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影<<春风化雨>>观后感

在宣城泾县拍摄的.

《春 风 化 雨》观 后 感
苏红中心小学四年级 黄子轩

我叫黄子轩,是苏红中心小学“留守儿童”之家的一名寄宿学生,我从二年级开始住进“留守儿童”之家,至今已整整三年了。最近听老师说有一部电影叫作《春风化雨》,讲的就是我们留守儿童的是怎么生活和学习的故事的,我特别想看到这部电影,看看电影里像我们一样的小朋友是怎样生活和学习的,是不是和我们一样。
机会终于来了,十一月二十一日,当老师说带我们四年级到电教室看《春风化雨》时,全班立即沸腾起来了,我更是迫不及待,像箭一般地冲向电教室。电影看到一半,我的眼泪就情不自禁的流了下来,电影中有个叫金悦的女生思念爸妈守着亲情电话的表情和神态就像是我自己在那打电话一样。我的爸妈都在上海打工,一年回来不了两次。每当我想他们时,我就默默的守着我们寝室的亲情电话机旁。只要电话铃一响,我就会立即拿起话筒,希望从电话那头传来的是爸妈亲切而温柔的声音。虽然金悦最后是被爸爸接走了,但是我还是为她感到伤心。和金悦相比我就幸福得多了,我不但得到了爸妈的爱,我们留守之家中的老师、保育员阿姨也都十分关心和照顾我们,我觉得“留守儿童”之家也是我的另一个家。
看完电影,我深深地记住了一个人----沙柳老师,我觉得沙柳老师不但是老师,更是一个关心和照顾我们留守儿童的保育员阿姨,影片中她为蓝泾雨铺床叠被、为金悦穿鞋梳头的镜头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我们的保育员阿姨关心我的一件事。三个星期前吧,一场大雪覆盖了校园,我们可高兴啦!班主任张老师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把我们带到操场让我们玩雪,我们像疯了似的在操场上堆雪人、打雪仗。鞋子湿了不管,裤子湿了也不管。可是玩过之后,就觉得脚和腿湿漉漉、冷嗖嗖的。我这样子被保育员阿姨看到了,阿姨立即给我换了裤子和鞋,晚上又把我得裤子和鞋烘得干干的,第二天早上,当我穿上这干净的裤子和鞋时感觉特别的温暖,要不是阿姨,我又得感冒了,说不定还是H1N1流感哩!
电影中的张运老爷爷、沙柳老师像春风、像雨露滋润着留守儿童的心田,他们像爸爸妈妈一样关心照顾着那些孩子,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父母的疼爱。我觉得:我们“留守之家”的老师和阿姨们,一个个都是张运老爷爷、沙柳老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2-06
观《春风化雨》有感

今天老师带我们收看了一部《春风化雨》的电影。

影片讲的是一个发生在泾县的真实故事。电影主要叙述了张爷爷和一个小男孩、一个小女孩在留守儿童中心的故事。为了他们这些留守儿童,张爷爷付出了很多。其中让我难以忘记的是那位小女孩,她整天都不开心,特别想念自己的爸爸和妈妈。可是她依旧认真地学习着, 尽管没有父母的爱。

这个故事让我很感动。我想她们这么穷,还如此认真地对待学习,而我呢?每天,我的爸爸都要帮我检查作业,妈妈给我做可口的饭菜,面对如此好的待遇,我还挑三拣四,甚至有时候还向爸爸妈妈发脾气。而她们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就更差了:再想想自己住在温暖的家里,而她们却住在学校;我们可以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而她们却只能在将要失去的祠堂里读书。看到这一切,我想:“要是我们不好好学习,哪对得起关心我们的人啊!”

电影虽然看完了,可它教育了我:在校要认真听课,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家要做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

观《春风化雨》有感

——善良的张校长

《春风化雨》是部感人的电影,其中,我最喜欢的人就是张校长了,因为他有一颗善良的心。

张校长是创办留守儿童中心的人,他收留了十几个留守儿童,影片主要讲到了其中的两个留守儿童——倔强的小男孩和没人管的小女孩。面对这两个留守儿童,张校长用他那颗无私的心温暖着他们。

张校长的爱让我想起了四川地震的事。在那次大地震中,有许多家长都离开了这个世界,他们的孩子便成了孤儿。他们虽然失去了小家,但是赢得了中国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地震过后,中国的每个地区都在捐款,陌生人也都伸出了援助之手,有的捐钱,有的送棉被,还有的母亲把他们中的一个接回了家,每个人都在奉献自己的爱心。

看了这部电影,懂得了张校长的这份爱。我想:世界上的人都有爱心的话,那社会不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了吗?

