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学习口语表达自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

2000字论文
语文论文!!!!!!!!!!!!!!!!!

初中生英语口语表达中的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浅析

内容摘要: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只会写不会说的"哑巴"式英语教育已不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尤其是处在打基础的初中阶段,加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教师必须认清初中生在口语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对策,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
口头表达能力 听力训练 加强说的量 英语思维能力 问题的提出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利用所学语言进行沟通交流,而交流的方式可分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从人类学习语言的历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口头语言在语言学习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人类对语言的第一印象就源于声音,而传达声音则是人类沟通的一种手段.人先是呀呀学语,才再学会书写.人们日常交际用得最多的还是口语,而且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书面的表达能力,所以加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初中阶段,在新课程标准中被认为是打好基础的阶段,因此尤为重要.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们这样抱怨:"某某学生作业,考试都不错,就是上课不举手,不喜欢发言."我们也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笔试成绩好,口语却很糟;在交际活动中,有的学生心里想得挺不错,一要口头表达,就抓耳挠腮,表达不完整;还有的学生自由会话时语言流畅,思维敏捷,可一到正式发言就吞吞吐吐,结结巴巴等等.诸如此类的现象俯拾皆是. 原因分析
1,"恐讲心理"的影响
有些初中生性格较内向,导致他们羞与在别人面前说英语;有些性格较外向的学生觉得说英语很别扭,怕招致别人的笑话,也羞于开口.因此,不少初中学生对开口讲英语总有一种惧怕心理,怕出错,怕受老师责备,怕被同学耻笑.这种恐惧心理常导致学生在口语表达时显得焦虑和紧张,影响他们正常的思维和顺利的表达.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就是学生平时缺乏足够的口语练习机会,在开口时没有一种自主感,同时又过多考虑所说的词句是否符合语法规则,怕说出一些"中国式"的英语,而招致别人的笑话,因此,不好意思在课堂上开口讲英语,随着时间的推移,上课举手,主动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少,少开口,少出错成了学生的一种普遍心理状态. 2,敷衍的学习态度
很多初中生都有轻视英语口语的思想 ,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就是为了应付中学会考和高考,更有些学生认为现在考试注重笔试,认为学不好口语没关系,产生一种敷衍心理, 因此他们认为进行英语口语训练是浪费时间.事实上不少教师也持这种态度.而有些初中生虽然明白学好口语是有用的,但又不愿吃苦,不肯下功夫练习;有的贪玩厌学,不愿花时间在学习上.这都导致他们课上不好好学,课后又懒得开口练习,敷衍了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口语训练都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新教材教学中仍有"穿新 鞋,走老路"的现象,教学的重点还停留在讲解语言点上,而新教材中安排的大量的口语活动却因舍不得花时间而被师生置之不理了,结果造成"哑巴"英语现象,只会读,不会讲. 3,英语语境的缺乏
交际教学思想的倡导者欧莱特(All-wright)认为语言学习的成功在于将学生放在一个需要用目的语交际的语境之中,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得体与否作出判断的能力和结合语境理解语言形式与意义的能力 .但我们的学生接触真实英语交际情景的机会非常局限,他们的语言学习和习得的主要环境就是课堂.而在目前大部分英语课堂还是那种教师一支笔,一本书,一言堂,一板书的形式,缺少学生创造使用目的语的氛围和场合,口语练习也往往是教师控制的,机械的操练,缺乏师生和学生间思想上,信息上,情感上有意义的交流. 解决的方向
如何才能解决学生口语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呢 在提出对策之前,身为教师我们首先应明确如下几点: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1,要明确口头英语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使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而口头英语在交际英语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其应用的领域越来越广,如服务性行业,对外贸易经商,对外学术交流等.作为教师我们应有远瞻的眼光,不要认为口语在考试中所占的比分不多而忽视口头英语的教学(相信口语在未来考试中占有的比分将会越来越大),书面表达能力顶呱呱而口头表达能力近乎于零的人是不能适应21世纪社会的发展要求的.身为教师应肩负起培育社会所需人才的责任.
2,要明确重视口头英语教学并不是要忽略书面英语教学.头英语教学与书面英语教学都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两者相辅相成贯穿整个语言教学过程,但在不同的阶段应有所侧重.新课标初中英语教师教学用书中明确指出:" 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训练相辅相成.在起始阶段听说比重较大,随着课程的进展,读写比重逐步加大,并且由单项训练进而转向综合训练……"
3,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态度,以多种途径不断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语言不是一件死物,它是发展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所接触的知识领域逐渐增多,语言的涵义也不断扩充.如mouse这个单词在鼠标未出现时只解作老鼠,现在它既可解作老鼠又可解作鼠标.在不断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钻研教材,教法,多方取经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最终到达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解决的六点对策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在英语教学中要努力使基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交际能力……"英语交际能力只能通过语言实践活动获得.要提高学生口语的表达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首先从"听"开始.加强听力训练,增加语言输入与储备.
在说的同时千万别忘记了"听"."听"应该开始于"说"之前,学生通过听,大量地接触英语语言之后,使可进行口语能力的训练,此时学生不是被迫说话,而是因为他们已有大量的语言储备.开口说话,表达思想,进行语言交际是他们的愿望,也是大量听的必然结果,语言学家威尼茨和里滋也持上述见解,他们说"大量事实说明,儿童学说话的过程是先听懂,然后说话……"我们认为人的大脑功能决定了理解在复用之前.有人曾经这样总结"听"与"说"的关系:"说"可以看成是"听"的能力一面镜子,它们需要同样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当然能听懂能理解的不一定都是能使用,但是听懂,理解的愈多,范围愈广,口语能力也愈强.因此,开口说话,表达思想,进行语言交际便成了大量听的必然结果.学生由于听的深度与广度不同,口头表达能力差异很大.那些听得多,理解得多,范围又广的学习者,口头表达能力就强,而那些听得少,理解不透彻的学习者,在表达时,就会感到无话可说,或者不知如何说,口头表达能力就无从谈起.
在训练听力之前应向学生说明训练听力的意义:听得准才能说得准;养成一种良好的语感,当听到不符合语言表达习惯的句子时会懂得辨别;训练听力要逐步进行,由浅入深不断增加听的输入量. 在初中阶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四步做法:
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多使用英语以扩大听的输入量.课堂常用语如"Who can answer Put your hands up, please . What is this Can you guess "等应经常使用,在呈现新知识时可以以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如在教授新单词 classroom时我们可以这样呈现:(先将class与 room板书在黑板上)
T: Look at the blackboard, please. What’s this S: It’s class. T: And what’s this S: It’s room.
T: What do you mean by class and room S: 班,房间.(将 class和 room写在一起) T: So what do you mean by classroom …… 总之,教师应多创造条件增加听的输入量;

