六品至九品。

太监的部分:

另外,还有一些工作是宫女们不能胜任的,于是就出现了由太监们充当劳力的如下机构:
掖庭局:主要负责掌握后宫簿籍;
奚宫局:负责管理后宫的疾病以及死亡;
内仆局:这个机构比较有趣,主要负责后宫的照明系统,当时的照明用具是蜡烛,所以他们就负责管蜡;
宫闱局:这个是最忙的部门,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秘书处,事无巨细,全要操心,包括有掌扇、给使等等职务;
内宫局:类似于今天的财务部门,负责仓库及出纳。
内侍省 :除了这五大局外,皇宫里还设置了内侍省,共有内侍四人,内常侍六人,内谒者,监六人,内给事八人,谒者十二人,典引十八人,寺伯二人及寺人二人。他们作为太监的管理机构,负责培训、考核宦官,保证向后妃们提供一流的服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2-20
后妃等级与晋级所需楼层

朝没有固定的选秀时间,那个时候也不叫做选秀,只要是皇帝喜欢的女子,可以随皇帝的喜欢给于等级,而我们这里从你报名开始,考试通过便可册封,而以后能否再晋级就要看你的表现了!
后妃等级如下:
皇后 (1名)
正一品:皇贵妃 (1名)
从一品:贵妃 (2名)
庶一品:惠妃 淑妃 德妃 贤妃 宸妃 庄妃 杨妃(各1名)(大小以封号为准)
正二品:夫人 (2名)
从二品:妃 (2名)
庶二品:贵嫔 贵姬 贵仪(2名)
正三品:昭仪 昭媛 昭容 昭华 (各1名)
从三品:淑仪 淑媛 淑容 淑华 (各1名)
庶三品:修仪 修媛 修容 修华 (各1名)
正四品:顺仪 顺媛 顺容 顺华 (各1名)
从四品:充仪 充媛 充容 充华 (各1名)
庶四品:姬 (3名)
正五品:婕妤
从五品:容华 婉容
庶五品:婉仪 芳仪 芬仪 德仪 微仪
正六品:嫔
从六品:贵人
庶六品:良媛 良娣
正七品:顺常 顺成
从七品:小仪 小媛
庶七品:美人 才人 良人
正八品:常在
从八品:选侍
庶八品:娘子 舞涓
正九品:御女 采女
从九品:表衣 充衣 承衣 更衣

后妃晋级楼层如下
良媛以下(包括良媛) 50楼可晋级
姬到贵人(包括姬与贵人) 80楼可晋级
妃到充华(包括妃与充华) 100楼可晋级
其余以上高位从夫人开始直到皇贵妃,每增加100楼可晋级,例如:你从妃晋级为夫人时是100楼,那从夫人到杨妃就是200楼,以此类推.
皇子封王等级:
唐代的爵位等级分得比较多,但大多只代表一个贵族身份,并不具备实际的权力和经济利益。唐代的最高爵位是亲王,一般只授予皇子,亲王爵位的对应品秩是正一品,与朝廷当中的“三公”品秩相同;其次便是郡王和国公,从一品。一般宗室和一些归附的割据势力能够获得郡王的爵位,而一般功臣的爵位上限便是国公。这两个爵位品秩一样,但是排班的时候郡王在前,国公在后.

秦王
齐王
吴王
赵王
*王
大小以封号为准,以上等级没有人数限制!
建房人员请注意,例如:如果李显被封为赵王,那就应该称呼为,显赵王,如果没有封号的,称为显王!!
公主等级:

宁国公主
小宁国公主
崇徽公主
咸安公主
寿安公主
平阳公主
公主
皇子妃等级

皇子正妃
皇子侧妃
皇子庶妃
皇子承徽
皇子昭训
皇子奉仪
唐朝官员,男女均可报名,一个官位只有一人!
中央官制
三师:太师、太傅、太保(荣誉职务);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荣誉职务);
三省:中书省(决策、秘书)、门下省(侍从、谏议)、尚书省(行政)、;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人事)、户部(户口、财政)、礼部(礼宾)、兵部(国防)、刑部(法院)、工部(工程、水利);
一台:御史台(监察);
五署: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循旧制,与六部分工);
九寺: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与六部分工合作)。
散官:(荣誉职务)。
地方官制
虚设(道)置观察使
州(郡):刺史(太守);
别驾、长史、司马;
录事、参军事;
六曹: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
县:县令;
县丞、主簿;
县尉、录事、佐史。
乡:耆老;
里:里正;
村:村正;
保:保长;
邻:邻长。
四家一邻,五邻一保,五保一里,五里一乡;一自然村为一村。城市内无村设坊,坊正和村正同级。
大臣夫人/小姐(四大家族小姐)等级

