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住什么楼

是竹楼还是吊脚楼?

傣族民居 

  傣族民居叫“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

    竹楼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楼分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堆放杂物,也是舂米、织布的地方。

http://baike.baidu.com/view/166964.html?wtp=tt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6
  西双版纳的傣族,大多在平坝傍水而居,或在河谷依山傍水而居。住房为“干栏式”建筑竹楼。个人成分族称居住的楼房为“很”。
  傣族居住的村寨环境幽静,寨中的建筑整齐、规则。无论村寨大小,住户多少(多至一两百户,少则一二十户),寨傍均有大河、小溪或湖沼鱼塘。寨内的房屋坐向排列整齐,掩映在绿树翠竹之中。寨中道路宽而平坦,凡有佛寺的村寨,寺傍均有菩堤树。住房四周,均围着竹篱笆或木制篱笆,篱笆内种植果树、花木、或薪炭林(多为黑心树)。竹楼下有一块空旷地,即院坝。走进傣家村寨,展现在眼前的是:椰树婆娑,槟榔挺拔,秀竹摆着纤细的腰肢,香蕉摇着巨大的绿叶。寨内流水潺潺,百花争艳,百鸟齐鸣,犹如迷人的热带山乡画,恰似优美的边寨诗令人留连忘返。
  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属于“干栏式”建筑。竹楼这一名称,不是傣族俗称,而是人们对傣族住房的专称。解放前,西双版纳境内的山竹苍翠如海,生活在竹海中的傣族人民无钱盖高楼大厦,再加之当地气候湿热,就只好就地取材,用竹子作建房材料,整个楼房全是竹子结构:竹柱、竹围墙、竹楼楞、竹椽子、竹楼板、竹楼梯、竹瓦盖屋顶。于是,人们就称为竹楼。解放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房材料已发展为木、砖、瓦顶结构(只有少数是竹木、茅草顶结构)。虽然建筑材料不一样了,但建筑形式仍然保持了竹楼的特征。所以竹楼这一称呼就一直沿袭下来,成为一种专称。
  傣族称居住的楼房为“很”,这是由“烘哼”演变而来的。“烘哼”意译为“凤凰展翅之势”。相传,在远古时代,傣家人没有住房,而是栖身于山洞或深山老林。后来,有一个名叫帕雅桑目蒂的人,用树叶、山草建盖了一间平顶草房,但一遇雨天就无法居住。一天,正当帕雅桑目蒂为建房苦脑之时,一只美丽的凤凰冒着风雨飞来,凤凰杨起双翅,呈“人”字形,当凤凰低头拖尾时,人字形的双翅恰好被蒙住,凤凰淋雨之势,地上,恰似一座两层楼房的造型。于是,帕雅桑目蒂从中受到启示,按凤凰淋雨之势,用竹木盖成如今这种高脚住房。这种楼房,既能避雨防潮湿,又能防野兽,他就给这种楼房取名为“烘淳”,一直传给后人。
  人们为了怀念帕雅桑目蒂,把“烘哼”改名为“很帕雅桑目蒂”。后来,随着住房形式的不断改进,人们便把各种式样的竹楼通称为“很”。 解放前,在等级森严的傣族封建领主制的影响下,傣族中,人有等级之分,住房也分等级。傣族地方有着“很牌抱来们很召”(意译为百姓之屋应与官家住楼有区别)的古老规定。那时候,领主的住室称为“喝召”。“喝召”宽敞高大,木柱多达一百根以上,木梯分为两层,都在10级以上。而贫民百姓的住室,木柱只能限在40根以内,梯子也不能超过9级。寡之人,则大多只能住3级楼梯的矮房。就是一个家族中,分家立户的子女的住房,一般也不能超过父母的住房。
第2个回答  2009-11-16
是竹楼啊O(∩_∩)O~

民居
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竹楼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楼分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堆放杂物,也是舂米、织布的地方。
第3个回答  2009-11-16
竹楼,下面是空的,养牛,猪。
第4个回答  2009-11-25
是竹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