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巾如何裱到镜框里?

我有块90cm见方的丝巾,想做个镜框给它裱起来 可是它不像画那样服帖,有何办法?是要用浆糊之类的像裱画那样全部让它浸透粘在底板上么?希望赐教!谢谢!~

相当于裱画的“挣平”工序,制作贴绫。
你到裱画的地方,让他给“托”一下,然后给装到镜框里(镜框钱另计!一般较好的木制手工镜框按延长米算,60元一米),十元钱就可搞定。完工后就十分平整。
如果你想自己搞,怕你搞不太平。工序如下:
找附近的裱画店要一点浆糊,最好是那种经过稀释的,可以直接用,否则你请装裱师傅告诉你需要兑水多少,怎么兑(自己熬的不行,没有取出面筋。你去店里要一点准给,经常有人给我要,我都给,不值多少钱)
1、如果有图案分正反面,将正面朝下,平铺好;
2、用喷壶稍微喷一些水,潮湿即可,使丝巾听话,平整平展,成为正方形;
3、往上面刷浆糊,一定要均匀,不要厚;
4、有时候某个地方走形,要整理好;
5、用一块事先裁好的、四边大于丝巾两三公分的宣纸,找一把大油漆刷(机械厂里可以领到),从一边开始刷到丝巾上,要一下紧压着一下的刷,不要留空隙,否则里面有空气就出现气泡了。
6、整个刷完后,宣纸和丝巾贴在一起了;再用没有浆糊的、干的大油漆刷子一下紧接一下地排紧;
7、从一个角轻轻揭起来,(你注意看看装裱师傅是怎么揭起来的,手法如何),贴到墙上或者画板上,阴凉通风处晾干。一两天后揭下来(不要直接用手揭,先用一把餐刀——最好是竹子做的——从边上插进去,剥开一些——必须包括一个角,然后再用手稳稳地揭,)这样一块平整的托片就出来了。
8、你再用壁纸刀,将多余的宣纸(用直尺比着)裁下来即可。
9、装框。

如果你怕做不好,就花钱请装裱师傅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9
  1、如果有图案分正反面,将正面朝下,平铺好;

  2、用喷壶稍微喷一些水,潮湿即可,使丝巾听话,平整平展,成为正方形;

  3、往上面刷浆糊,一定要均匀,不要厚;

  4、有时候某个地方走形,要整理好;

  5、用一块事先裁好的、四边大于丝巾两三公分的宣纸,找一把大油漆刷(机械厂里可以领到),从一边开始刷到丝巾上,要一下紧压着一下的刷,不要留空隙,否则里面有空气就出现气泡了。

  6、整个刷完后,宣纸和丝巾贴在一起了;再用没有浆糊的、干的大油漆刷子一下紧接一下地排紧;

  7、从一个角轻轻揭起来,(你注意看看装裱师傅是怎么揭起来的,手法如何),贴到墙上或者画板上,阴凉通风处晾干。一两天后揭下来(不要直接用手揭,先用一把餐刀——最好是竹子做的——从边上插进去,剥开一些——必须包括一个角,然后再用手稳稳地揭,)这样一块平整的托片就出来了。

  8、你再用壁纸刀,将多余的宣纸(用直尺比着)裁下来即可。

  9、装框。
第2个回答  2009-06-24
把下面铺一张白的宣纸,然后用钉枪或定书针把四边钉上就可以了! 俺是专业裱画装框的 !这种东西做了很多了!~
第3个回答  2009-06-24
我觉得只要把它的四个角沾好就可以了
那样不会显的很死板
还感觉挺自然的
第4个回答  2009-06-24
书法中单个字的好坏固然重要,但从一件作品的整体来说,字的排列与组合必然居先,这便是章法。从古而今,所出现过的章法大约有六种:
一是有行有列式:这种章法无论纵向(行),还是横向(列)都字字相对,布若列兵。甲骨文中就已有了这种章法形式,西周《虢季字白盘铭》也是这种排列,后来的刻石碑板中应用更多。这种章法,利在整上规范,弊在易板不活。故需注意字与字间要有神态呼应,姿态俯仰(行气),还要有用笔的转承呼接,务使通篇形离而神聚。
二是有行无列式:这种章法能使一行之中书写自如,而不考虑横向(列)是否相对,但由于保持着行距,整体上仍能清晰,可以说是齐整与随意的完美结合,因此在实用中这种章法形式也最为常见。在甲骨文、金文、篆、隶、楷、行及草等各种书体中都有使用 。这种有行无列式,行气表现的特别重要。尤其在行草之中,由于字的动感增强,使字常常出现左右、高低、大小等不规则的位置及形体变化,为了不是一行之中或行间的连贯性受到影响,就必须一则注意守好一行内应有的中轴线,使字的变化不离其中,前左后右,上斜下正;二则控制好笔势的承接与行与行间字型笔画的相互争让照应,使笔势贯通,首位一气。
三是无行有列式:字数在三、四左右的名言、警句、匾额或字数更多的横标等,多以单列方式书写,方向通常从右至左(其它章法形式也一样)。
四是无行有列式:这类章法多见于大草或狂放一派书风中,其实本来有行,由于强调情绪的宣泄,放纵书迹线体的穿插运动,使行与行间的严格区分消失,使作品整体上构成了一种无行无列的线流板块。唐代怀索、明代徐渭、詹景风等人的作品中最易见。
五是独字式:这是中国书法很有特色的章法形式。通副只一字,往往作为训言或铭言,仰或纯作为一种书作的欣赏。独字式不再有更多的字作为相互补救(只有落款等少数文字,即使字多也只是小字),因而要使一字能成为作品,除了字本身要受看外,字型与纸型的配合都很重要,题款的位置与形式自然不能放松。
六是对联式:对联又称一联,起源与五代后蜀主孟 咏在寝门桃符半上的题词“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宋时将这种形式推广用于楹柱之上。梅湘涵指出从文词上讲,字数不限,但左右两个条幅,在章法上,体制上必须一致。也是一种传统味极浓的书法样式。
以上六种主要章法形式中,还有一个贯穿其中的问题必须谈到,既字距与行距问题。大致更根据需要又有四种基本情形。一,行距宽于字距;二,行距窄与字距;三是行距等于字距;四是无行距字距。
六种章法形式是就是章法的内质而言的,在外部形式上还有根据用途的不同而又有多种,比如条、屏、扇面、长卷、横幅、中堂等等。其实内部形式并没变花,只是书写时要结合好具体书写面积的形状,如圆方扇形条形甚至不规则形等。
再有一个与章法相关的问题就是落款与铃印。正如书法家梅湘涵所说落款依作品的不同形式而定,要领在于呼应正文,辅助正文,使作品章法上更为完整,古不可以宾代主,款强文弱。如正文书写已比较完整,就不能强为大量写款,只作穷款。写款与正文所用字体也要相协调,一般写款以楷、行书为宜,如正文是篆、隶书、落款也可用篆、隶书,但其它书体的落款则不宜滥用篆、隶书、以免不协调,也有碍款文的清楚。如果自己作书是为了鉴定考据或其它说明、感想等目的,落款时就不用“**书”的方式,而可写作“**识”,“**记”,“**题”,“**拨”等,也可只落自己姓名。如带有恭敬之意或晚辈对前辈的谨敬,可用“**署”,“**谨署”等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