尊诰命夫人
尊建国夫人(小姐)
尊奉国夫人(小姐)
尊固国夫人(小姐)
尊定国夫人(小姐)
尊安国夫人(小姐)
尊镇国夫人(小姐)
尊夫人 (小姐)
夫人(小姐 )
四大家族少爷等级

尊皇定国少爷
尊皇镇国少爷
皇辅国少爷
皇安国少爷
固国少爷
守国少爷
少爷
太医等级:
太医令丞
太医令
太医署丞
太医署令
太医助教
针博士
针工
针生
医女等级 (医女为太医助手)

圣医女
殿阁医女
御医女
首医女
内医女
内储医女
医女
使唤医女
见习医女
宫女等级

最高提调宫女
提调侍女
殿阁宫女
殿阁内侍
致密宫女
贴身宫女
内侍
宫女
茶女等级

御前奉茶总领 尚宫茶女
尊尚殿茶女
尊尚苑茶女
尊尚阁茶女
尊尚斋茶女 以上人员除后妃,皇子正妃的晋级以外,其余人员晋级楼层均为100楼,而皇子正妃的晋级是由皇子自己决定的.关于称呼问题,这里是一个唐朝复古吧,可是还是有很多人叫什么额娘之类的清朝的称呼,所以希望大家能看看,不要再出现这样的错误,谢谢您的合作.
后妃对别人的称呼与自称
太后:皇后,皇贵妃可称其为母后,其他妃子一律称其为太后
皇上:陛下或皇上
姬以上妃子(包括姬):称娘娘
姬以下妃子:直接称呼职位名,如*贵人.*良媛

后妃自称
贵仪以上(包括贵仪):本宫
贵仪以下:我,臣妾,自己的名字
注意:所有妃子给上级请安时均自称臣妾或自己的名字.
皇子对别人的称呼与自称
太后:皇祖母
皇上:父皇
皇后:所有的子嗣均称其为母后
自己的母亲:母妃(如果是皇后称为母后)
其他妃子:*母妃(如德妃,称为德母妃)
请安时自称儿臣或名字,给太后请安时自称孙儿或名字.
在和自己的下级说话时可自称本皇子,如已经封王可自称本王.
公主对别人的称呼与自称
太后:皇祖母
皇上:父皇
皇后:所有的子嗣均称其为母后
自己的母亲:母妃(如果是皇后称为母后)
其他妃子:*母妃(如德妃,称为德母妃)
请安时自称儿臣或名字,给太后请安时自称孙女儿或名字.
在和自己的下级说话时可自称本公主.
第2个回答  2009-12-17
唐朝:皇后、贵妃、淑妃、贤妃(有时有德妃、惠妃)、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婕妤、美人、才人、宝林、御女、采女根据唐制:皇后是皇帝的唯一合法的“正妻”。她母仪天下,是后宫“三千佳丽”的“第一名”。(李世民的头号老婆——长孙氏,就被封为文德皇后。) 皇后以下,才轮到形形色色的“小老婆”。按照品级,依次是:贵妃一名;淑妃一名;德妃一名;贤妃一名——这个档次归为“正一品”,称为“夫人”。(著名的杨玉环,民间称为“杨贵妃”——这并不是虚指,而是仅次于皇后的显位。) 夫人以下,依次为: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这个档次归为“正二品”,称为“九嫔”。(16岁的上官婉儿,最先倒在唐中宗李显怀里,她的名号便是“昭容”。属于地位略高的小老婆。) 九嫔以下,才轮到:婕妤九名——正三品;美人九名——正四品;才人九名——正五品。这27位,统称作“代世妇”。(鼎鼎大名的武则天,初入宫门,伺候李世民,她的名分是“才人”。显然,地位较为卑贱。后来搭上唐高宗这条大船,立刻荣升为“昭仪”。直到后宫争宠,武则天占了上风,永徽六年,被册立为皇后。) 接下来还有:宝林27名——正六品;御女27名——正七品;采女27名——正八品。总共81位。这个级别称为“代御妻”。(这是一个入门级别,大概偶被皇帝宠幸一次,有可能;至于专房擅宠,完全是白日做梦。皇帝跟前围着一大群花枝招展的美人,他早挑花眼了。甚至,把这些可怜的小女孩儿忘得一干二净了。) 以上都是记录在案、祖制认可的老婆。对于身体健壮、荷尔蒙旺盛的皇帝来说,如此庞大的美女队伍并不能满足他们膨胀无度的性欲,皇帝喜欢谁,总有不计其数的办法,比如,废除封号、打入冷宫等等手段,足以重新洗牌,形成“美人流水”、无休无止的局面。

