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素养

如题所述

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基本功:
首先第一点,就是教师的语言表达要流利。
第二点,教师的板书要工整,教学计划要合理。
第三点,课堂教学灵活多变,要能够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例如熟练使用易-查-分系统上传成绩等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7

我觉得作为教师,应该具备下面几个素质。

第一、专业素质

这一点,教师应该都具备,因为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基本上专业这块都是可以胜任的。

现在很多学校对教师的学历也越来越看重,不少小学教师、中学教师都是研究生学历,有些还是博士学历。虽然不是说学历越高就是教的越好,但是至少在专业领域,学历高的教师应该了解的更加深刻。

第二、具有心理学的知识

除了大学教师,教师都是在和未成年人打交道。小学老师面对的还是一群懵懵懂懂的儿童。

所以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应该都要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要善于运用这些知识,并且能够灵活应用,不同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方法来面对。

虽然有的学校有心理咨询老师,但是在针对孩子具体问题,他们大多是充当了倾听者的角色,并不能给孩子恰当的心理疏导。

因为教师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才能更好的理解孩子,为什么他们会做出某些让家长和老师不理解的举动,为什么他们会叛逆,才能很好的和孩子和平共处。

第三、成长性思维

活到老学到老,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是教师,自己从事教育多年,专业知识和能力完全可以胜任工作,已经不需要再提升了。

如果有这样的想法,那么说明就是固定性思维。与之相反的就是成长性思维,作为老师也要有一直学习的习惯,同时用成长性的思维来进行教育工作。

举个例子:不少老师都说过,女孩子的数学就是不如男孩子的好,这个说法,就是固定性思维的。

还有一点,我认为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具有师德。

我们可以看到,有过分体罚学生、虐待学生、甚至性侵学生的教师。这样的教师都是不具备师德的,也不配成为教师。

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也最基本的一点:要有师德,要从思想上和言行上,值得人敬佩。


教学相长,做个有心人。欢迎关注佩佩说说。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3
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素养:
(1)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和指导的能力;
(2)驾驭教材和组织教学的能力;
(3)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5)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6)较高的教育机智;
(7)教育科研能力。
扩展资料:
社会主义社会,中国人民教师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把全体学生都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的职责主要有三个主面:
1、搞好教学
教学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要明确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遵循教育与教学规律,在认真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组织好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并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是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目的,主要通过学习教材逐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与技能,发展智能,增强体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健全个性的教育活动。
2、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师的经常性工作之一。教师应通过教学活动、课外活动、班主任工作等多种途径教?学生,培养学生具有明确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尤其应在学科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因素,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政治立场与观点、科学世界观的教育,使教学内容中包含的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充分发挥功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这一职责首先是教育目的的要求。无论在什么社会制度下,都不可能有无目的的教育;无论是哪一个阶级的教育,都不可能有不包括思想品德在内的教育目的。中国当代的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源地,是培养青少年学生具有高尚情操的摇篮。
因此,教师就必须重视教育目的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其次,这一职责也是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的体现,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矛盾性、特殊性对教师工作提出的特殊要求。
青少年时期既是长身体、长才干的关键时期,也是理想萌发、世界观形成、人生探索的困难期。一方面他们精力旺盛,思想活跃,乐于求知,成才心切;另一方面思想方法较片面,评价能力较薄弱,意志力不太稳定,遇事容易激动、敢作敢为却很少顾及后果。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启发引导,认真细致地做好心灵培植工作,尤其需要教师根据他们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针对他们不同的个性,进行精心的培育。教师之有“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赞誉,其道理正在于此。
3、关心学生的健康
这一职责要求教师保护学生的健康,发展学生的体力,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和文体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这一职责首先也是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要求。教育目的要求培养的人既必须有良好的智能素质、思想素质,也必须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德、智的发展都要大受影响。
其次,这一职责也是青少年学生身体发展特点的要求。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发育与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体质的状况,往往决定一个人能否正常发育、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关心学生的健康。
教师的职业特点,既带有历史遗传的色彩,又反映时代变迁的影响。综合二者,当代中国教师的职业特教师点主要有:
其一,职业形象的准公共性。教师虽然不像政治家、演艺人员那样是完全的公共性人物。但也相当多的时候暴露于学生、家长、社区的注视之下,因此必须善于塑造并维护自己的积极形象。
其二,职业环境的相对封闭性。
其三,工作绩效的模糊性。
其四,职业待遇的福利性。教师的劳动成果不能以经济指标衡量,教师的劳动待遇也带有相当的福利性,所谓福利性。一指教师的待遇相对不高,一指教师的待遇相对稳定。
其五,师生关系的隐蔽不平等性。虽然从法律角度来讲,师生是平等的权利义务主体;从教育的理想追求来看,师生也应该成为平等的对话者。然而在实际中,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尤其是教师在体力、智力、学识、社会地位等方面的优势,师生关系具有天然的不平等性。这种不平等性可能是许多人所不敢承认、不愿承认的,但它又是极其隐蔽而顽固地存在着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6-16
(1)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和指导的能力;
(2)驾驭教材和组织教学的能力;
(3)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5)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6)较高的教育机智;
(7)教育科研能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3-01
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道德素养: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2、专业素养:
(1)扎实的学科专业素养;
(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3)广泛的科学文化素养;
3、良好的个性品质:
(1)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
(2)较强的自信心,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3)心胸开阔、善于合作、兼容并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