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语有四个声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1

其实只有四个声调,在古代的发音系统中。而阴平和阳平是演化而来的声调,并且是和地方方言有点相似。

古汉语分四个音调,即平声、上声、入声、去声。

由于语音的变化,现代普通话的四声变为阴平(一声)、阳平(二声)、上声(三声)和去声(四声),没有入声。

现代的阴平、阳平字,大致相当古代的平声字;现代的上声和去声字,大致相当古代的仄声字。

因为古代的入声字,已分别转为现代普通话的平声(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里去了,这就叫“入派三声”。

古入声字转为今上声和去声的(三、四声),古今音都为仄——今音为仄的字,基本上古音也仄;比较麻烦的是那部分转入今平声(一、二声)的古入声字,今音为平,古音为仄。

入声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声调,属仄声,指一个音节以破音/p/、/t/、/k/作结,发出短而急促的子音

入声已经在现代标准汉语(即普通话)不复存在。在汉语的一些其他方言以及汉藏语系的一些其他语言则仍能找到入声的踪迹。

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

扩展资料:

记诵入声字的方法: 根据有关的韵书,入声字大约有1300--1400个,其中常用的有五六百个。这五六百个中,诗词中最常用的又有一二百个。

这样,我们就把它们分成了最常用、次常用、不常用三个等级,这与英语单词按出现频度分级是一样的道理。

一、肯定法:

    声母为b、d、g、j、zh、z,声调为阳平的字,都是入声字

2.声母为d、t、n、l、z、c、s,韵母为e的字,都是入声字。

3.声母为k、zh、ch、sh、r,韵母为uo的字,都是入声字。

4.声母为b、p、m、d、t、n、l,韵母为ie的字,都是入声字(“爹”字除外)。

5.韵母为ue(u读迂)的字都是入声字(“嗟”、“瘸”、“靴”除外)。

6.fa音节的字都是入声字。

7.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凡声符为入声字的,大部分也是入声字。


二、否定法:

    凡是有鼻音韵尾n和ng的字,不是入声字。

2.读zi、ci、si三个音节的字,不是入声字。

3.读uei音节的字,不是入声字。

4.读uai音节的字,不是入声字(少数除外,如“率”字等。)

5.声母为m、n、l、r,而读阴平、阳平或上声的字,不是入声字。

6.韵母为er的也不是入声字,

7.韵母为ai、ei、ao、iao、ou、iou的字,大多数不是入声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声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