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关于汉字的资料?

如题所述

在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惟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汉字体系,历经数千年的演变而承续至今,书写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从古老的甲骨文到今天的汉字,汉字一共有多少个呢?
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古文字研究的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先生说,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商代文字字头已有4100多个,能和今天的字联系起来、仍然“活着”的字有1250多个。
中国历来重视编写出版字书,最早的字书是东汉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共收汉字9353个,《说文解字》的出现,使汉字书写有了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许慎因此被历代学者尊为“字圣”。
南北朝时期,南梁顾野王编撰的《玉篇》,收字16917字,这部书在唐代、宋代时修订,收字增至22726个。宋代丁度等编纂的《广韵》,收字达53525个,是古代收汉字最多的字典。清代张玉书奉诏编纂的《康熙字典》,收字达47035个,辛亥革命后,欧阳溥存等编的《中华大字典》,收入汉字达到48000多个。
近年来出版的《汉语大字典》,共收录汉字56000多字,是迄今为止收录汉字最多的字典,堪称当今汉语字典的“世界之最”,它的编纂,曾被列为国家文化建设重点科研项目、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凝聚了300多名专家学者的10多年的心血。
据介绍,目前海内外汉字文化圈所拥有的人口数高达15亿人之多,全世界已有85个国家的2100多所大学开设中文课。还有不计其数的海外中小学和社会办学机构,也在开展汉语教学。据国家有关机构统计,国外学习中文的人数,已经达到3000万人。
王蕴智介绍说,汉字的信息化处理技术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为了加强中国语言文字标准化和信息化的深度开发,教育部和国家语委最近又组建全国语言文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今后通过对古今汉语言文字定性定量研究和语料库的全方位数字化建设, 一个符合国家规范标准的古今汉字信息化建设平台将会建立起来。 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最早刻划符号在8000年前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1-09
甲骨文
又称为“殷墟文字”、“卜辞”、“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今河南安阳小屯被发现,是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汉字样品。
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5千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1000多字。
甲骨文中形声字约占27%,可见甲骨文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
甲骨文的特点
甲骨文是以刀为书写工具、以龟甲兽骨为载体材料,属于汉字的早期阶段,因此具有以下特点:
1、笔划的线条细瘦,直画居多,折笔常刻成两刀,几乎没有弯转;
2、字形瘦长,直笔较横笔为长,这与握刀的手用力的难易有关;
3、形体结构因笔划多少而改变,大小不统一;
4、存在大量异体字,尤其是象形字中,一个字常有多种写法;
5、合体字中偏旁的位置可以互换,说明当时形体结构还不固定。

中国文明因为连绵不断持续了数千年,所以地下遗存非常丰富。自从二十世纪现代考古学从西方传入中国以来,中国产生了许多重大的考古发现。

在中国中部河南省安阳市,有一片面积约24平方公里的都城废墟,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殷墟。据记载,公元前十四世纪,商王盘庚将都城从山东曲阜迁到这里,此后近三百年,这里一直是商朝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击败商朝最后一个帝王纣王,商朝灭亡,这里沦为废墟。由于商朝又被称为殷朝,所以这里就被称为“殷墟”。

殷墟的发现和发掘,是20世纪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自从1928年首次发掘以来,这里出土了包括甲骨文、青铜器在内的大量文物,其中甲骨文的发现则是世界考古史上的大事之一。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在商代,国王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占卜。甲骨就是占卜时的用具。

甲骨在使用之前,要先经过加工,首无把甲骨上的血肉除净,接着锯削磨平。然后,在龟甲的内面或兽骨的反面用刀具钻凿凹缺。这些凹缺的排列是有序的。占卜的人或者叫巫师,把自己的名字、占卜的日期、要问的问题都刻在甲骨上,然后用火炷烧甲骨上的凹缺。这些凹缺受热开裂,出现的裂纹就称为“兆”。巫师对这些裂纹的走向加以分析,得出占卜的结果,并把占卜是否灵验也刻到甲骨上。经过占卜应验之后,这些刻有卜辞的甲骨就成为一种官方档案保存下来。

