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的风俗有哪些

我要引用在作文上的!!!
说一说这个过程是怎样的(大约200字)
急需啊!!!
短点啊!!!
我是写400字的作文啊

  张家港境内各地由于成陆时期、建置归属和人口来源的不同,形成“江南”、“江北”、“老沙”、“常阴沙”等不同风情习俗。“老沙”、“常阴沙”又统称“沙上”。从盐铁塘、东横河到三甲里一线的长江古堤是“江南”与“沙上”的分界。“沙上”又以南中心河为界,西南为“老沙”,东北为“新沙”。“江南”为古老的太湖平原,居民大都聚族而居,民性淳朴刚直,喜武重义;“沙上”属长江三角洲平原,成陆较晚,居民大多来源于如皋、南通、靖江、海门、启东等地,民性淳和好强,崇文自立。时光流逝,随着统一大家庭--沙洲县的建立,人们的经济、文化、情感交流日益密切,各种语言、习俗也正逐步相互渗透。尤其是正直淳朴、奋发向上的民风已成为今天张家港市乡情民俗的鲜明特点。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旧称过年,民国初年定名春节。春节凌晨,千家万户燃放爆竹,俗称“开门炮仗”晚上燃放“关门炮仗”。近年市区和各乡镇所在地为了安全清静,禁放烟花爆竹。农家仍守旧俗。早晨,合家吃糯米粉圆子,象征团圆;中午吃面或馄饨,意为长寿、兴旺。是日,男女老少穿戴一新,见面互贺新禧,小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要给小孩压岁钱。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组织集体拜年,并组织拥军优属、新春茶话会、文艺演出等活动。旧有的禁扫除、不汲水、不动剪刀等习俗尚存。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古为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故称“上元节”。是日晚,家家都要吃元宵(汤团),闹元宵(放爆竹、焰火)。旧时农村许多农户或用乱柴堆在田头、场角焚烧,称“煨田角”;或用枯竹扎上草把点火在田头、河边燃烧枯草,南部称“放毛柴”,北部称“烧毛虫”。夜色苍茫,野火明灭,别有一番情趣,这一习俗今已消失。元宵日,“沙上”已出嫁女儿要备菜肴,做团子,请母亲来家过节,此习俗至今犹存。
  清明节 旧时过清明,全家携酒食、纸钱、香烛、糕团去祖先墓地祭扫、添土,称“上坟”。也有顺作郊游,观赏春景。解放后,机关、学校、人民团体都于是日或前几天组织凭吊烈士陵墓,敬献花圈,寄托哀思。祭祖扫墓之习至今仍有。
  立夏节 立夏日,人们有尝鲜的习俗。农户大多采食青蚕豆、青豌豆等时鲜产品。是日,儿童吃煮鸭蛋,传说可防“疰夏”。旧时,立夏日还是一年一次人们称体重的日子,乡间男女老幼依次坐在畚箕里用木杆秤称体重,看一年来的生长胖瘦。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旧时,不少农家于是日用菖蒲、艾草悬于门额,用苍术、白艾烟熏或悬于门前,驱瘟逐疫,用雄黄渍酒或饮、或洒屋角、或在小孩前额书写“王”字,以解百毒。还有用香料装入绸袋挂于小孩胸前、腰际,以驱虫避毒。城乡居民都要吃用新芦叶、竹壳包裹的各式粽子,相传为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
  乞巧节 农历七月初七,是神话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之期。白天,不少人家用面粉、砂糖做“巧果”,为应节食品。少女用麦秆折叠成粽子、花篮、风车等小巧玲珑的器物,系上红绿丝线,相互馈赠赏玩;用红凤仙花捣烂后涂指甲。入夜,姑娘少妇,对月穿针,意为“乞巧”。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道家称“中元节”。旧时,各家要祭祀祖先,叫作“过七月半”,故又称“鬼节”。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三秋恰半,故名“中秋节”。节前,至亲好友互赠月饼、礼品,女婿要给岳父母送礼。是日,合家团聚,吃月饼、鲜藕、红菱、糖烧芋头。入夜,万籁俱寂,皓月当空,人们叙坐庭园赏月。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因九为阳数,故称“重阳”。人们这天要吃“重阳糕”,以示登高避灾之意。如今人民政府把此日定为“老年”节,动员全社会关心老人,形成敬老风气。

