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阿甘正传》观后感千篇一律,你有什么不同的观影感受?

想要点特别的

大智若愚——一个人的成功和自身的智商并无必然联系

阿甘是个低能儿,这是整部电影给我的第一个冲击。

阿甘是个低能儿,但他却通过跑步被大学破格录取,这是给我的第二个冲击。

阿甘是个低能儿,但他不仅通过跑步被大学录取,还在橄榄球界混的风生水起,甚至得到了美国总统肯尼迪的青睐。这是给我的第三个冲击。

阿甘是个低能儿,但他被大学录取,成为橄榄球界巨星,被肯尼迪总统认可。他的人生到此已经是普通人远不能及的高度了,但他跑步的步伐却仍未停止。他去越南从军入伍,他遵从自己的政治信仰告发背叛者,他参与中美的“乒乓外交”,他推动了美国摇滚乐的发展成长,他为了纪念去世的好友成立了企业、还照顾着他的家人,他后来还以跑步成名...他的一举一动都带给我莫大的冲击。

他从过军,他从橄榄球中退役后又成为了一名乒乓球选手,他捕过虾,他还是个企业家。阿甘换过很多职业,他的每一个职业都是一个成功,他的每一段经历都是一段辉煌,他的每一次与人交往都是一次心贴心的交流。

毋庸置疑的,阿甘的人生是十分成功的。其实在我看来,这样一个人的人生已经顺利的十分不现实了,在现在这样一个充满了竞争的社会,哪会有人短短几十年甚至几年就在一个领域获得如此大的成就,更别说是在完全不相关的领域中都获得不俗的成绩了。这样的人生用当代社会的流行语来说,便是“玛丽苏”,充满了梦幻、不现实的色彩。

但若是我们从头来看,阿甘,他是个智商75的低能儿,他或许不懂得数学公式、化学原理,但他单纯又善良,丝毫不受世俗的污染。他的低智看似是他的致命短板,但在这样浑浊的社会里,这样一种看似尴尬的设定实则是一层让阿甘出淤泥而不染的保护结界。他的低智让他不善欺骗,他的低智让他越挫越勇,他的低智让他不懂退缩、勇往直前。于是在珍妮立下的“说到做到”的约定下,他一路奋勇向前,不达目标誓不罢休,他不会受到自以为是的限制,他这样的品质怎能不在人生的道路上一路坦顺呢?

我想电影方刻意凸显阿甘的低智,大致就是为了刻画一种大智若愚的氛围。当人去除掉一切通过后天世俗强加的“作料”后,留下的便只有单纯无害、善良无畏的原始品质了,阿甘就是这样的“原始人”,因此阿甘的一切成功就并不是缘来无由了,一切都有所依据有所托付。这,就是大智若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05

《阿甘正传》其实可以改名为《奔跑吧!阿甘》,这部电影描述了这位低智的阿甘充满传奇的一生,但是他一生中无论是童年时期被同龄人欺负质感逃跑,还是上大学打橄榄球时一往无前的奔跑,去参加战争时也是一如既往的跑来跑去,在他中年需要思考时,也是去跑步。他的一生都是围绕着“跑”这个字,甚至面对自己喜欢的女生,也只敢“逃避”,他的一生就是跑跑跑。

在阿甘字典里,跑是他童年时逃避欺负的方法,因为他不愿意和那些同龄人打架;跑是他打橄榄球时取得成功的秘诀,因为他智商低,只有跑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跑是他从战场上活着回来的唯一手段,因为他的善良才能救回那么多战友;跑也是他思考的方法,别人思考靠脑子,他的思考靠跑步。

对于阿甘来说,跑同样代表着前进,代表着大胆的尝试,代表着一往无前的精神。现实中的我们有多少时候就是因为不敢向前,才错失了很多机会,就是因为不敢尝试新鲜事物,才错过了多少致富的机会。跑代表着勇气,同样代表着毅力,代表着向前的力量。

所以这就很好理解了为什么傻傻的阿甘取得了成功,而聪明的我们却还在简单的工作中焦头烂额。因为我们不敢往前冲,不敢毫不在乎他人看法的尝试,我们都知道要努力才能成功,却往往连第一步都不敢踏出。

阿甘在感情上却采取了相反的方法,他并没有向前,却选择了逃避。他不敢对喜欢的女孩表白,不敢在女孩离开时邀请她留下伴随余生。他只是被动的选择,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智力不足以让女人为他留下,但是他却忽视了自己的高情商。在面对爱人的时候,他不敢跑,才能体现出这个角色的前后对比,更凸显出他对情感的看重,更能打动人心。

所以让我们跑起来吧!不要在意他人的看法,向前就能成功。跑向成功的生活,跑向成功的未来!奔跑吧,兄弟!

第2个回答  2018-08-30

电影《阿甘正传》上映很多年了,直到现在也有很多人会去回温经典,感慨生活思考人生,翻看诸多的评价,几乎清一色地在谈人生和谈运气,但是每次看完热泪盈眶的我们是否会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阿甘为什么会成功?

