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师父》

如题所述

老百姓最爱听最爱看的就是街头巷尾的奇闻异事,武侠的世界天然就具有这种传奇特质。离奇身世、绝世武功,以及英雄侠客为道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迈壮烈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武侠的世界里期待看见的内容。

1. 传奇性
《师父》里的陈识算不上一个高尚的英雄,因为他毕竟利用了徒弟。但是当徒弟遭人暗算后,他又生出了悔意。于是他一人单挑整个天津武术界,想为徒弟报仇,也为自己赎罪。可以说《师父》中,陈识与以一敌百,几步一人的巷战是甚是好看和激动人心。我们期待的武功高手终于打了一个酣畅淋漓,并且还有着一个重情重义的理由。
所谓“名师出高徒”,陈识从第一次见到耿良辰就认为他是一个练武功的大才。而果真,耿良辰不负师望,在成功出师后,连踢八家武馆,横扫天津武术界。最后他虽然身死街头,却成为街头巷议的传奇人物。尤其是他身插双刀,宁可死也要往回跑五十步的骨气,让妄图称霸天津武林的林督军也深感敬佩。
还有邹榕这个角色,一介女流竟然执掌了整个天津武林,多少七尺男儿皆听命于她,看似万万不能的事情,她做到了,这本身也是个传奇。

2. 侠骨柔情
除了铮铮铁骨的超凡武功,观众还往往期待侠骨柔情的出现。尤其是在看似无坚不摧的强硬外壳下闪现的一丝柔情似乎更容易感动看客,我觉得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所以陈识有赵国卉,而耿良辰有茶汤女。
赵国卉,一个17岁就和外国人生下孩子的坏名声女人无人敢娶。可是陈识一见到她就看上了她骨子里的不屈傲气。当然,赵国卉很美,但若徒具一个外壳我想陈识是不会喜欢她的。所以貌似一场交易的婚姻,我觉得从一开始就带着彼此欣赏的意味。赵国卉喜欢陈识身上的自信和霸气。尤其在二人共经患难后,赵国卉在火车站前手撕旗袍狂奔的场面让人不由得不爱这个女子。她是红颜,却有着有些男人都没有的风骨。
耿良辰,从最初贪恋师娘赵国卉美色到对茶汤女的深情款款。我觉得耿良辰身上有种一览无余的倔强和直率。他和茶汤女是《师父》里最可爱的一对,他俩不像电影里的其他人总是一副心思难测的高深样子,他俩的爱情有着年轻人特有的天真烂漫。耿良辰临死前对茶汤女的默默关注和一句“算了,就不吓唬她了”的话,一定感动了不少观众。

3. 江湖规矩
为什么电影最后是一场悲剧?显见的原因是天津武术界的奇怪规矩所致:想要在天津开馆就必须踢赢现有八家武馆的规定。本来踢赢八家武馆的规定也不奇怪,但怪就怪在,如果你踢赢了八家武馆就相当于战胜了天津一半的武馆,天津的武术界会觉得颜面尽失,最后也无法容得下胜者,相当于踢赢了也白搭。于是为了虚假的面子,就有了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不自己出手,找一个本地人当徒弟替自己踢馆。为什么非得是本地人?因为天津人容得了天津人,可以不伤他性命,只是他必须永远离开天津。所以陈识只要想开馆为自己门派扬名立万,就必须找一个本地徒弟替自己踢馆,然后他找到了耿良辰,于是就不可避免地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其实,师父是否授意徒弟踢馆和师父本人踢馆成功有什么区别呢?结果不都是师父的武功盖过了他们所有人。自欺欺人的做法到底哪里看上去会面上有光了?而且明摆着就是不想再让新人开馆的意思。不过电影就是这样的设定,江湖的规矩并非每个人都懂。在这个逻辑下,电影里的江湖逻辑成立就好。

4. 关于导演
据导演徐浩峰自己说:“他想重建武侠类型片”。没有上天入地,没有地动山摇,《师父》这部功夫片,导演通过对演员的高标准严要求的武术训练,最终实现了零威亚、零替身、零特效的“真武侠”。虽然没有特效,但是所有武打场面都很流畅,看上去既真实又悦目。
另外据说导演徐浩峰还有一个雄心,就是挖掘民国武学这块宝藏。他想通过电影、小说,以及口述史来反映和传承民国这段历史,所以与他有关的几部电影都有民国武林的背景,像《道士下山》《一代宗师》和这部《师父》。

5. 关于演员
这部电影里几乎全是演技派,除了麦迪娜饰演的茶汤女弱一些,但也符合人家青春少女的气质。其他尤其是廖凡、宋佳、蒋雯丽都有着超强大气场,会被他们的表演吸引。但正因为如此,有时我会觉得他们有些地方用力过猛,有刻意耍酷的嫌疑。(不知道是不是导演特意安排的?)
关于电影,我还有一个小小的疑问。就是陈识巷战一役,邹榕一直端坐在窄巷尽头的黄包车上观看陈识与众人的比斗。镜头反复多次给到她脸上一副大局在握的自信微笑。一开始还可以理解,毕竟他们人多势众。可是到最后陈识一路锐不可当,她仍然保持着那副得意的神情到底为何?既然如此胜券在握的样子,她怎么也该在最后一个关卡与陈识大战三百回合吧。可是陈识只轻松一招就让她手无还手之力,那为何她一直自信满满?有些深奥,估计电影看一遍还不够。还有就是最后他们追到火车站,陈识已走。她自我安慰道:“走了就是没了。”意思还是他们赢了!这又算什么逻辑?明明就是掩耳盗铃。在本地都没掌控住局面,凭什么等陈识跑到了广东她笃定自己仍能拿住陈识?电影有些地方真的没看懂。一定是我脑回路太少。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