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下葬后,封闭地宫的最后一位工匠怎么出来的呢?

如题所述

众所周知,历代皇帝都是非常重视陵墓的修建工作。皇帝为了死后能长眠在奢华之地,通常会动用极其庞大的人力、物力去修建陵墓。而帝陵的修建时间一般会持续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像秦始皇陵历时37年、汉武帝茂陵历时53年、唐高宗乾陵历时29年,明成祖长陵历时18年。由于陵园规模宏大、施工精细考究,所以导致很多服劳役的百姓从年轻之时就开始参与修建,直到中年甚至老年时都还在修建。

参与陵墓修建的工人,在陵墓修成之后,实际情况真的是被处死用来陪葬了吗?

前面说了,皇帝陵墓的修建是一项浩大工程,可能需要几万甚至几十万人共同去修建。

在五胡乱华等殉葬风俗盛行的时期,虽然也有让筑墓工人陪葬的,但是那时候的人数整体而言比较少。可是,对于参与人数比较多的工人,如果要下令全部诛杀,势必会激起民愤,其中就不乏民众揭竿起义以及大臣趁机发动政变的风险。


历史上还真的出现过大规模处死,参与陵墓修建工作的工人。据史料记载,在秦二世胡亥和成吉思汗修建陵墓的时候,为了不希望自己的陵墓的具体位置被人泄漏出去。不仅将所有参与陵墓修建的工人全部处死,就连督办此事的大臣也都被一并处死了。

事实上,历史上大多数的皇帝为了巩固生前自身的统治,还是会考虑臣民的感受的。虽然他们也担心自己修建陵墓的位置被人泄漏,但是他们的做法并不是大规模的处死,而是在修建陵墓之前就会将保密措施安排到位。

像在辽朝,当参与陵墓修建工作的工人完工之后,朝廷会安排这些人统一迁往指定地点集中居住,并派遣有专人监督管理,一直监视到他们去世为止。而遇到战事不断的朝代,朝廷会将这些陵墓修建完工的工人,重新发配到遥远边疆镇守开垦,又或是训练后送上战场。其目的是既能为国家平定反抗,又能间接处理这些修建陵墓的工人。

虽然大部分工人没有被处死陪葬,但是从他们被拉去修建陵墓之后,这些工人的命运便不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

虽然明英宗朱祁镇就曾废除过陪葬制度,从那之后的帝王的陪葬也就并没有像以前那么疯狂。而到晚清参与封闭地宫的81位石匠,唯一幸存的石匠却帮助孙殿英找到了慈禧的陵墓。

在晚清有位叫姜石匠的工人就很幸运,他当时是被安排去修建慈禧陵墓,最后却意外的逃了回来。

按理说,参与封墓的工作的石匠,是清楚的知道陵墓的入口以及内部的机关的,可姜石匠为什么能逃出来呢?

这是因为姜石匠当时40多岁,被抓去修慈禧陵墓的时候,不小心被石头砸晕了,而监工以为他死了便安排人把姜石匠扔到荒坡上面,等姜石匠醒后发现自己在山坡上,才发现自己没死,这才留住了自己的一条命。后来,也正是因为这个幸存的姜石匠,所以成为了孙殿英日后探寻慈禧陵墓的重要指引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8
一般来说,会偷偷的挖一个盗洞,然后自己偷偷的跑出来。
第2个回答  2020-10-06
大多朝代的所有工匠是需要陪葬的,也没有设计专门的渠道出来;但是在明朝的陵墓中有一种叫作“自动门”的装置,进去前处于半闭合的状态,出去的时候再闭合;清朝时有人在陵墓内挖好了通道出来。
第3个回答  2020-10-06
他们一般都会提前给自己挖一条通往外面的密道,封闭地宫之后,就从密道出来,然后再毁掉密道的出入口。
第4个回答  2020-10-06
工匠肯定会给自己留出一条独特的通道,这个通道非常的隐秘,一般人没有办法发现,但是工匠可以利用这个通道走到外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