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如题所述

医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是离人文渐行渐远,医学需要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哲学思考才能腾飞。医学最根本的是人道主义关怀,应该到达最需要接受治疗、最可能获益的患者。循证医学是临床医学,没有针对个体化患者充分的实践,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高举公益、规范、预防和创新四面旗帜。实现五个转变:从主要针对疾病终末期的救治转变为重视疾病早期的预防;从经验医学转向循证医学、科学决策;从大医院转向社区和农村保健网络;从不同学科、围墙文化转向各学科广泛联盟;从重视疾病转向疾病管理。热切期盼医学回归人文!回归临床!回归基本功!

  冠心病二级预防措施有两个ABCDE(Aspirin and Anticoagulants、Beta blockers and Blood pressure、Cholesterol and Cigarettes、Diet and Diabetes、Education and Exercise),缺一不可。

  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冠心病中全部是Ⅰ类推荐、A 级证据,是既能改善症状,又能改善预后的首选用药,也是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首选降压药物。脂溶性的选择性 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无内在拟交感活性,在冠心病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以及心肌梗死后长期治疗中具有显著的心脏保护作用。

  LDL-C升高是冠心病的主要致病性危险因素。针对心血管高危人群,使用他汀进行强化降脂治疗,大幅度地降低LDL-C,能有效减少心血管病临床事件,并可使动脉粥样斑块进展延缓甚至消退,瑞舒伐他汀(可定)是目前所有他汀中已取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适应证的药物。升高HDL-C的治疗目前尚在探索中。新的指南对LDL-C的治疗目标有了更明确的要求,在临床工作中应熟悉指南,通过积极的降LDL-C治疗,达到指南的治疗要求可以使广大患者更多获益。

  心血管疾病在发展中国家呈上升趋势,危险因素干预和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冠心病死亡风险,预防的作用明显高于治疗。Framingham评分系统和SCORE评分系统是国外广泛采用的评估系统。中美合作研究建立了针对中国人群的量表,在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多中心合作(MUCA)队列研究中得到了验证,对于中国人群10年危险的预测更为合适。推荐与理想水平而不是平均水平相比,从最低到危险分为6个阶段,能更为客观地预测相对危险。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秉承为中国读者服务的初衷,报道范围涵盖读者关心的全部问题,优先发表各类有关争鸣的文章。以出版速度更快、期刊质量更高、期刊影响力更强为目标,立志成为我国的医学期刊群体。

  中国女性心脑血管疾病呈上升趋势,是中国女性首要死亡原因。中国女性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较高,其中肥胖和糖尿病问题较男性更为严重,运动和健康膳食习惯能有效降低女性心血管病的危险。应更加关注女性心血管的健康。

  血管紧张素Ⅱ类似物降压疫苗成功进行了Ⅱa期临床试验,新型降压疫苗正在研发,治疗性降压疫苗用于人类的梦想已不再遥远。与传统化学合成药物相比,降压疫苗作用时间长、能够保持长期平稳有效地降压、可改善治疗依从性。降压疫苗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免疫靶向蛋白的选择、靶分子功能表位的确定、载体分子的选择以及抗体表达量与降压疗效的关系等。

  他汀是目前研究最充分,被认为最有效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他汀治疗每降低1 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可使1年主要冠脉事件减少23%,这是他汀具有的类效应。他汀降脂需遵循“低些好些”、“越长久越好”、“越快越好”、“越早越好”及“越价廉越好”的原则。在安全性相同的情况下,选择强效、价廉及药物代谢相互作用较小的他汀是临床的选择。瑞舒伐他汀(可定)是目前他汀类药物中效的一种,与其他他汀类药物相比,其剂量更小,在药物经济学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降低血压是抗高血压治疗获益的根本原因。目前指南推荐使用5大类降压药物,但不同药物,对某些并发症或某些患者的获益会有所不同,在不同种族间也存在一定差异。总体而言,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CCB)和利尿剂可能对东亚和非洲人降压作用更强。选择合适的起始治疗药物、合理的联合降压治疗方案,配合积极的多重危险因素干预,能够最终大幅度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风险。

  CCB的多效性奠定了其在心血管领域的广泛应用和重要地位。循证医学提示CCB非洛地平(波依定)具有高度血管选择性,无负性肌力作用,心、脑血管保护作用明确,使用更加安全。各国权威指南推荐,非洛地平可在心衰患者中安全使用,但不推荐低血管选择性CCB.

  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患病率和致死率的疾病,老年人各脏器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呈退行性改变,尤其是肝肾功能衰退,使老年人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及对药物的反应性、敏感性和耐受性均不同于其他人群。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症状常不典型,血管病变、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增大,治疗不及时病情可急剧恶化甚至导致死亡。老年患者的治疗应个体化,注重的效益-风险比,重在改善生活质量。应关注老龄化对心血管病的影响,重视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防治。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控制相关的危险因素,都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