阿甘从开始是个智商只有75的人,学校拒绝他,朋友们欺负他,行走不便受尽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就是这样一个人,最终成为了英雄般的人物。我认为究其原因有是因为阿甘所处的环境造就了他的伟大,主要有三个方面:人生明灯的母亲,咫尺天涯的爱情,时至运来的历史。

先说第一个,很多人总觉得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好是理所应当的,可是在现实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很多面对孩子有缺陷时的无奈,阿甘就是这样一个令人心疼的低智商孩子,而她的母亲却始终在感化他以及教会他道理。值得注意的是,阿甘的母亲是一个人,也就是阿甘处在单亲家庭,对于阿甘而言,自己的母亲是每天朝夕相见的人,对于阿甘的母亲来说,自己没有了丈夫,阿甘便是她生命的全部,哪怕是个低智商的“智障”。

我们在电影中看到阿甘的母亲为了阿甘能够去上学,找遍了学校费尽心思,忍受了很多闲言蜚语,只为了让阿甘能够上学,因为她明白,本就出生不好,如果再不去上学,唯一的希望就没有了。低智商也能通过认知来提高,他的母亲不想看到阿甘一直低智商,她相信教育的力量。家庭中有这样的环境,对于阿甘的成功有着启蒙般的作用。

第二个是咫尺天涯的爱情。对于珍妮这个人物评价有好有坏,她也是出身底层,看到阿甘被人欺负,仿佛看到了自己。不得不说,阿甘的腿脱离矫正器,能够像别的小孩一样奔跑起来,珍妮功不可没。但是在后来最需要珍妮陪伴时,珍妮选择了离开,她一次又一次地堕落,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阿甘面前,又选择再次离开,这也让很多人觉得珍妮做得过分,说她不懂得爱情。其实珍妮一直在给阿甘扮演着人生导师的角色,如果没有珍妮,阿甘不会那么快地跑起来,也不会这么自信。珍妮的一句“just running”让阿甘受用一生。

在珍妮的最后时刻,她告诉阿甘死亡是生活的一部分,她的一生做了很多错事,但阿甘的振作和成功是她一生的骄傲。试想,有这样一个人贯穿了一生,何尝不会成功,珍妮口中对阿甘说的很多话都是至理名言。比如相信自己与其他人是一样的,这不正是告诉阿甘人生而平等,虽然爱情不成,但是爱一直在。

第三个是时至运来的历史。贯穿阿甘一生的,有他的大学生活,体育比赛,参军越战,中美建交,猫王约见等等,一系列的经历给了阿甘一次又一次的机会,历史的推进让他有更好实现人生价值的环境,这样他的成功也变得更加容易。但这些所有的机会,如果从一开始他的母亲放弃了,那也无从谈起,如果珍妮没有帮助他摆脱自卑,也就没有后来的“开挂”人生。

总体而言,成长的环境造就了阿甘的一生,诸多的运气集他于一生,正如当下人们愈发地觉得,环境会影响人的一生。最后想说的是,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如果制作巧克力的手法很拙劣,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下一颗的味道是多么的糟糕。

第3个回答  2018-12-06

阿甘正传,一部充满美国味的电影。

说它是励志片,倒不如说它是美国对于美国梦的极度宣扬与美化。

可笑的手,很多人看完之后,竟然惊呼,阿甘是我们每个人的缩影。抱歉,动脑子想想好嘛,这么傻一个人,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注定是失败的,彻彻底底的失败的。阿甘正传也只是一部电影,阿甘正传是严重脱离现实,不可复制的故事。

而这个不可复制的故事,处处都贴着美国的标签,越战、乒乓外交等,又显得那么真实!直让人以为,好励志啊,阿甘都能成功,我不傻,智商比他高,现在即便再难,我也能成功。然后呢,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极大多数人还是避免不了失败的命运,沦为平凡至极的人物。这时候,想想阿甘,细细一想,或许你会觉得,哇,阿甘是在美国啊,伟大的美利坚才是实现梦想的地方。顺理成章,在你的心里造就了一个美好的美国梦。

别笑,这极有可能是真的。

千万不要小瞧美国的文化输出!超人系列、钢铁侠系列、侏罗纪等系列等大片,最多是让你有极爽的视觉体验,看完觉得美国的大片就是好啊,特效真棒!但是阿甘正传,幸福突然来敲门这样的无特效,讲生活的电影,反而是思想利器。没几个观众会考虑电影的故事真实性是多少,普遍性是多少,观众只会觉得内心触动,是部好电影,看完斗志满满,然后在实际生活重碰壁,抱怨,我为什么不成功,我比阿甘强,最后的形成的惯性思维会是因为阿甘在美国。是的,在美国。

这样的电影,其实从这个角度来看,就是一部美国洗脑片

第4个回答  2018-09-06

电影《阿甘正传》从表面上看,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智商只有75分,而且腿有残疾的孩子的人生经历,他的名字叫阿甘。其实质这是一部深刻控诉资本主义社会的影片。

他虽然没有远大的人生目标和理想,但他就凭着“说到就做到”的信念,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尽管小时候同学们老瞧不起他,老是欺负他,但是他没有就此屈服,而是一步一个脚印最后成功走向人生巅峰哪怕看起来是那么的离奇,但最终又好像十分合理的获得了仿佛轻轻松松实则来之不易的成就。

或许我们大家都觉得自己会是影片中的阿甘,作为一个小人物慢慢成为亿万富翁,随时都幻想着能够屌丝逆袭的故事,但是实质上,我们扪心自问,在影片中,与我们最匹配的难道不是那些小时候欺负阿甘,长大以后平庸一生的人吗?无法否认这回是绝大多数的人的一生轨迹。但却又总能成为我们安慰自己的破烂借口。阿甘正传或许是要激励我们不要再胡思乱想了吧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