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开展编织活动意义

如题所述

亚运城加拿达幼儿园 张雪峰
一、 编织的起源与发展
编织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国艺术文化,它的起源比绘画与文字还要早。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首先懂得了把植物的藤结成绳子来捆绑物品,把绳子打成结来记事。接着发现植物的皮剥出后可以搓成很坚韧的绳子制作成网、圈等工具用来捕猎,用搓出的绳子穿上各种树叶、羽毛制作成简单的编织品遮挡自己的身体,用藤、绳编织成篮子、袋子等生活用品。最后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各种材料的发明与使用,人们将编织的艺术充分运用到各种服饰、家居、艺术品的装饰上,如窗帘挂饰、围巾、藤竹类家具、钩花桌布、衣服等,成为了一种时尚的装饰手法与艺术。
二、 编织的分类
编织的手法与种类繁多,据材料分类大致可分成以下几类:
1.藤类编织
用各种植物的藤或植物的皮搓成藤进行编织,藤类编织多用于家居用品,如:桌椅、席子、屏风、盛物的器皿等。藤类编织有坚韧、耐用、防潮、防蛀的优点。
2.草类编织
用比较柔软、有韧性的草类进行编织,如:水草、稻草、灯芯草、芦苇、茅草等。草类编织品多体现在生活用品上:草鞋、草帽、杯套、坐垫等,草类编织品有轻便舒适的优点。
3.竹类编织品
竹子作为原材料进行编织,可用小竹子直接编织,也可把竹子破成相应的竹片、竹篾进行编织。竹编多用于制作大件的家具、家居用品或劳动用品,如:竹床、竹柜、竹篮、竹筛、竹耙等,竹类编织有坚硬、防水的优点。
4.绳类编织品
用麻绳、草绳、塑料绳、等各种绳子作为原材料进行编织,绳编多用于生活用品或劳动工具上,如:网兜、渔网、网床、家居装饰等。绳类编织有可变现强、易收拾整理的优点。
5.纸类编织品
用牛皮纸、塑料纸、海绵纸、皱纹纸、瓦楞纸等各种纸类进行编织,纸类编织多用于装饰或工艺品的制作,如:花瓶、纸篮、纸帽、家居摆设品等。纸类编织品有易装饰、轻便的优点。
6.布类编织品
用各种布类、布条、毛线等材料进行编织,布类编织多用于制作服饰、生活用品,家居装饰上,如:布袋、毛衣、围巾、披风、坐垫、家具铺垫等。布类编织有使用频率高、柔软舒适、美观的优点。
三、编织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
编织活动具有增强心理健康和促进身体发育的功能,小朋友正是个性心理形成、塑造和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充分把握住编织活动的优势,有效的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一)编织活动能有效促进脑部发育
据医学专家研究表明幼儿期的小朋友是脑部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我们要把握住第一个发育高峰期,给孩子适当的刺激,让小朋友的脑部得到充分的锻炼。
编织活动是一种比较精细的操作活动,它需要左右手灵活的操作,我们的手指有着丰富的神经直接连接着人体感觉器官的最高司令部是大脑,更加准确的说是“食指连脑”。我们的右手掌管着左脑,左半脑主要负责记忆、语言、逻辑理解、时间、判断、排列、分类、书写、控制、视、听、嗅、触、味觉等,思维方式具有连续性、延续性和分析性。因此左脑可以称作“意识脑”“学术脑”“语言脑”。我们的左手掌管着右脑,右脑主要负责情感、空间形象记忆、身体协调、艺术感受、想像、灵感等,思维方式具有无序性、跳跃性、直觉性等。许多高级思维功能取决于右脑。只有把右脑潜力充分挖掘出来,才能表现出人类无穷的创造才能。所以右脑又可以称作“本能脑”“潜意识脑”“创造脑”“音乐脑”“艺术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习惯用右手做各种事情,因此左脑的开发比较好,而右脑的许多潜能是未被开发的。我们的编织活动无时不刻的需要左右手的同时配合,手指的运动激发了脑部的运动,让小朋友的左右脑同时得到了锻炼,并将右脑的潜能激发出来,有效的促进小朋友的脑部均衡的发育,开发出小朋友更多的潜在能力,如创造能力、艺术的天赋等,让小朋友能有更高、更广的发展。
(二)编织活动能有效锻炼上肢动作发展,促进人体经络发育
幼儿期是小朋友动作发展与锻炼的关键期,小朋友的动作发展以大肌肉为先,小肌肉发展为后。幼儿园的各项动作训练活动的目标也以大肌肉锻炼为主,有时会忽略了小肌肉的锻炼与发展,编织活动正好可以有效的锻炼上肢动作发展,锻炼小手肌肉。
1.编织活动能促进小手肌肉发展,让小手更灵活。
小朋友的小手肌肉群相对于大肌肉群是发展比较慢,缺乏灵活性,比较难进行一些精细的动作,我们只有通过一些有效的活动来促进小朋友小手肌肉的发展,让小手更灵活。编织活动主要是靠手来完成,小朋友在反复的编织过程中小手不停的运动,手指在穿、绕、拆、拉、编、织等各种动作中不断运动,小手肌肉得到了反复的训练,小手动作就会越来越灵活,越来越精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