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行星怎么变成八大行星了啊

冥王星哪去了.还有什么是彗星啊

冥王星遭到“降级”。
冥王星不再被视为行星-

行星必须要符合三个条件:必须是该区域内最大的天体;必须有足够大的质量,能依靠自身的重力,通过流体静力学平衡,使自身的形状达到近似球形;天体内部不能发生核聚变反应。按照此种方案,太阳系中,目前只确认金星、土星、木星、水星、地球、火星、天王星、海王星等8天体为大行星,冥王星则不在大行星之列。

人们搜索冥王星的最初目标,是为了解释天王星轨道的异动。由于海王星只能部分解释天王星实际轨道与预测轨道的差异,19世纪末的天文学家猜测,在海王星的轨道范围之外,还应该有一个未知天体,它的引力干扰着天王星的运动。
当冥王星于1930年首次被人们观测到时,它很快就被认定为预测中的那颗未知行星,从而成为太阳系第九大行星。但70多年来,冥王星的行星地位一再受到质疑。

与其他8颗行星相比,冥王星显得过于特别。它非常小,比许多其他行星的卫星还小,比如月球。更糟糕的是,过于小的体积和质量使冥王星根本无法对天王星轨道造成明显影响,因而无法满足天文学家最初的期望。

冥王星还有着与众不同的公转轨道。其他行星的轨道平面都与黄道平面(地球轨道平面)基本一致,冥王星的轨道平面却与黄道平面呈很大夹角。其他行星的轨道几乎是完美的圆形,而冥王星的轨道是一个有很大偏心率的椭圆形,其近日点和远日点与太阳的距离相差30亿公里之多。

这些因素使一些科学家认为,冥王星根本就不是行星,太阳系应该只有“八大行星”。有人猜测,也许冥王星以外还有一颗未发现的行星。许多年来,不少科学家希望重演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发现历程,在太阳系边缘发现第10颗行星
但大自然总有新创意来冲击人类的想象力,柯伊伯带的发现完全改变了我们对太阳系边缘的认识。美国科学家柯伊伯于1951年提出,太阳系外围可能有一大群小天体绕太阳运行。1992年,人们首次在海王星轨道之外发现了一个暗淡小天体,柯伊伯带的存在从此由假说变为事实。

据猜测,直径超过100公里的柯伊伯带天体可能达7万个,至今已经发现了几百个。近几年来人们不断发现更大的柯伊伯带天体,其中一个甚至比冥王星还要大。这些发现是推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重新定义行星的重要原因。

这种局面意味着,在海王星轨道之外、离太阳约50个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约1.5亿公里)之内的区域,并不是由冥王星占统治地位的空旷地带,而有许多“居民”。

在这个寒冷而拥挤的“社区”里,冥王星的地位还比不上谷神星在小行星带的地位。谷神星是小行星中的绝对老大,冥王星却有着比它更大的同伴,在这个意义上它毫不特别。要说有什么特别之处,那就是它反射阳光的能力特别强,所以发现得比较早。

经过几天格外激烈的争论,本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终于投票决定,将冥王星与8颗地位毫无争议的行星区分开。从此以后,以冥王星为代表,这种大到一定程度但未能将周围“竞争对手”扫荡干净的天体,将被称为“矮行星”。与以往的小行星概念一样,矮行星并不是行星,而是与行星不同的另一类天体。

对于在“九大行星”的常识中长大的公众来说,“八大行星”也许有点难以接受,但这也只是个习惯问题。其实,冥王星是不是行星,与它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如何并无关联,美国宇航局的人们搜索冥王星的最初目标,是为了解释天王星轨道的异动。由于海王星只能部分解释天王星实际轨道与预测轨道的差异,19世纪末的天文学家猜测,在海王星的轨道范围之外,还应该有一个未知天体,它的引力干扰着天王星的运动。

当冥王星于1930年首次被人们观测到时,它很快就被认定为预测中的那颗未知行星,从而成为太阳系第九大行星。但70多年来,冥王星的行星地位一再受到质疑。

与其他8颗行星相比,冥王星显得过于特别。它非常小,比许多其他行星的
卫星还小,比如月球。更糟糕的是,过于小的体积和质量使冥王星根本无法对天王星轨道造成明显影响,因而无法满足天文学家最初的期望。

