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千名学生跳扁担舞,扁担舞有什么寓意吗?

如题所述

每年的“三月三”,壮族壮族都在唱歌,南宁许多学校也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活动,欢迎节日的到来。扁担舞,又称打杆,流行于红水河流域地区,以都安和马山为代表。壮族人用有节奏的节拍表演种稻、收割、脱粒、去壳等动作。劳动场景的欢乐,也体现了壮族人民歌舞、多才多艺的一面。壮族的“扁担舞”源于打米的劳动生活。它从“扁担舞”发展到“拿杆打板凳”的形式。人们表演砻谷、收割、脱粒和砻谷,同时进行有节奏的节拍。扁担舞最初是用一块木板在一个舂米槽上击鼓而成。因为槽太重了,不容易移动,所以慢慢地变成了一个长凳子。马山壮代表广西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获一等奖。

扁担舞最初是用一块木板在一个舂米槽上击鼓而成。因为槽太重了,不容易移动,所以慢慢地变成了一个长凳子。每年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六,各村、各村都玩打竹竿,但过了正月十六就不玩了。在一些地方,人们用竹竿代替木杆和搬运杆。竹竿两端系上几枚古铜钱,以祈求风和日丽、丰年丰收、人畜兴旺、吉祥如意等。敲击的声音清脆悦耳。

扁担舞的表演不限于人数,而是必须是偶数,可以是二人、四人、六人,舞蹈演员抱着扁担相对地站在凳子的两侧,按照踢踏舞的理念。有时垂直握住杆互相撞击,有时水平握住杆,用凳子两端撞击表面。有时两人两边的长椅上打击对方,有时可以转身,与一个人,中间还可以交错和一群四人斜跨,触及思想非常丰富,复杂多变,节奏明快紧凑,动作雄浑有力。

大多数扁担选手是女性。玩担杆时,人们站在几条板凳的两边,每人拿着担杆,在板凳上敲来敲去或互相殴打。它的节奏从快到慢各不相同,拍击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它体现了打谷、装车、种稻、砻谷、纳布、耕牛等劳动的动作过程,构成了一套完整的表演程序。传统的方法包括“打舂堂”、“全家乐”、“大团圆”、“栽秧”、“车水”、“打谷”和“庆丰收”。技能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步调一致,走起路来灵活灵活,与自然协调一致,深受壮族人的喜爱。人们可以在上面表演各种各样的舞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16
扁担舞就是模仿了一些收获了农作物之后的动作,各个步骤,也是有非常好的寓意的,代表了人们丰收的喜悦,特别的开心,也是寓意特别好。
第2个回答  2021-04-16
因为这是他们当地的舞蹈,这样能让他们记住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民族风俗,能让他们不忘本。
第3个回答  2021-04-16
扁担舞是壮乡特有的舞蹈,每年三月三都是壮乡庆祝的时候,孩子们穿着民族服饰,拿起扁担跳舞,展示的是壮乡人民插秧,栽种,打谷,在农田劳作的场景。
第4个回答  2021-04-16
这是当地的一种特色文化,而且既可以传扬文化,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以及身体协调能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