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宋朝大臣上朝时手里会拿一块板子?有何用处?

如题所述

以前看古代的影视剧,有一个现象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朝臣在上朝的时候手中都拿着一块板子。那时候实在不明白这块板子到底有什么用,倒是让人联想到过去老师手中的戒尺,学生犯了错,老师拿着戒尺打手心。那是不是官员手中的板子也有这样的作用呢?官员在朝堂上犯了错,然后挨板子?

实际上这个板子很不简单,其名字为朝笏,也可以叫做笏板或者手板,即手中拿着的板子,这个板子的材质有很多种,有玉的、象牙的、竹片的等,不同等级的人,所使用的朝笏不同,朝笏上面的饰物也不一样,这就和某些朝代衣服的颜色一样,是身份的象征。

而朝笏的历史可追溯到夏商周时期,《礼记·çŽ‰è—»ã€‹ä¸­å¯¹æœç¬çš„记载比较详细:

“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凡有指画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笏度二尺有六寸,其中博三寸,其杀六分而去一。”

也就是说,先秦时期已经形成了朝笏的使用制度,其材质更是各不相同,天子的朝笏用玉制成,诸侯的朝笏用象牙制成,而大夫和士的朝笏则并非纯质,而是混质。所以我们看,单从他们使用的朝笏就可以辨别其身份。

当然,朝笏的大小、长度、样式也都是确定的,而它的作用也是很简单的,即记事本的作用,臣子如果要做皇帝面前陈述自己的观点、给出自己的建议等时,就将要点写在朝笏上,这样不至于在陈述的时候忘词卡壳。而当皇帝下达某个指令或者说出某些观点的时候,臣子就要将这些内容记载在朝笏上。

简单来说,就和现在的开会一样,与会人员都要带着纸、笔,将会议记录下来。最开始朝笏的作用就是这样的。而且先秦时期,天子也是要用朝笏的,其使用场所除去正常的上朝外,还有参加射礼、进太庙参加祭礼等重大场合,都要带着朝笏,臣子在带着朝笏上朝的时候,要洗干净手,然后再带着朝笏进殿,面见天子。

当然,秦汉以来,朝笏的使用逐渐有了一些变化,天子一般不再使用朝笏,因此朝笏成为臣子的专用物,而且其作用也增加不少。我们知道,在最开始,纸张还没有发明出来,因此人们在记事的时候多使用结绳记事,后来又有竹简等,而纸张则是汉朝时期才出现。

纸张出现之后,朝笏的记事功能就减弱了一些,但是它的作用依旧是很大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延伸出另一种功能,即避讳。皇帝是这个天下的主宰,掌握生杀大权,天下所有的人都是他的子民,而这些子民是不能够直接与皇帝对视的。

在皇帝看来,臣子直接与其对视,这是在挑战他的权威,是万万使不得的,但是臣子又不能总是低着头或者面朝别的地方,那就是对皇帝的话不在意,所以这个朝笏就起了一个很好的作用,即在面朝向皇帝的时候,臣子正好借由朝笏与皇帝形不成对视的局面。

所以,在宋朝的很多影视剧中,早朝上,朝笏就是一景,而且官员的品级决定了要带什么样的朝笏,比如四品以上的官员一般带的是牙笏,也叫做象笏,其材质是象牙。唐朝时期,六品以下的官员执木笏,木笏和象笏不仅材质不同,样式也不同,《新唐书·è½¦æœå¿—》:

“象笏,上圆下方,六品以竹木,上挫下方。”

朝笏在明朝时期还有使用,但到了清朝时期则逐渐被废弃,朝笏逐渐不再被使用,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朝笏也已经成为一种过去时。

说到朝笏,四姑娘想到了家乡的十笏园,潍坊市潍城区有一个十笏园,是潍坊的一个园林景点,有“鲁东明珠”之称,当然与那些著名的园林没法比,十笏园这个园林是一个袖珍园林。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十笏园是混在了南方和北方的建筑特色,所建成的一座独具特色的园林。

它最开始的主人是明朝时期的一位官员,但是还不叫十笏园,也没有园林建筑,后来几经易主,到了光绪年间,丁善宝重金买来,打造了十笏园,而之所以被叫做十笏园,就是因为其占地面积比较小,用夸张的说法就是,有十个朝笏那么大,所以就有了十笏园这个名字。

四姑娘曾有一段时间住在十笏园附近,没事的时候就到十笏园中溜达,现在我们看到的十笏园已经是被重修了的,基本保持了原来的样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宋朝大臣上朝时手里会拿一块板子,这一块板子就做笏板,又被称为手板或朝板,这是宋朝制定的一个规矩,面见帝王的时候要随身带的工具。笏板主要有三个用处,第一,面见帝王的时候可以把帝王的话记录在上面,相当于我们现代的小本本;第二,这是宋朝时期的一种礼仪文化;第三,拥有笏板的人就是官员,代表了他的身份。

其实笏板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只是到了宋朝的时候才得到了最广泛的使用。在商朝的时候笏板就已经被启用了,只是当时纸张还没有发明,笏板采用的是竹片制作的,这样方便随身携带以及记录重要的事情。此后笏板在历朝历代都有使用,只是在各朝代的官员他们常常把笏板放入到宽宽的袖袍中,因此没能让大家看到。笏板发展到明朝的时候,已经有各式各样的材料制作而成,有还用竹片的,还有用象牙制作的,还有玉器制作的,也有采用纸片的。到了清朝笏板使用频率就慢慢的下降了。

笏板在宋朝之前使用的官员主要是高官,是只有官阶达到一定的品位才被广泛的使用,成为高官的一种日常用品,因为只有高官才能够面见帝王,才需要记录帝王的语录。我国著名的小说《红楼梦》中有这样的说法:“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这句话反映了贾宝玉的荣王府都是高官,床上都是笏板。

