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前人民生活是怎样的

要之前!

新中国成立之前是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抗日、军阀混战、内战,光是这些就知道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有多悲惨了。由于连年战争,那时的人均寿命都从清朝前期的55岁降到了35岁,即使城市也不过是40岁。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当时多少家庭分崩离析,多少夫妻阴阳两隔,多少孩子刚出生就成了孤儿。在这乱世中,普通老百姓能活下来就已经是最大的幸运了。

到了民国末期时,由于国民党法币的迅速贬值,物价飞涨到匪夷所思的地步。粮价每依赖你给个小时就要变动一次,房租都是按多少袋面粉算的,甚至老板都直接用面粉发工资了。

那时面额十亿的法币都只价值3400美元,普通面额的比废纸还便宜,很多人一拿到工资就去换银元,甚至还催生了专门帮忙换银元的小贩。

民国时期,实业匮乏,失业人口猛增。就拿当时北京为例,市区的垃圾堆上总有在捡煤核的小孩,有时候能捡到残羹剩饭还能顺便解决了吃饭问题。报纸上也经常出现“由于误食垃圾鱼头一家人惨死”之类的消息。

大部分普通人家都没有床,条件最好的就是拿凳子或是砖块搭个木板当床了。洗澡更是奢望,能烧点水擦擦身子都是幸福的。要是家里出现了病人,医院就别想了,小孩发烧到39度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他死去,因为没钱。

大街上到处都是乞丐,其中有种乞丐叫做叫街,走的苦肉计。他们见着有人路过,就当人家面拿砖头砸自己的脑袋,甚至有用刀划破自己脸的,血流满面的跪下乞讨。更有乞丐只能以死相逼,他们在寒冬腊月时就睡到有钱人的家门口,这家人怕乞丐死在自家门口,便只得给他们钱或食物。

真实的民国时期,更多的只有破败不堪的农村,贪婪野蛮的军阀和日军,穷人们只能挣在死亡线上。民不聊生,才是民国时代。

扩展资料:

民国的经济

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全国共有92个城市对外开放,铁路和汽轮将这些城市与外界联接。新的职业和中外企业在这些城市发展起来,工业增长率在1912-1920年间高达13.4%,1921-1922年有一短暂萧条, 1923-1936年,为 8.7%, 1912-1942年, 平均增长率为8.4%,整个1912-1949年,平均增长率为5.6%。而在二战前民国时期,尽管连绵战争,工业增长率仍高达8-9%。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1-14
从政治上讲:受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封建主义压迫;
从生活上讲:没有电脑,没有游戏,没有卡拉OK,到了晚上就只有造人;
从心态上讲:之前是如鲁迅笔下的那般麻木的生活着,我们党崛起之后给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