唐朝的官员品级正一品 太师,太傅,太保(三师) 太尉,司徒,司空(三公)
正二品 尚书令(一人),侍中(二人),中书令(二人)
从二品 尚书左、右仆射(各一人)
正三品 六部尚书(各一人),门下侍郎(二人),中书侍郎(二人),御史大夫
正三品下 左散骑常侍(二人),右散骑常侍(二人)
从三品 国子祭酒
正四品上 六部侍郎,尚书左丞(一人),御史中丞
正四品下 左谏议大夫(四人)
从四品下 尚书右丞(一人),国子司业
正五品上 中书舍人(六人),国子博士
从五品上 六部各司郎中
正六品上 太学博士
从六品上 六部各司员外郎,国子助教
从六品下 侍御史,国了监丞
从七品上 左补阙(六人),右补阙(六人)
正八品上 监察御史
从八品上 左拾遗(六人),右拾遗(六人)
第3个回答  2009-12-17
唐朝后宫制度,是皇后之下有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四夫人之下有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九嫔之下又有九位婕妤、九位美人、九位才人,称为二十七世妇,二十七世妇之下又有二十七位宝林、二十七位御女、、二十七位采女,合称「八十一御妻」。

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正一品。
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
婕妤九人,正三品。
美人九人,正四品。
才人九人,正五品。
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
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
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还有六尚各司,分管宫内车马服饰。
唐玄宗开元年间,对妃嫔称号另作更改:
三夫人:惠妃、丽妃、华妃。正一品。
芳仪六人。正二品。
美人四人。为正三品。
才人七人。为正四品。
尚宫、尚仪、尚服各二人。正五品。
其余各司各典的女官为六品至九品。

------------------------


唐朝宫女制度承袭隋朝,设六局:尚宫局、尚仪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寝局、尚功局,管理宫中一应事务。
六局首席女官分别是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相当于后宫的六部尚书。
六局下面统领二十四司,各司女官分别为司记、司言、司簿、司闱、司籍、司乐、司宾、司赞、司宝、司衣、司饰、司使、司膳、司酝、司药、司饎、司设、司舆、司苑、司灯、司制、司婇、司计。
六局之中司乐、司膳二司是每司各四人,其余二十二司,都是每司各二人。此外,各司之下各设典、掌以及宫正、阿监、彤史、女史等各级女官,这些女官各有品级、供给,她们分别管理著礼仪、人事、法规、财务、衣食住行等等各项宫廷事务。宫官是执事官,所以就不必讲究色、宠,只须挑选良家出身、才德兼备者即可。

唐玄宗开元年间,对妃嫔称号另作更改:
三夫人:惠妃、丽妃、华妃。正一品。
芳仪六人。正二品。
美人四人。为正三品。
才人七人。为正四品。
尚宫、尚仪、尚服各二人。正五品。
其余各司各典的女官为六品至九品。

另外,还有一些工作是宫女们不能胜任的,于是就出现了由太监们充当劳力的如下机构:
掖庭局:主要负责掌握后宫簿籍;
奚宫局:负责管理后宫的疾病以及死亡;
内仆局:这个机构比较有趣,主要负责后宫的照明系统,当时的照明用具是蜡烛,所以他们就负责管蜡;
宫闱局:这个是最忙的部门,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秘书处,事无巨细,全要操心,包括有掌扇、给使等等职务;
内宫局:类似于今天的财务部门,负责仓库及出纳。
内侍省 :除了这五大局外,皇宫里还设置了内侍省,共有内侍四人,内常侍六人,内谒者,监六人,内给事八人,谒者十二人,典引十八人,寺伯二人及寺人二人。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3
唐建国之初,参照隋朝旧制:
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正一品。
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
婕妤九人,正三品。
美人九人,正四品。
才人九人,正五品。
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
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
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还有六尚各司,分管宫内车马服饰。

唐玄宗开元年间,对妃嫔称号另作更改:
三夫人:惠妃、丽妃、华妃。正一品。
芳仪六人。正二品。
美人四人。为正三品。
才人七人。为正四品。
尚宫、尚仪、尚服各二人。正五品。
其余各司各典的女官为六品至九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