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报告常见问题有哪些

如题所述

关注企业基本信息

不少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往往更多地关注企业信贷信息,而忽略企业基本信息的解读。一方面
应关注关联企业信息。部分企业会通过注册关联企业的方式转移、隐匿资产,或者通过关联企业
高额负债而本企业低负债的方式美化自身财务报表;二是要关注企业出资人、高管、法定代表人
变更情况,高管人员的变动往往隐含了企业内部不稳定因素。如众所周知的山水水泥问题,最初
就源于内部的股权之争。
关注企业整体负债情况
面对企业征信报告中诸多的信贷记录,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往往首先关注的是贷款明细记录,
特别是每笔贷款的当前状态、到期日及担保措施,但更大的风险往往隐藏在贷款整体情况中。一
是需要关注报告中的贷款合计数与客户提供的财务报表是否相符。如果征信报告中贷款合计数明
显高于客户提供财务报表数值,则说明企业存在隐藏负债、粉饰报表等问题,甚至存在企业有大
量民间融资的可能。如果征信报告中贷款合计数明显低于客户提供的财务报表数值,则有企业征
信报告迟滞或者企业存有关联企业贷款或民间借款的可能,需要客户经理进一步调查核实。二是
需要关注企业负债变化历史。负债变化历史显示客户近三年每季末的银行负债总额情况,商业银
行客户经理应结合客户自身的经营情况,判断客户在银行是否存在负债大幅增加或减少的情况。
如果大幅增加说明存在盲目扩张的可能;或逐年下降,存在他行退出客户的可能。
关注企业未结清正常类信贷记录明细
一是要关注贷款到期日在查询日期之前的贷款以及贷款余额有“零头”的情况,核实客户的
该笔贷款是否存在未按原定期限还款的问题。对于余额有“零头”的,除了客户提前部分还款外,
还存在该笔贷款已经被他行重组过的可能,应予以高度关注;二是应关注明细中的“贷款形式”,
如果存在“收回再贷”的情况,则需关注是否存在客户因经营困难,而办理过“借新还旧”贷款
的可能;三是应关注是否存在贷款期限较长的流动资金贷款。目前除个别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外,
商业银行普遍发放的是一年及一年以内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如果贷款明细中存在期限超过一年
的流动资金贷款,应重点调查是否存在贷款重组情况;四是应关注“未结清正常类信贷记录明细”
中的到期日期,合理安排拟发放贷款的到期日,尽量不要与他行贷款集中到期。同时应关注即将
到期的大额贷款,落实是否具备可靠的还款资金来源以及贷款行的续贷意愿,对于还款资金来源
可靠性较差或贷款行不再续贷的客户需谨慎介入。
关注已结清业务等其他信息
一笔贷款结清了,并不代表该笔业务发生期间未发生过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对已结清的贷款等信息也应高度重视,通过分析已结清贷款及未结清贷款,综合判断企业运营趋势。一是查看“已结清业务”中是否存在垫款、已结清贷款的五级分类状态是否存在“关注”记录,若
存在说明客户可能在其他银行贷款发生过逾期,或发生过借新还旧、重组等情况;二是关注“对外担保主业务信息”,查看对外担保业务五级分类是否为正常类、贷款到期日是否在查询日期之
前,对外担保余额是否有“零头”,核实客户对外担保客户是否存在非正常类贷款。另外,还应
通过对外担保主业务信息进行汇总,与客户提供的数据进行比对,验证客户提供的对外担保数据是否真实;三是关注企业公共信息明细,查看客户是否存在法院强制执行记录、外部监管部门等
处罚信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5
企业信用报告,是企业征信系统中主要征信产品的一种,也叫企业征信报告、企业信用调查报告。在报告中会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探究公司经营发展情况,判断企业是否具有履行合约或是偿还债务的能力。该报告可以通过明确详细的分析,为企业在进行交易、规避风险等方面提供有效的参考建议。
机构和个人如有了解企业基本信息、不良信息、经营状况和信用状况的需求,查询企业信用报告是十分有效的途径,可以帮助全面迅速的了解企业的综合情况,选择最佳的合作对象,为涉及到的业务合作提供决策参考,同时减少不必要的风险损失。
上海分壳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核心产品——风信子风控云,是一个信贷流程一体化的金融云平台,为金融企业提供企业四维分析报告,即企业信用报告,包括企业静态信息报告(工商注册、法院涉诉、对外投融资、商标、专利、著作权等)、企业动态信息报告(财务报表、纳税信息、银行流水、人行征信、用水用电用工等)、宏观外延信息报告(宏观经济、行业指数、舆情监控、上下游和竞争对手等)和法人实控人高管信息报告(人行征信、网络行为、黑名单命中、社交关系、认证信息等),从而得出该企业的基本面评分、经营面评分、宏观评分、法人评分、还款能力分、还款意愿分、反欺诈分和逾期风险分等等,充分利用风信子行业数据库、基础数据库以及外部采集能力,提升数据自动化采集率,降低实地调研成本,基于风信子企业信用量化模型对目标企业做出合理评估,及时掌握企业信息变更情况,提前预知风险事件,从而帮助金融机构做出最终决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