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鱼尾巴烂了怎么治最好

如题所述

孔雀鱼尾巴烂了的解决办法如下:
1、孔雀鱼烂尾病初期:可以在水中加入盐或黄粉进行药浴治疗,每天一次,连续三次。
2、烂尾病中期:可用红霉素、黄粉、庆大霉素等进行药浴治疗(在兽医指导下进行)。
3、若孔雀鱼的尾鳍两侧、背鳍、尾柄都出现腐烂就到了中晚期。
4、可用低浓度高锰酸钾进行药浴治疗,或者去购买专门的药物进行治疗(在兽医指导下进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27

把病鱼捞出来,单独放在有加养的容器里,用浓度为3%的盐水泡10分钟,每天1-2次,并且保持饲养水质良好,过几天坏死组织就会自然脱落。

扩展资料

疾病防治

孔雀鱼的大部分病症,都是饲育者本身的疏忽所引发的,通常引发的病症有四大因素:

1、水质:恶化的最大原因是投饵过量所引起的水污染以及过滤器污秽所引起的有害质的积存。只要每日的投饵适量,以及适当扫除过滤器与水质调整都可以防止发生。

虽然适当的换水也有必要,切勿大量换水,这样对孔雀鱼会有伤害,需要稍稍注意。另外,如果过度清洁过滤器,也同时洗掉繁殖的过滤菌,从而导水质恶化。

2、控温:孔雀鱼是属于变温动物,会随着周围环境的水温度变换体温的。水温不论高或低都有碍鱼体机能正常的运作,尤其水温的上升或低下,对孔雀鱼是最大的致命伤。结果体内的代谢不顺,食欲也低下而会衰弱下去,也要注意季节早晚过度落差很多。

3、触鱼:孔雀鱼的身体表面是特别纤细而易损伤,所以利用鱼网捞起时,要特别小心,否则体表一但损伤,细菌会从伤口侵入而感染。若不用鱼网而用手捞起时,也不要用指甲损伤鱼体。请特别留意。

4、感染:容易患病的原因中,估计最大的比例是受到他鱼的感染,若将新购入的孔雀鱼放于水族箱内时,一定要先行确认,是否有病症或先养于检疫缸观察三、五天,确定无病症再放入。 

白点病

鱼体全面会出现直径1毫米以下的白色细点,并且一定会从各鳍发病之后再扩散至全身,如不予处置时,将会渐次衰弱,不久就会死亡。这是淡水鱼典型病症。尽管孔雀鱼发病率不多,但也不是说完全不会发病,所以大意不得。

原因:白点虫等纤毛虫所寄生引发的病症,其体表的白点即是寄生虫的本体。寄生虫的外围的表皮呈白色状者也有,白点愈多则表示寄生状态愈为严重。

治疗方法:白点病的病原体是一种名叫多子小瓜虫的纤毛虫,属于寄生虫病。当水温升至28℃时,小瓜虫会停止发育乃至逐渐死亡。

因此,发现孔雀鱼有白点病时,可采用换水加盐加温的办法进行治疗,即先换一半的水,然后按照饲养水的体积加入3克/升的海盐,最后将水温提高到30-32℃,一般3-5天后即可见效。 

烂尾症

烂尾症症状:是从尾鳍开始附着黄白色粘着物。不久,再蔓延至各鳍,并渐次糜烂。尤其病情进行时,鳍部会呈烂腐状,甚或断落尾鳍都有。因而食欲大减,不久连肌肉也被侵腐而衰弱致死,故有必要及早治疗,发病雄鱼较多,是其特征。

原因:遭受气单胞菌(Aeromonas)感染所引起,感染途径为伤口,而受伤大部分由于鱼只之间的争斗,粗鲁的接触所引起的居多。

治疗方法:用浓度为3%的盐水泡10分钟,每天1-2次,并且保持饲养水质良好,过几天坏死组织就会自然脱落。 

生活习性

孔雀鱼性情温和,能与温和的中小性型热带鱼混养,平时活泼好动,寿命较短。孔雀鱼为杂食性小型鱼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十分强韧。

孔雀鱼适应性很强,在没有调温和充气设备的水族箱中生活良好。能耐16℃低温和耐受较脏的水质,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2-24℃,喜微碱性水质。氢离子浓度39.81-63.09nmol/L,pH值7.2-7.4的水质,也能适应中性质。

吃浮游动物,小昆虫和碎屑。主要吃昆虫,包括蠓科昆虫、摇蚊、家蚊、双翅目、同翅目和半翅目昆虫。

参考资料:孔雀鱼.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6-08
我发现过好多次这种情况,用过很多的方法,不是很理想,用过高锰酸钾泡过,(盐水肯定是不行的),死了又死。最后发现方法听我说
第一:把病鱼捞出来,单独放在有加养的容器里。正常有病的鱼一般游的很 慢。感觉很懒。
第二:用青霉素钾(兽用,小瓶,很便宜3元500万单位)兑水100单位的药兑50KG的水(因为你的鱼有病,所以可以兑到20KG的水)。
第三:慢慢观察,喂一下吃的,如果很能吃的,带表有作用,放至1至2天,看有无好转,如有好转,可放回鱼缸内。
其实孔雀鱼也不是很贵,(几元钱一条)多死鱼,你就懂了,呵呵!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6-06
先把鱼缸彻底消毒,最好用高猛酸碱容易清洗,然后暴晒
加新水前先把水晒晒,在洒点咸盐,适度

把烂尾的鱼单养,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短时,多次,的消毒(把鱼放进去就行)
第4个回答  2009-06-06
隔离加抗生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