  冬至节 常阴沙一带称为“大冬日子”。旧时有“冬至大如年”之说。是日,大多农家祭祖,或迁坟墓。但忌婚嫁。
  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称“腊八”,相传为释迦牟尼佛成道日。民间习惯用白糯米或新粳米加花生、芋艿、豆类等煮成粥,叫“腊八粥”。富裕人家还加百合、瓜子、胡桃、枣、栗、莲心等。有甜有咸。吃“腊八粥”意为避邪保健。
  除夕 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腊尽岁底为“除夕”,俗称“大年夜”。节前,家家都要洒扫门庭,备年货。有的还要张贴门联、年画,辞旧迎新。“沙上”还要蒸糕做馒头。是日晚,合家欢聚,祭祀祖先,吃“年夜饭”。入夜,鸣放爆竹,家人围坐“守年岁”,欢声笑语达旦。
  此外,还有农历二月初二为龙日,一些地方兴吃“撑腰糕”,以期身强力壮投入春耕;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要修剪花枝,枝上贴红纸,表达爱护花木;十二月廿四为灶神生日,要做团子、饴糖饼祭灶神,称“送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2-12
张家港地区,传统的过年一般可分三个阶段,由腊月二十四始,止于正月十五日。其实传统过了腊八,张家港人就要开始着手准备忙过年了,准备工作有诸多讲究,一个一个风俗要挨个来。”家住我市凤凰镇的民间文化工作者虞永良讲述起了留存在他记忆中的、至今还为大多数港城人民所沿用的过年的风俗。在他的印象中,张家港人过年,至少有这么几件风俗大事要代代相传。

  二十四送灶

  说过年从腊月二十四开始,自然是有道理的。原来,这一天,张家港民间每家每户都要“送灶”。“我小时候,家家户户都是有土灶的,灶头上设有灶神神位,传说,腊月二十四这一天,灶神要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户人家一年来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将依据灶神的汇报分配给这一户人家在新的一年里应得的吉凶祸福。因此,民间把灶神看得很重。送灶上天庭汇报,也意味着一年已到头了。”听虞永良讲得头头是道。据他描述,到了腊月二十四这一天傍晚,大多数人家都要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设置灶神龛,中间供上灶神的神像,待送灶仪式正式举行,一家人来到灶房,将事先准备好的几样菜肴及瓜果、糕、糖等食品置于灶上,供奉灶神,还要点上香、烛,一家人轮流向“灶老爷”磕头。

  “摆放的菜肴、瓜果等都是有讲究的,比如豆腐百叶,豆芽菠菜,最必要的是糖,为的是印证传说,好让‘灶老爷’多吃糖,嘴巴甜,上了天庭多为自己家里说好话,以求来年平安多福。”虞永良所描述的关于灶王爷的传说,有着民间对神和美好祈愿的虔诚,也煞有传奇的风趣。

  作享怀祖

  “乒!乓!”随着两声巨响,两个红色的“炮仗”在半空中开了“花”。这是凤凰镇金谷村52岁的老钱家举行“作享”仪式时燃放炮仗。何谓“作享”?老钱的解释是:“作享是张家港南部、西部等地区对年祭的方言称谓,也称腊祭,该风俗已延续了两三千年,主要是为了怀念老祖宗而举行的祭祖仪式。”

  举行作享的这一天,老钱一家都起了个早,买回祭祀用的食品,就开始摆放桌椅。“祭祀用八仙桌,朝门口的一面不设碗筷,其余三个方向用酒盅筷子设席位,筷盅的多少按先人的多少来定,东、北、西三方分别代表老当家的祖辈先人、父辈先人、高祖先人,以东面为上手。”老钱说,不光桌子、筷盅摆放很有讲究,就连祭祖用的食物,也是有很多规矩要循的。“祭祖的菜基本早已约定俗成为‘老八样’,包括猪头肉、鸡、鱼、蛋饺、菠菜、豆芽等。东、北、西三面还分别要盛3碗饭,祭祀的过程中要定期地给老祖宗斟酒。”老钱虔诚地摆碗筷,置饭菜,点香烛,斟酒,磕头,进行得有条不紊。“一炷香的时间到,作享也就完成了,还要烧些元宝纸钱、冥钱给祖宗,再放两个炮仗。”

  老钱说,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作享的内容也有了少许变化,比如菜式在传统“老八样”的基础上又有了翻新;再者,张家港南部、西北部、东北部三个不同方言区的年祭风俗也是有区别的。基本上在除夕之前,家家户户都会挑选吉日进行年祭,这样,过年的气氛就很是浓厚了。