观《春风化雨》有感

今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多媒体教室观看了电影《春风化雨》。

《春风化雨》这部影片的内容是:张爷爷创办了留守儿童中心。一位小男孩的无知小女孩的孤单,在张爷爷的努力下,都有了好的结果:小男孩做了个好孩子;小女孩被妈妈接走了。

这部电影最让我感触深刻的有两处。

一处是小男孩偷了鸡,失主找他赔,张爷爷不仅帮了他,还带他去看病。张爷爷的爱心让我想到了自己,一位小弟弟摔跤了,我不但没把他扶起来,反而当作没看见。想到这,我不禁低下了头。

还有一处是小男孩答应了张爷爷,以后要做个好孩子,当张爷爷因为没了校舍愁得吃不下饭时,小男孩能主动送来一碗饭给张爷爷。小男孩的转变让我想起了我们班的同学,明明答应老师要把作业做认真,可一回到家的作业却变了个样,不光字迹不工整,甚至有些同学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我想:如果一个人没有信用,那还有谁会相信你?

《春风化雨》讲的是平凡人的一些小事,可从这些小事中,我能感受到他们的不平凡。

观《春风化雨》有感

——感动的一幕

今天我看了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那就是《春风化雨》。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的感触很深。文中的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校长是位心地善良的老人,虽然年过七旬,却很细心地照料着一群留守儿童。当得知一个性格叛逆的男孩偷了鸡后,他不但没有骂他,反而帮他赔了钱。而且,在这个小男孩离校外出后,他还在黑夜中打手电筒独自前行找那位小男孩。

看着看着,我不禁伤心地流下了眼泪,这不时地让我想起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生活中,我有些任性,时常不听爸爸妈妈的劝告,做了许多让父母亲担心的事,再看看电影中的留守儿童,我觉得自己太幸福了,在这么好的条件下更应该好好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明白了:宽容是一种美德,我们应该学会宽容别人,关心别人,帮助别人。
第2个回答  2009-12-13
春风化雨——听到就有一种亲切的感觉,何止是亲切,更让我感受到其中饱含的浓浓真情。

这或许算是我看到的第二部感人影片了。如果说上次播放的《草房子》表现了人世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那么影片《春风化雨》则蕴涵着不同于而又超越了《草房子》中所有的感情,那是人与人之间最无私、最真切的关怀与爱。虽然他们之间并没有血缘关系,看上去也只是师生关系,但他们就像是家人,更胜于家人。那是一种对社会的爱与责任。

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金悦的女孩。虽然片中的每个孩子都有着令人怜悯的不幸,但我觉得金悦是最让人揪心的。同样都是留守儿童,同样住在一个大祠堂里,同样期待着父母的电话,可她毕竟与同伴们不一样。别人的父母至少还坏抽空过来看看,至少还会打个电话,至少还会写封信,可对于父母离异的她来说,为什么这一切都成了奢望?在一次次苦苦的寂寞等待之后,孩子丁点的希望怎能不被磨灭;孤独中生活了那么久,渴望父母的探望那么久,等来的却是父亲无奈的绝情,进而成为每夜的伤心泪水,这样幼小的心灵怎能不被伤害?

我脑海里总是挥不去那一幅画面:母亲终于来看她了,可由于离开了那么久,伤心与绝望已陌生了她的母亲。想认想叫,却叫不出口,只能放声地大哭,躲到别人的身后,不知怎样去面对。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只能当着留守儿童。这对于父母来说,是一种生活的无奈;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是一种无法弥补的亲情缺憾。他们多希望父母能够陪在自己身边,能够经常看到父母,可是不能,他们只能一天又一天的在孤独中度过。日久天长,别人的欢声笑语在他们耳中竟有了一点嘲笑的味道。这时候,孩子们想的最多的,也是最希望的一定是父母在身边的关怀。

留守儿童的伤悲成了挡在成长路上的一堵厚重的围墙。推到这围墙的是影片中的张运爷爷,沙柳老师,还有三婶奶奶,还有更多关心留守儿童成长的人。是他们的无私爱心,使他们的艰辛办学,让我们勇敢地面对生活,健康地成长。

我多么渴望能有更多的张运爷爷,来关心更多的留守儿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