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后退款狂潮袭来,成交数据到底有多少水份?

如题所述

26分03秒,50000000000元。有多少零请自己数一数吧。双十一是一场电商的狂欢,极大的刺激了经济的GDP。但是真的如同这份数据所表现的一样吗?不!如今的双十一已经变味了。双十一促进的经济的繁荣还是虚假的繁荣,聪明人一看便知。

淘宝造假为哪般

今年的双十一不再是淘宝一家独大,京东、苏宁等电商巨头也纷纷加入了双十一的战场。所以,今年的淘宝数据依然能够超越新高,并且占据鳌头,不造假真的可能吗?数据造假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明眼人都知道,只有依然被消费主义所洗脑的人还蒙在鼓中。具体造假了多少不知道,淘宝也不可能告诉你,但是这的确是一场虚假的繁荣,淘宝为得不过是面子上的漂亮,大店抗风险能力高,可怜就可怜在小C店。

买了就不能退款了哦,亲

今年淘宝的规则很“有趣”,它不是有趣在大家又可以拉帮结派给淘宝来一波免费营销。它最有趣的地方是,一但你付款了,那么就没有办法在24小时之内退款。换句话说,也就是淘宝将你无法退款的钱算在了今年双十一的成就之中。蚂蚁金服都被约谈,淘宝却依然在占据市场之后,没有停下收割韭菜的步伐。要知道,无法退款不意味着消费者就要承担这份损失,真正损失的还是小C店,消费者凑单为的就是满减,但是有些商品是不需要的,在无法退款的情况下,他们会打差评,会疯狂的攻击店铺。今年又有多少小c店死在了淘宝之中,恐怕只有淘宝自己知道了。

淘宝已变味

淘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味的呢?是蒋总裁和张某不清不楚,怒被总裁夫人当众指出的时候,还是一开始就没安好心呢?这一点不好说,但是淘宝如今的做法真的让人觉得很没意思。2684亿人民币,每一年的数据曲线都高度相似,从双十一正式被淘宝从光棍节搞成了购物节之后,最火的那几年,数据曲线为何高度相似?这是不是淘宝进行了人工修饰?双十一的繁荣或许与经济疲软有关系,但是绝对不是这个数额,要说双十一真正的营业额,还是要算好购买者退款总额不是吗?相信这里面至少有一半金额会原路退回到消费者的口袋。或许资本市场不喜欢面临意外,所以每年的数据重合率都很高,但是如今的淘宝,早就不是当年的淘宝了。

那些依然把一个购物软件奉为神器一般存在的朋友请醒醒吧,买买买绝对不会让你更上一层楼,只会让资本家的口袋更鼓罢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4

一、现举一个例子证明

在一个直播间里卖货,在双十一成交1223台,退货1012台,退款率达到了76.4%,可见这个数据有多水吧!

二、消费者退货原因

作为一个消费者,每年双十一都被各种商品信息所诱惑着,本来不需要的东西,在双十一时候就买了,结果买了就后悔了。

我就喜欢在双十一买东西,结果去年买的东西,今年双十一还没有用完,那我为啥买这么多东西呢?

我看到很多商品都是凑单才减的,所以买了这个又买那个,结果一凑就凑了一千多元的,买了以后就后悔了,就退货。

三、消费者退货给商家带来很多问题

每年双十一后,一大批退货的单子席卷而来,需要投入很多人力,比如客服、快递员等,这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金钱来处理这些事情,商家很苦恼。

但是作为消费者来说,允许你们给消费者下套子,就要允许我们退货、退款。所以我建议明年双十一不要搞那么多看不明白的广告,实实在在宣传就可以了。

四、消费者购物避免盲从心理

购物原则是需要就买,不需要就不要买了,有一句话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有钱不买半年闲。买来一大堆没用的东西,不但占用了空间还占用了资金。我提出如下消费节约法则:

1.天上没有免费午餐,要识别广告别后消费陷阱。

2.消费者不要冲动,有的人看到商品就很冲动,结果买了一些家里不需要东西。

3.在穿方面消费比重要低。女性爱买衣服,她们认为好看衣服总是在商店里,本来需要一条裤子,结果买了一身衣服,后来又买了新鞋子,所以这样女性少上街,眼不见心不烦了。

总之,消费要理性,购物要三思。

第2个回答  2020-11-16
成交数据一直是有水分的,这个我们其实也看不到,买卖这个东西难免会出现退款的情况,成交数据也只是一个虚拟数据而已,但是不得不说因为双十一的活动一出,很多人都喜欢在双十一这天囤货。
第3个回答  2020-11-14
双十一成交数据的水分是很大的。打个比方说,除去一些老年人不会购物的,再去掉一些小学生,然后再除去情侣夫妻只有一个人购物的,那么总体算下来差不多只有1亿人去购买,这种数据就简直太不真实了。而且两千亿的销售额可能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刷单达到的记录,所以这里面的水分可想而知。
第4个回答  2020-11-14
水分起码好几个亿呢吧。毕竟很多人为了凑满减就会买一些没用的东西等着退款,之前付定金的东西付完尾款之后后悔也有可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