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识到见识,从见识到胆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30
关于知识,见识和胆识,字典里的解释是: 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见识的意思是见闻、知识;胆识的意思是胆量和见识 。

知识大部分是书本上得来的,基本上属于理论范围;见识是在知识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实践;而胆识则是人的能力和魄力,是才华和知识的集合。知识的内容包罗万象,所涉及的范围广泛。见识是平时我们对身边周围社会和事物的观察,思考和积累的程度,是一个人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所谓见多识广的多是那些有着丰富经验的人。此外,见识还意味着一个人对事物认识的维度及深度,高度和广度。

在一个钓鱼池旁边,有一群喜欢钓鱼的人正在垂钓。似乎每个人的运气都很不好,没有一条鱼上钩,因此当其中一位先生钓到一条大鱼时,大家都为他喝彩。而这位先生表情却非常奇怪,他两手捧着鱼,目测鱼的大小后,竟摇着头将于放回鱼池。虽然周围的人都很惊讶,但毕竟这是人家的自由 大家也只好若无其事的继续垂钓。

接着先这位先生又钓上一条大鱼,他看了一下又把它放回鱼池里,大家都觉得奇怪,等到第三次这位先生钓到一条小鱼时,他才露出笑脸将鱼放进自己的鱼篓里,准备回家。这时有一位老人问他:“虽然来这钓鱼的人只是为了尽兴,但你的行为令人不可思议。头两次钓上来的大鱼,你总是放回水里,而第三次你钓上来的鱼非常小,在任何一个鱼池里都可以钓到,你却非常满意地将它放到鱼篓里,这是为什么呢?”

这位先生回答说:“因为我家所有的盘子中,最大的盘子,只能放这么大的鱼。”

人常常在不知不觉中,以目前仅有的见识来祈求自己所希望得到的东西。人生仅有一次,如果只相信“小盘子”,得到的将会只是一个狭窄的人生。面对人生所谓的“”小盘子”,应该发散思维,慢慢将它扩大为“大盘子”,拓展更为宽广的人生。

一个人对事物的洞悉能力和感知能力,常常来源于他的见识。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重叠成功人的脚步。接受教育,不间断地学习,是进行知识积累的过程;把学到的知识直接或间接的在实践中去运用阐释,借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遇事多分析,多总结,减少无知的盲目举动和不知所措的愚蠢行为,这就是见识。学习的知识通过实践经历的酿造不断积淀,逐渐厚重起来,那么具有个人风格的见识便于实践中形成了。见识是知识在实践中的结晶。

所谓“君子”者,即是在任何事台下都能随机应变,如鱼在水中灵活自如。也就是说通过修养自身的品行,获得出众的见识,面对任何局面,都能将自己的见解实施的来去自如,这一切都需要在行事之前做出万全的准备。

其实杰出者与平庸者的差距,并不简单的在于知识的多寡,专业的优劣,而在于谁的经历丰富,见多识广,遇事不慌,有一种运筹帷幄的胆识和气度,对于任何情况都能应对自如。

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们必须掌握各种各样的知识。然而,知识本身是单薄的,几乎承担不起任何的实际作用。必须将知识进一步转化成具有强大实践能力的见识,当然这还是不够的,必须用真正的勇气把见识打造成不为任何事所动的胆识,这才是成就大事业的支撑点。

有胆量才会有突破,有突破才会有创新。“有胆无识狂为勇,有识无胆多空谈”,做一个有胆有识的人,不但要积累知识,增长见识,更要有必胜的勇气和决心,有勇于挑战的胆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