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大平原是怎样形成的?

详细点,最好把历史变迁过程概述一下,谢谢!

华北平原的形成过程是典型的冲积平原,黄河多次泛滥,南北摆动,将大量泥沙堆积在地势低的地方,不断将海岸线向东推移,并连接了渤海中的一个大岛-即后来的山东半岛。
从地质学上讲:华北平原-渤海-东北平原是个带状断陷区,地壳一直在下沉,所以地势较低,是诸河的沉积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本身所处的也是一个断陷带,周围形成了庐山等一系列断块山(大别山东南麓有明显的一道直痕,卫星图上很清楚的表明了这一点),长江及其支流的沉积,使长江沿岸形成宽广的平原,尤其在长江口,大量泥沙沉积,现在的崇明岛还在不断地扩张中。类似的,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更是惊人。
总之,这些平原的形成其实很简单:位于断陷带,河流沉积。
洪积平原,海积平原在我国几乎没有分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1-14
回答楼主:

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的三大平原,其中最大的平原是东北平原。

形成原因:

东北平原

包括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松嫩指松花江和嫩江。三江包括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辽河就不用说了。所以说有许多平原是由于河流等原因冲积形成,成为冲积或沉积平原。

华北平原

由黄河、海河、淮河等冲积而成,面积310,000平方公里。海拔在100公尺以下,大部分不足50公尺。地势平坦,便于耕作,加以土质肥沃,夏季炎热多雨,年降水量在600~900公厘,历来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但由于黄河挟带大量泥沙,河床逐年淤高,下游河床高出两岸地面3~4公尺,有的地方高出10公尺,而历代对黄河疏于防治,以致黄河决溢、氾滥、改道频繁。黄河下游河道的改道迁徙又影响海河水系和淮河水系的宣泄,使华北平原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浅平洼地,排水不畅,加重了洪涝威胁。

江中下游平原

在长江三峡以东,淮阳山地和黄淮平原以南,江南丘陵及闽浙丘陵以北,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跨赣,鄂,湘,皖,苏,浙六省和上海市,是我国三大平原之一.它包括两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皖中平原,长江三角洲等四部分.中游平原地区比较宽广;下游地区的平原多沿江伸展,形状狭长.这里地势平,河道弯曲,湖泊密布,向有"水乡泽国"之称.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个人宣言:我是hk——honest king——诚实的国王,不是香港的英文缩写,切记切记……
第2个回答  2009-11-14
东北平原
位于我国的东三省境内,又分为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以及三江平原三部分,是三大平原中面积最大的,达35万平方千米,它被誉为黑土地,这里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是我国十分重要的粮食产区。
成因:主要由辽河、松花江、嫩江冲积而成
历史变迁:旧时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大部分是人烟稀少的荒地,称为「北大荒」。辽河下游也多未开垦的沼泽地,称为「南大荒」。1949年以后大面积排乾沼泽,建立大型农场,出现许多村镇和工厂;「北大荒」变成「北大仓」,「南大荒」也成为稻田遍布的盘锦垦区。
东北的三江平原则是一个低洼的平坦平原。过去这里是一个山间盆地,每到雨季,三条大江的洪水滚滚而来,一齐涌向这个排水不畅的低洼原野,造成江水泛滥。再加上这一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漫长,气温较低,蒸发微弱,存于地面的积水蒸发不掉,渗不下去,更排不出去,长年累月的积水就演变成中国有名的大沼泽地,成为“除了兔子就是狼,光长野草不打粮的北大荒”。

华北平原
也称黄淮海平原,是黄河,淮河,海河冲积成的。华北平原以西就是黄土高原,只有一山之隔,因此近年来经常受沙尘暴的影响,气候比较不好,空气污染比较严重。但是处于我国腹地,经济较好,是重要的粮食产区。
成因:由黄河、海河、淮河等冲积而成.
历史变迁:历史上的黄河频繁改道使得华北平原历史上的一段时期内成为"水乡泽国"

长江中下游平原
位于四川盆地以东,海拔在50米以下,由长江冲积成的,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河网密布,水量充足,江南水乡的气候。
成因: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
历史变迁:长江古时称为大江,魏晋以后人口增多,得到大规模开发.
第3个回答  2009-11-13
我国啊三大平原都是位于大江大河的下游,主要就是河流泥沙堆积所形成的冲积平原。
第4个回答  2009-11-14
主要是河流冲积形成的,还有地壳运动的原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