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班主任被尖子生刺死,为何“好”学生也这么残忍?

如题所述

我觉得罗某杰这位大家眼中的好学生,办出刺死待他非常友好的老师这样的残忍事,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我们过分重视成绩的原因。罗某杰因为成绩好,一直备受老师的喜爱,也因此成为大家口中和眼中的“好孩子”。可他真的是好孩子吗?如果抛开成绩,综合评定,我相信他绝对算不上“好学生”。可是过分关注成绩的现状,让我们把这样的人捧上了不该有的高度,于是,他会产生自己是很优秀的,自己做什么都是正确的,所以才会对老师留下的作业提出异议,跟老师对着干。

第二、青春期的敏感和冲动。16岁的罗某杰正处在青春期的叛逆时刻。我曾经在写《左耳》的影评时写道,青春期的年轻人,他们非常敏感,会把眼前的每一件事,当成天大的事,再加上冲动的教唆,什么事都可能干得出来。事后,罗某杰自己也说自己很冲动。

第三、性格缺陷。每个人都有16岁,更何况罗某杰被老师谈心这件事,也非常普遍,为什么别人不会去做这样的事呢?所以究根追底,问题还是出在他自己身上。同学们评价他“孤傲”。说明他目中无人,自以为是。这样的人,听不进去别人的忠告,很容易做出偏激的事情。而这样性格的养成,肯定跟他的成长环境不无关系。他的小时候,必然是生活在缺乏关爱和关注的环境里,才会造成这样的性格。

总之,避免这样悲剧的发生,我们要从小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写最具深度的专业剧评。微信公众号:windy天意晚晴(ID:windytywq)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15

曾经我有一个朋友也是做老师的,后来他转行去了报社,又考上了公务员,离职前,他半开玩笑地说了一句话:“只要家中还有五斗粮,今生不做孩子王。”小编

每每看到校园的暴力事件都很痛心,教师这个职业赋予光环的同时,也赋予责任。

这个事件中,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个好学生的标准是什么?难道只是一张高分的测试卷吗?从这个事件中,显然单纯用学习成绩就给一个学生冠上“好学生”的头衔是不恰当的。成绩好不等于分数高,懂得如何做人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看到原来很多中国科大少年班的孩子们,最后都怎么样了?他们的成绩都很好,学习也有天赋,都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但上了大学之后有的因为自理能力差家长陪读,有的直接就被劝退。

所以,不要再单纯用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评价一个学生了,一个真正的好学生,应该是不仅成绩好,懂得如何与人沟通相处,如何用正确的态度和方式去处理问题,在是非面前,懂得独立思考和冷静判断。

从整个事件上来看,作为一名老师,不能只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德育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尤其对那些性格孤僻、行为极端的学生,更要进行心理疏导。学生的学业压力大,老师的工作压力和责任同样重大,真的不希望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在校园里。

反思一下,一个学生从小到大健康地成长,除了身体健康以外,心理和性格的塑造也是非常关键且必要的。其中影响的性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来自父母家庭、学校老师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但不同于教师的是,家长培育子女都是没有资格证就直接上岗了,有的家长自身的不良习惯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最好的教科书不是书本、不是老师、而是家长的言传身教。所以,对于所有的为人父母都需要不断地学习,不能单纯地把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完全托付给学校。

希望鲍老师一路走好,类似的校园悲剧不要再重新上演!

第2个回答  2017-11-15

看到这个新闻感到特别痛心,一个47岁的高三班主任,被自己的成绩尖子生捅了26刀,仅仅是因为一句“不想写就转班”。

我们来深度挖掘一下行凶学生罗某的过去。刚进高中,成绩中等,然后突飞猛进,高二考到全班第一,年级前十。我当年考到全校第一也没有想过要去杀人啊!所以,这事跟成绩没有直接联系。

且看看同学是如何评价他的,“有些孤僻,沉默寡言,没有什么朋友。”多名学生回忆,事发前的一段时间,罗同学在学习上很懈怠,对他寄予厚望的班主任鲍老师好心批评他好几次,爱之深,才责之切啊。11月12号这一天下午,鲍老师要求看一部励志电影,写完观后感再回家。罗某说不想写,再后面,悲剧就发生了。

这完全是罗某人格上的问题,一言不合就动刀动枪。这不由得让我们进行反思,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是不是有哪些方面仍然被忽视了,忽略了?

