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分异规律

如题所述

垂直分异规律如下:

垂直分异规律是在高中地理必修一中“自然环境差异性(分异规律)”所讲授的内容。垂直分异是地域分异的一种,它是指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等高线方向延伸,随地势高度发生垂直更替的现象,影响形成因素是水分和热量。

拓展知识: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季风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植被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因此,纬度低的高大山岭,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岭。譬如赤道地区的高大山岭,自然

带从山麓到山顶发生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变化规律。

3.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

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5.可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

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如下图所示:西坡为背风坡,东坡为迎风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