冥王星还有着与众不同的公转轨道。其他行星的轨道平面都与黄道平面(地球轨道平面)基本一致,冥王星的轨道平面却与黄道平面呈很大夹角。其他行星的轨道几乎是完美的圆形,而冥王星的轨道是一个有很大偏心率的椭圆形,其近日点和远日点与太阳的距离相差30亿公里之多。

这些因素使一些科学家认为,冥王星根本就不是行星,太阳系应该只有“八大行星”。有人猜测,也许冥王星以外还有一颗未发现的行星。许多年来,不少科学家希望重演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发现历程,在太阳系边缘发现第10颗行星。

但大自然总有新创意来冲击人类的想象力,柯伊伯带的发现完全改变了我们对太阳系边缘的认识。美国科学家柯伊伯于1951年提出,太阳系外围可能有一大群小天体绕太阳运行。1992年,人们首次在海王星轨道之外发现了一个暗淡小天体,柯伊伯带的存在从此由假说变为事实。

据猜测,直径超过100公里的柯伊伯带天体可能达7万个,至今已经发现了几百个。近几年来人们不断发现更大的柯伊伯带天体,其中一个甚至比冥王星还要大。这些发现是推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重新定义行星的重要原因。

这种局面意味着,在海王星轨道之外、离太阳约50个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约1.5亿公里)之内的区域,并不是由冥王星占统治地位的空旷地带,而有许多“居民”。

在这个寒冷而拥挤的“社区”里,冥王星的地位还比不上谷神星在小行星带的地位。谷神星是小行星中的绝对老大,冥王星却有着比它更大的同伴,在这个意义上它毫不特别。要说有什么特别之处,那就是它反射阳光的能力特别强,所以发现得比较早。

经过几天格外激烈的争论,本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终于投票决定,将冥王星与8颗地位毫无争议的行星区分开。从此以后,以冥王星为代表,这种大到一定程度但未能将周围“竞争对手”扫荡干净的天体,将被称为“矮行星”。与以往的小行星概念一样,矮行星并不是行星,而是与行星不同的另一类天体。

对于在“九大行星”的常识中长大的公众来说,“八大行星”也许有点难以接受,但这也只是个习惯问题。其实,冥王星是不是行星,与它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如何并无关联,美国宇航局的“新地平线”探测器仍然在朝它飞去。冥王星和柯伊伯带其他天体可能有着与“八大行星”完全不同的起源,这将为研究太阳系早期演化过程提供重要线索。

“新地平线”探测器可能2015年到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26
2006年8月,第26届国际天文联合会表决通过决议,将原来九大行星中的冥王星列入矮行星之列。
按照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定义,行星需满足三个条件:围绕太阳公转、质量大到自身引力足以使它变成球体,并且能够清除其公转轨道周围的其他物体。原有的九大行星除冥王星外都满足这三个条件。

冥王星符合矮行星的定义,即具有足够质量、成圆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因此被定义为矮行星。

彗星是一种特殊的星体,主要由气体和尘埃构成,一般的彗星由彗头和彗尾组成,没有固定的体积,它在远离太阳时,体积很小;接近太阳时,彗发变得越来越大,彗尾变长,体积变得十分巨大。
具体资料可以看百度百科。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5-17
8月24日的布拉格阳光灿烂,但在布拉格的国际会议中心,却似乎可以闻得到火药味。当地时间24日14时(北京时间24日20时),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举行闭幕会议,2500多名来自世界各国的天文学家对行星定义决议草案进行投票表决。位居太阳系九大行星末席70多年的冥王星,自发现之日起地位就备受争议。经过天文学界多年的争论以及本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数天的争吵,冥王星终于“惨遭降级”,被驱逐出了行星家族。从此之后,这个游走在太阳系边缘的天体将只能与其他一些差不多大的“兄弟姐妹”一道被称为“矮行星”。
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24日通过的新定义,“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按照新的定义,太阳系行星将包括水星、金星、地球、
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都是在1900年以前被发现的。
根据新定义,同样具有足够质量、呈圆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被称为“矮行星”。冥王星是一颗矮行星。其他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物体被统称为“太阳系小天体”。
此次大会决定不再考虑重新认定被视为冥王星最大卫星的卡戎。
第3个回答  2009-06-25
因为冥王行的轨道不规则,而且质量和体积只能害它当二极行星。太阳系现在有12颗行星,8大行星,4个2极行星
第4个回答  2009-06-26
冥王星太小了,被T出去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