当年马加爵同学2004年在云大宿舍连杀四人,引发了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马案还有值得同情的地方。他家庭非常贫困,连饱饭都没吃过的一个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因为家庭条件非常贫穷,同学嘲笑他讽刺他中伤他,曾经向女生表白遭到拒绝,女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撕烂情书。后来在宿舍打牌,舍友一直拿这个说事。

三好学生有一个重要的指标是思想品德。有才无德既是教育的失败,也是家庭的失败。愿鲍老师一路走好!

第3个回答  2017-11-17

造或者成事件的罪魁祸首不是老师或者学生个人,学生和老师并不是对立面,事件给我们的警醒作用是要去思考如何杜绝这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1、首先要让教育回到尊师重教的大环境下

现在的社会大环境中,老师越来越不敢教,因为太多的声音告诉家长和孩子,老师只要管教,就是不对的,老师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可是如果孩子天性就不需要规范,那么为何会有教育?古时候学生拜老师,首先家长要对老师进行叩拜,这样在孩子看来老师就是必须要尊重的,孩子尊重老师,才会认真去思考老师说的话,即使遇到疑惑也能和老师平心交流。

生活里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机会成为别人的老师,如果成为老师会成为危及生命的代名词,那才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所以,作为教育旁观者,我们在任何时候,不要在孩子面前过去评价老师,要保持老师在孩子面前的正面形象,遇到问题私下沟通解决。这样做不是在保护老师的性命,而是在保护教育的正常进行。

2.其次最重要的,是老师要主动提高自身素质

不可否认,现在的教师队伍中有一部分老师素质确实有待提高。老师素质的提高,不仅是识水平提高,更重要的是教育艺术能力的提高。有真本事的老师会让学生服气,服气自然会听话,老师学会沟通的艺术,管理班级的艺术,应对课堂生成问题的艺术,就能更好的避免矛盾的激化。没本事的老师才会一直强调自己是老师,正真的好老师,和学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3.再次,杀老师事件是学生压力的一个爆发口

这位老师是学生学习压力的牺牲品,大家只看到师生矛盾,而我们更多的应该思考教育本质的问题,学校为了升学率和优秀率,会把压力放给老师,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会上升给老师。只有彻底解决了学生和学习制度之间的矛盾,师生才会和谐。所以不要评价一件事里老师的做法或者学生的做法,看问题要看本质,要抓要害。

4.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做好普法教育

师生矛盾多发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因为这一阶段学生进入生长发育特殊时期,各方面尤其是心理方面需要引导,因此要做好学生心理教育。更要做好未成年人普法教育,让理智管理好一时冲动。

所以,学生杀老师的事件里,要感到恐慌思考出路的不该只是老师,也不存在撇的干干净净的旁观者,该想想怎么办的不只是老师,全社会都要为这一类事件的解决出力。


践行趣味教育,打造超燃家长!教师和家长的成长顾问,公众号:琦琦举旗旗。

第4个回答  2017-11-15

前天晚上刚被江歌被害一案刷屏,今天又被高三尖子生杀死自己的班主任震惊。

看见这个标题首先让我思考的是这个带着引号的“好学生”。

何为好学生,在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学习成绩好可以掩盖一切的缺点。只要成绩好就说明他是个好学生,反之亦然。真是因为这是一个尖子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而且极为刻苦努力,才会让人更加的震惊,这样一个好学生,成绩优秀的学生居然也会杀人???如果是以为成绩差的同学,估计大家就不会如此震惊了吧。可见我们对于好学生的理解是有多么的片面。

在我认为,这个男生根本不是所谓的好学生,因为从对这个事件的发生来看,他不但冷漠,自私,偏激,还十分的凶残,他的内心已经是极度的变态了。杀了老师还能够悠然自得回到教室去和老师的女儿,她的同班同学说。可见,他的内心是多么的阴暗。一般正常的人,在一时的激怒之下杀了人,事后一定是慌不择路,而他确实异常的冷静。

他的同学的口中他也是一个十分内向的人,没有朋友。瞧不上比他学习好的人,会私下默默的用功。可见他的内心有很强的报复心。当班主任只是对他一点的批评,他就想到用杀人的方法来解决,非常的凶残也是极端的偏激。而且他得刀是从哪里来的?一般的正常的人不会随身携带刀具吧,可见他是不是早就有预谋也不可估测。

更是要呼吁中国的教育,不能只是把成绩当做是对学生考核的唯一标准,而是应该熊德智体美全方位的去培养。尤其是现在的学习环境,压力过大,很多的孩子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心理健康的问题。我觉得从小就应该在孩子的心里建设上面多下功夫。作为老师也好还是父母也好,要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而不是只是关注成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