  除夕年味浓

  “过年”的高潮集中在小年夜和除夕,这两天里,人们都处理完了一年的工作,歇下来好好过个丰盛的年。人们开心地忙碌着:未打扫屋子的进行打扫,男的理发,女的洗头,一家老小都要沐浴洗澡,以除去一年的污垢,干干净净迎接新春的到来。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事情需要忙活,更有许多风俗礼节需要到位。虞永良就讲述了河阳地区的人们过“大年夜”的传统习俗。“在河阳地区,除夕,人们从冬青树、柏树上剪来树枝,加上芝麻秆,用粗线在末端扎好,用红条纸封好,插在屋檐中部。”按虞永良的说法,冬青寓意五谷丰稔,柏枝寓意家人健康长寿,芝麻杆则意味着多子多孙、家族兴旺。

  除夕最必不可少的传统风俗莫过于年夜饭了。尤其在农村,不少人家还保留着非常传统的烧制年夜饭的风俗。在虞永良的记忆中,家里妇女烧制年夜饭很是讲究,除了大米外,还要放点五谷杂粮,如黄豆、赤豆等,意为五谷丰登,到年还吃不完;烧年夜饭的柴也有选择,一般不用稻柴而用麦柴,烧起来噼啪有声,喜庆闹热。

  吃过年夜饭,除夕的传统风俗还不算完。“吃年夜饭多余的饭,人们用来做‘饭山’,把饭盛在竹制的饭箩或饭篮里,盛满后,用整块饭锅巴覆盖其上,将冬青柏枝与芝麻秆捆扎,用红纸封好捆扎用的绳,插在饭箩的中央,旁边还插一根小秤,另外还要在饭上面放好用红纸条封好的香芋头和长生果等,寓意饭要像山一样吃不尽、年年有余,家族四季平安、吉祥如意。此外,在河阳地区,家家户户吃过年夜饭还要‘撑门葱’,取新鲜的大葱一小捆,选取其中粗壮的两根用红纸扎在一起,靠在门臼的旁边,讨利色为家和万事兴,家族像葱一样葱郁茂盛。”对于“老河阳”虞永良来说,除夕里过年的诸多风俗,不仅仅是一种过年的象征,更彰显了民间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搓团圆、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等等除夕习俗,仍让人充满无限的传统怀想。

  大年初一过新年

  “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恶鬼。”南朝的《荆楚岁时记》道出了正月初一放炮仗的传统习俗,可见由来已久。以虞永良生活的河阳地区为例,大年初一谓“岁朝”,历来有岁朝放炮仗的古老习俗。“岁朝这一天,家里的男当家都早起,燃放‘开门炮仗’,晚上天黑以后,家家户户还要燃放‘关门炮仗’。”虞永良娓娓讲述岁朝这一天的古老习俗。

  “开门炮仗”以后,人们就忙着吃团圆、互相拜年、进庙烧香拜佛。这一天里,可是有许多规矩要守。“禁止洗衣服提水,忌惊动水神;禁止倒垃圾、倾倒污秽之物,忌冲犯土神。”虞永良说的岁朝的这些禁忌,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恐怕已不再为人们所恪守。但是类似这种虔诚祈愿的新年风俗,却是千百年不变,象征着人们对于新的一年的美好寄托,以及对先古的敬仰。

  大年初一过后,接踵而来的传统过年习俗还有年初五接财神、立春看春星等,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过年的味道才越来越淡。

  一个又一个传统风俗串起了港城“过年”时节里的美好记忆,传统气味和着人们过年的美好祈愿,散发着怀旧迎新的香气。
第2个回答  2021-02-28

第3个回答  2009-10-13
“沙上”属长江三角洲平原,成陆较晚,居民大多来源于如皋、南通、靖江、海门、启东等地,民性淳和好强,崇文自立。
引用那个楼上第一位的,回答的挺好的,呵呵
原来我们老沙人也是迁徙过来的啊
怪不得张家港的方言这么多,因为属于形成内陆时间晚,人口都是从江阴,常熟,如皋,南通等等汇集过来的啊,哈哈
第4个回答  2009-10-12
我是张家港人。我们张家港没有风俗。无论是什么节日,平常是怎么过的,节日就怎么过。张家港有好几种方言,我说的是其中一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