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站练兵,群英汇聚,袁世凯到底是如何起家的呢?

如题所述

袁世凯从朝鲜回国之后,1894年甲午战争就爆发了,在接下来的一年当中,清廷高层为究竞作战到底还是议和发生了分歧。1895年,袁世凯向朝廷提交了一份的报告,报告以自己几年来在军中所见为基础,详实地记录了清军纪律涣散、装备落后、军官怠职等现象,论述清军与刚刚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相比实力悬殊,根据袁世凯的推断,如果不早日与日本议和,天津、京城都将有失守的可能。

这份报告着实令沉醉于天朝大国美梦中的慈禧和光绪震惊。为了尽早结束战事,1895年3月,朝廷派李鸿章等人前往日本进行谈判,日本倚仗美国的支持对李鸿章一行施压,迫使中国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日本在朝鲜的利益得到承认,辽东半岛、台湾的割让以及巨额的赔款,使清朝多数知识分子瞬间觉醒,他们意识到中国已经到了非变不可的大时代,纷纷登上政治舞台,寻求救国良方。针对清军战斗力低下的现状,以袁世凯、徐世昌为代表的开明官僚开始呼吁朝廷整顿军队,兴练新军。

当时,朝廷当中不少大臣都早已感到军队的日益腐朽,清军军制处于想改而不知如何改的尴尬境地,甲午一战之后,清廷终于痛下决心,下令对军队进行改革。袁世凯出身行伍,对清军弊病了如指掌。他接连上书督办军务处程文里、军机大臣李鸿藻、总理大臣荣禄等人,呼吁效法西方军制,对清军进行彻底、深入的改革。他撰写《练兵要则十三条》、《新建路军营制饷章》、《募定洋员合同》等具体计划,得到了军务处的认可。这样一来,朝廷上下无不赞同由袁世凯负责兴练新军的职务。几天后,袁世凯得到光绪帝的召见。这年年底,他来到天津小站,迈开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

袁世凯自幼酷爱兵法,随着与西方接触的增多,他开始留意西方的治军方法,在对西洋兵法及军制的了解程度上,袁世凯远在胡锡菜之上,如果让他来仿效西法练兵,自然事半功倍。到达天津之后,袁世凯接手了胡锡菜的定武军,并将军队迁到小站。袁世凯初到小站的时候,是他最为意气风发的阶段。这时候,袁世凯刚刚三十六岁,他在朝鲜平定战乱,小试了牛刀。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更坚定了他整顿军队、洋法练兵的信念。

袁世凯是近代中国提出对军队进行全面改革的第一人,尽管在后人对他的评价中,不少人认为他军事才华一般,但如果横向比较,在对外国军队、军制的研究上,袁世凯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其他人,从袁世凯的《训练操法详晰图说》、《新建陆军兵略录存》等著作就可以看出。在这些著作中,袁世凯不仅对德国的军制有详细的阐述,还对日本的军队建设颇有研究。小站练兵时期,袁世凯还曾翻译过不少外国兵法著作,在徐世昌等人的协助下,袁世凯完成了新建陆军的军队编制、军队管理、军衔制度、军饷制度等一系列的改革。

清朝末年,清军内部已经非常腐败,克扣军饷成了军队中见怪不怪的事,普通士兵拿到的军饷只够自己活命,因此每到大敌当前,士兵宁可临阵脱逃也不愿奋勇杀敌,这就直接导致军队几无战斗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士兵质量也就可想而知。袁世凯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招募新军。为了招募战斗力更强的新兵,袁世凯将新建陆军的军饷大幅提高,仅普通士兵每月就能领到白银四两五钱,新军统带(相当于营长)每月可支银两达到四百两。每月发放军饷时,袁世凯都要亲自到场监督,防止军官从中克扣。

除了重金买马,袁世凯还启用了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军官,并在军队中设立武备学堂,培养军事人才。根据当时英国人贝思福的记载,新建路军年轻力壮,身材适中,操法灵熟,步伐整齐,新的制式,新的装备,新的军装,整个新建路军在袁世凯的操练下焕然一新。这样一来,大批优秀的年轻人来到天津投奔袁世凯,甚至一些读书人也觉得从军是一个好的出路,纷纷加入新军。慢慢地,袁世凯身边集结了大量杰出青年,其中有名的有徐世昌、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曹银、卢永祥、王占元、段芝贵、李纯、唐绍仪、张勋等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了民国时期数一数二的人物,北洋系的最早势力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8
袁世凯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很厉害的人,所以才能迅速篡取权力,后来他依附于列强,得到了列强的支持,就这样起家了
第2个回答  2020-12-18
袁世凯就是在小站锻炼新兵,积累了最开始的政治资本,后来也是靠着自己的军事力量要挟清王朝,最后逼清帝退位。
第3个回答  2020-12-18
袁世凯在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位非常厉害的人。他一路做官,最终在末代清朝抓到机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