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香山脚下废弃的房子

北京香山公园中,在上山的路上有座废弃的房子,正面是一道铁门锁着,但从旁边的路经过的时候,可以看到矮墙里的房子,房子很破败了,可以清楚的看到走廊外天花有些都塌下来了,靠近路边的应该是厨房,看风格上应该有二三十年以上的历史了。
因为对古老的建筑很感兴趣,觉得这个破旧的房子一定有很多故事在埋藏在里面,很是好奇,请问有哪位高人能提供一些有关这个房子的信息吗?
- - 还是没有合适的答案...

许多年前去过香山,今天因为最近因为一些文学作品忽然想到,上网查了下资料,希望所答即所问。

绿云舫
在香山饭店(虚朗斋旧址)北侧,周围老树参天,绿荫布地,乾隆年间仿热河避暑山庄之“云帆月舫”而建,形若舟舫,内设斋堂。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民国时期在原绿云舫遗址上修建了香山慈幼院图书馆,50年代改为小白楼。现被占用不对游人开放。

“小白楼”
在香山公园这个地方的历史还是比较久了,整整占据香山有三十年的时间。 香山公园内的小白楼原址是“绿云舫”(遗址)。“绿云舫”为清代皇家园林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乾隆十年(1745年)仿热河避暑山庄的“云帆月舫”而建。形若舟航,实为斋室,舫外绿荫浓郁,取泛舟烟波意境,故名“绿云舫”。现建筑为民国时期改建的图书馆,俗称小白楼。这个小白楼在香山的的景点中算是很有特色的,属于民国时期的仿西方建筑,虽然也是老宅,但地方很多还是保存完好的。
然后可以说和小白楼相关的历史了。1919年熊希龄创建香山慈幼院后,在“绿云舫”遗址上修建了一栋二层小楼作为香山慈幼院院部(总院)图书馆,1926年馆内藏书6万册,至1937年达到12万册,许多珍贵图书均为熊希龄院长所赠。因其墙体白色,俗称“小白楼”。小白楼是全院师生查阅资料、课外阅读之所。

但这期间还有个故事,据说这位熊希龄先生在资金上有了点困难,知道了梅兰芳先生来这里刻碑题字之后,借题发挥,就邀请他来义演,筹资建校。梅先生欣然应允,演出收入悉数捐赠建校了,一时间这个事情传为佳话。香山慈幼院在香山三十年,静宜园的全部设施及园地只供一所独具特点的学校专用,就是这所香山慈幼院。

1949年3月,毛泽东主席及中共中央机关由西柏坡迁来北平,欲暂驻香山慈幼院校园。香山慈幼院将园内3000多间房舍包括小白楼、双清别墅,全部腾给中共中央及相关单位使用。为保密起见,此时的静宜园对外称“劳动大学”。1949年10月以后,毛泽东主席和中共中央机关迁入北京城内后,“小白楼”等香山慈幼院遗址均由香山公园管理处接收。小白楼为香山饭店拥有。

清乾隆皇帝对此处非常喜欢,还有诗作传世。

乾隆原诗序称:夫舟之用以水居无异陆处为利,而陆处者又以入室如在舟中为适。然而山居水宿,无事强生分别。况载舟覆舟,为鉴又岂独在水哉。

乾隆御制《绿云舫》诗曰:“园中水皆涓涓细流,不任舟楫,因仿避暑山庄内云帆月舫斋室而经舫名之。盖自欧阳氏画舫而后人多慕效之者,夫舟之用以水居无异陆处为利,而陆处者又以入室如在舟中为适。然则山居水宿,无事强生分别。况载舟覆舟,为鉴又岂独在水哉”!

  绿云舫

  乾隆十一年(1746)

  是处绿阴稠,几余静憩留。

  烟霞常荟蔚,鱼鸟任飞浮。

  不系乔松畔,将寻古渡头。

  周髀归妙契,天地一虚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0-18
有这样的地方?是不是一个寺院的遗址。
第2个回答  2009-10-19
香山,还是破房子,小心晚上闹鬼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