在宋朝的时候,笏板主要有象牙和木板两种材料制作而成,象牙材质的笏板一般只有官阶达到了四品以上才可以使用,而四品及四品一下用的都是木板材质的笏板,可见笏板也体现了当时的等级分明,如果有遇到使用象牙笏板的官员就知道他的身份是特别尊贵的了。

第2个回答  2020-09-18

宋朝大臣上朝时手里会拿板子,这个板子有三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上朝的时候,官员可以用来记载和皇帝说过的话,相当于现在的记事本。第二个作用则是代表了官员的身份,第三个自然是宋朝文化的一种象征了。

宋朝大臣手里的板子叫笏板,也叫手板或朝板,这种板子是宋朝皇帝制定的一种规矩,面见皇帝的时候,宋朝官员都要带着这块板子,同时,这块板子也是宋朝官员的一种象征,代表着官员的身份。

笏板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得到了使用,只不过在宋朝时期才真正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笏板在商朝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了,只不过因为当时还没有印刷术,所以当时使用笏板的材料便是竹片,质地比较轻薄,方便随身携带和记录重要的事情。后来,笏板在很多的朝代都得到了使用,而大臣们一般都会将笏板放在袖子中,一般情况下是很难见到的。

在明朝时期,因为笏板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所以这时期的笏板材料也是有很多种的。比如象牙和玉制的,或者是竹片和纸制的。后来,到了清朝时期,笏板基本上就没怎么使用了。笏板在宋朝之前,一般情况下只有官位比较高的才可以使用。高官主要是在面见皇帝的时候,用来记录和皇帝谈话的事宜,算是高官比较常见的一种物品。

在宋朝时期,笏板主要由象牙和木板两种材料制成,象牙材质的笏板主要是四级以上的官员使用,而木板则是四级以下的官员使用。在当时来说,笏板也是身份的象征,体现了一种等级分明的制度。如果在宋朝时期,遇到象牙笏板的官员的话,那么说明此人的品阶是非常高了。

第3个回答  2020-09-18

在宋朝影视剧中,观众经常能够看到这样一个特色极为鲜明的官员形象:宋朝大臣在上朝的时候,手里都会举着一块板子。这个板子呈长条状,上朝的大臣人手一块,从外观来看似乎是用玉制作而成。虽说影视剧将这一物件拍摄出来,但是,却从没有明确指出大臣上朝时手里的这块板子到底有何用处。那么,这块板子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它只有在宋朝官员手中才出现过吗?

宋朝官员剧照

大臣手中的这块板子,有一个特定的名称,它被古人称之为朝笏或者笏板,其主要作用为指画和记事,从作用功能来看,朝笏就相当于现代社会人们手机中所使用的特殊备忘录。朝笏并不是只有宋朝大臣才会使用,据《史记·夏本纪》记载,自夏朝起,官员就有使用朝笏记事的习惯,那个时候的笏并不是一种特质的物品,官员们便会将需要记载的事记载于自己的官服腰带上。自周朝开始,才有了关于朝笏的标准定制。

象牙朝笏

根据《礼记·玉藻》记载,周朝作朝笏时的材料十分讲究,官员使用朝笏的等级也极为严格。只有天子才能够使用美玉制作朝笏,诸侯则可以使用象牙朝笏,士大夫则使用上面裹有鲛鱼之皮斑竹,士只能使用竹木制作而成的朝笏。所以,自这个时候起,朝笏不仅是官员用来记事的备忘录,更是一种官员品级身份的象征。比如唐朝时期的《剧谈录》一书中,就记载过一个瞎眼人用手摸朝笏,就能判断大臣官禄年寿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也可以得知,历朝历代朝笏规格各不相同。

木制朝笏

朝笏除了制作材料讲究以外,其大小尺寸,以及使用的时间地点也有具体规定。周朝时期,官员所使用的朝笏其大小为:“二尺有六寸,其中搏三寸”,这个时候的朝笏还要制作成狭长略弯的形状。不仅如此,周朝时期的大臣只能够在陈奏国事或者接受皇帝照训时,才能够使用朝笏进行书写记事,其他场合皆不能随意使用朝笏。这样一来,就使朝笏用来划分身份等级的标志越发重要。

宋朝官员手持朝笏

自夏周兴起使用朝笏的习惯以后,历朝历代使用朝部的习惯,一直延续到明朝末年。秦汉时期,朝笏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大臣面君时最常用的特殊备忘簿;至于隋唐时期,朝笏也成为了划分官员品阶的重要物品,历史文献资料显示,隋唐时期,五品以上的官员使用象牙朝笏,六品以下的官员只能够使用竹木朝笏。

当然,朝笏的主要作用还是用来记载皇帝诏训,摘录奏章内容;发展至明朝时期,只有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吃象牙朝笏,五品以下只能用槐木制作而成的朝笏。直到清军入关以后,这种在朝堂之上最常见的备忘录才被弃之不用,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所以这种兴于周废于清的笏板,其主要作用就是用来记事以及表明彰显官员的官阶地位,它并不是只有在宋朝才出现的一种物品。

第4个回答  2020-07-31
宋朝大臣手上拿的板子是朝板,是古代大臣在上朝的时候面君的工具,其作用有三点,第一点是一种备忘录的用途,在上朝前用来记录将要上奏的事宜防止遗忘;第二点是用来遮挡面部的,朝堂上的大臣在上朝的时候都是不可以直视君王的,因此要低头看着手中的朝板;第三点是用来彰显身份的,不同品级的官员手里的朝板制作材料是不同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