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天空观后感怎么写

舞蹈寂静的天空讲述了什么

寂静的天空观后感
当今很多诗人的诗歌让人读不懂,当然,读不懂并不能说明其作品就不好,只能说明读者与作者暂时还没有发生心理对接。尤其是诗歌中展现的特殊意味,需要读者具有特殊的心境才能体验。那么,由特殊到一般,可以形象地看成有一盏灯,从低处向高处悬挂。如果它达到普天之下的人们都能够看见的高度,它就是月亮了。
  我不能说柳歌的诗歌就是月亮,只能说柳歌的某些诗歌接近月亮而远离陆地,以至于看到它的人相对多一点。我说柳歌的某些诗歌接近月亮,是说他的某些诗歌蕴藏着“普遍性”的理蕴。读了《寂静的天空》后,我有这种感觉。
  
  《寂静的天空》
  
  当你的脚下飘落一片又一片金黄的叶子
  当你的眼前驰过一朵又一朵白云的羊群
  当河汉边的爱情盛开成一轮皎洁的满月
  当仰望你的目光散落为满天灿烂的星辰
  我不会相信,你竟然还是那样子的
  无动于衷?继续保持着,无边的沉默
  
  秋月朗朗,流萤打起了灯笼,宛若节日
  艳阳高照,石榴腾起了红晕,仿佛新婚
  连最为孤独的桂花也吐出醉人的馨香
  比石头更凉的清泉也唱起了淙淙的歌声
  难道,你依然不会感动
  
  要不,就让那高飞的大雁飞得更高一些
  让它清冽的鸣叫变得更加高亢、激越
  或者化为一阵清凉的雨水,滋润你的寂寞
  要不,就让我的心化为那箭一般的流星
  射向你那蔚蓝的深处,那忧伤的源头
  直道你凝视我的目光,不再,故作深沉
  
  寂静的天空下,一位孤独的诗人,使出了
  全身的解数,依然无法,让你稍稍动心
  
  都说唐朝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诗人对宇宙和人生的无限遐想,有一种宇宙意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抒发出一种“普遍性”的感慨。那么,柳歌的这首《寂静的天空》也有一种“普遍性”的 感慨在里面。
  百度百科这样介绍斯宾诺莎的思想:“他说:‘我们不难理解整个自然界是一个个体,它的各个部分,换言之,即一切物体,虽有极其多样的转化,但整个个体可以不致有什么改变。’他认为,作为统一整体的实体(自然界)是不动的、不变的,而样式(具体事物)在不断地运动、变化。”
  那么柳歌的这首诗,正好就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寂静的天空,永恒的宇宙,与人世间的鲜活生动的万物对照,不就显出一种恒久与短暂、无限与有限的对比吗?
  柳歌的这首诗蕴藏着如此高远的立意,但是他写这首诗的切入点,却是一种“天人之恋”,是从天人关系入手的。我们完全可以把这看成一种具有喻义的写法,是用天人之恋的那种极大落差比喻人与人之间的极大距离。我们也可以看成是柳歌的“泛生命意识”的表现,就是用“天人之恋”来表达一种哲思。我更倾向于后者。
  当诗人伫立在天空之下仰望,他忽然具有了哲人的姿态。他忽然超脱了,在汹涌变换的滚滚红尘中,看到了那永恒的不变的外壳,这是多么令人震撼啊!他看到了人类意志的虚弱,看到了宇宙存在的必然力量。
  用“寂静的天空”来立意,本身就显得寥廓高远,诗人又形象地阐述出恒久与短暂、无限与有限的对比,我想绝大多数人读了这首诗,应该会有所触动。那么,这首诗不就是“高悬的灯盏”吗?当诗人将灯盏高高悬挂,他就超越小我而接近大我,他融入了芸芸众生,与之合为一体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