目前,在殷墟共发掘甲骨16万余片。其中有的完整,有的只是没有文字记载的碎块。据统计,所有这些甲骨上的各种文字总计为四千多个,其中经过学者们考证研究的约三千个,在这三千余字里面,学者们释读一致的是一千多字。其余的或者不可释读,或者学者们分歧严重。尽管如此,通过这一千多字,人们已经可以大致了解有关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了。

研究甲骨文最早的专著是1913年出版的刘鄂的《铁云藏龟》。

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郭沫若1929年出版的《甲骨文字研究》一书,是另一部重要专著。目前中国甲骨文研究方面的权威有北京大学的裘锡圭教授、中国历史研究所的李学勤教授等。

除了在殷墟发现的商代甲骨,近年考古中还发现了时间更早的西周时代的甲骨,只是这些甲骨上记载的文学非常少,因此没有商代甲骨重要。而殷墟发掘的重大意义也并不止于甲骨文的发现。70余年来,考古工作者在殷墟共发现了宫殿宗庙建筑群遗址50多座、王陵大墓12座、贵族平民墓葬数千座、祭祀坑1000座、手工业作坊5处、车马坑30多座,以及大批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等,所有这些,为人们展现了一个立体的中国古代社会形象
http://jgw.ayinfo.ha.cn/more.asp?ttt=12&sss=

参考资料:http://jgw.ayinfo.ha.cn/more.asp?ttt=12&sss=

第2个回答  2009-11-15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之谜。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

最早刻划符号距今8000多年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可以说,它们共同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通过系统考察、对比遍布中国各地的19种考古学文化的100多个遗址里出土的陶片上的刻划符号,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蕴智认为,中国最早的刻划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科学的途径比如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以及高科技手段等一些基本方法,进一步对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从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头绪。

然而情况并不那么简单,除了已有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该遗址近年先后发现10余例商代早期朱书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号则零星分散,彼此缺环较多,大多数符号且与商代文字构形不合。还有一些符号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

汉字体系正式形成于中原地区

王蕴智认为,汉字体系的正式形成应该是在中原地区。汉字是独立起源的一种文字体系,不依存于任何一种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单一的,经过了多元的、长期的磨合,大概在进入夏纪年之际,先民们在广泛吸收、运用早期符号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发明了用来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在那个时代,汉字体系较快地成熟起来。

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近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壶上,发现有毛笔朱书的“文”字。这些符号都属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可惜这样的出土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就目前所知和所见到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殷墟时期所反映出来的商代文字不仅表现在字的数量多,材料丰富,还突出地表现在文字的造字方式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商代文字基本字的结体特征可分为四大类:取人体和人的某一部分形体特征为构字的基础;以劳动创造物和劳动对象为构字的基础;取禽兽和家畜类形象为构字的基础;取自然物象为构字的基础。从构形的文化内涵上来考察,这些成熟较早的字形所取裁的对象与当初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相当贴近,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特征。同时,这些字形所描写的内容涉及到了人和自然的各个层面,因而还具有构形来源广泛性的特征。
参考资料:人民网-人民日报
第3个回答  2009-11-08
按照下面这几个部分给您总结了一下:
一、演变过程
甲骨文:殷商
金文:西周
篆书
大篆:战国时代秦国
小篆:秦朝标准字体
隶书
秦隶(古隶):秦朝日用字体
汉隶(今隶):汉代
楷书:萌芽于西汉,成熟于汉末,盛行于魏晋,沿用至今。
草书
章草:东汉章帝
今草:东汉末年
狂草:唐代
行书:东汉末年
二、演变趋势
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简化,主要表现在:
1、图画描绘性记录方式改为符号性记录方式。
2、同字异形减少,字的写法和结构趋简。
3、肥笔改为瘦笔,弧形线条改为直线。
三、演变原因
1、内部原因:书写者对汉字的简易需求和美观要求。
2、外部原因:书写工具、书写方式方法和书写材料的变化
第4个回答  2009-11-08
我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