利用录音机在阅读课文之前或与其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听一次录音或两次再跟录音读.这样做的作用是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清晰而准确的认知;
听写是训练听力,拼写和写的一种很好的练习.A,教师先把听写材料用正常速度朗读一遍.学生只听不写.B,教师再慢慢地是听懂,理解的愈多,范围愈广,口语能力也愈强.因此,开口说话,表达思想,进行语言交际便成了大量听的必然结果.学生由于听的深度与广度不同,口头表达能力差异很大.那些听得多,理解得多,范围又广的学习者,口头表达能力就强,而那些听得少,理解不透彻的学习者,在表达时,就会感到无话可说,或者不知如何说,口头表达能力就无从谈起. 在训练听力之前应向学生说明训练听力的意义:听得准才能说得准;养成一种良好的语感,当听到不符合语言表达习惯的句子时会懂得辨别;训练听力要逐步进行,由浅入深不断增加听的输入量.
在初中阶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四步做法:
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多使用英语以扩大听的输入量.课堂常用语如"Who can answer Put your hands up, please . What is this Can you guess "等应经常使用,在呈现新知识时可以以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如在教授新单词 classroom时我们可以这样呈现:(先将class与 room板书在黑板上)
T: Look at the blackboard, please. What’s this S: It’s class. T: And what’s this S: It’s room.
T: What do you mean by class and room S: 班,房间.(将 class和 room写在一起) T: So what do you mean by classroom …… 总之,教师应多创造条件增加听的输入量;
利用录音机在阅读课文之前或与其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听一次录音或两次再跟录音读.这样做的作用是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清晰而准确的认知;
听写是训练听力,拼写和写的一种很好的练习.A,教师先把听写材料用正常速度朗读一遍.学生只听不写.B,教师再慢慢地口头复述课文是口头灵活运用语言的一个过渡阶段,它是语言表达的半自由式(浓缩别人的思想).要学生口头复述前一定要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准备.假如准备不足,复述出来的效果不会理想,不理想的效果是会有损学生对该项训练的热情的.为了降低口头复述课文的难度,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将要复述的内容写在练习本上再读或背.教师的一些做法也可以起到辅助的作用,如借助图片,实物,利用肢体语言或一些有效的练习(根据课文出一些问题或一些填空的练习)做提示.以Go for it七年级(上)的Unit6为例,书中Section A有一些围绕食物图片介绍的小短文.课文的结构比较简单,可以要求学生口头复述全文.教师在学生复述课文时可以指着文中的图片做提示.⑵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的是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思维进行交流的自由式,具体表现为对一些问题发出自己的见解和围绕某个主题口头作文.也是以上述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模仿Section A的短文以及一些食物图片为辅助介绍一下他们自己或家人所喜爱的食物.至于要采用哪一个训练形式比较好,教师要视其学生的水平而定.
5,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加强英语思维能力训练.
英语口语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口头交际的习惯,做到语言清晰,流畅,达意.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加强以习得为主要形式的英语思维能力训练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用英语思维是指排除本族语或本族语的干扰,用英语直接理解,判断和表达的能力.没有经过英语思维能力训练的人,大都是把听的东西译成自己的母语后再储存在记忆里.在表达前,再把语义信息,即他想说的,在脑子里下意识地寻求母语的表达式,然后再把它译成英语.这种做法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母语的干扰.这样借助于母语表达出来的东西是不可能地道的, 大都是Chinglish(中式英语).比如, 让别人先进门或先上车时, 一些英语学习者根据汉语表达习惯常说成 :You go first,或Go first,please.而地道的英语表达是:After you.再比如,中国人与朋友道别时,经常说"走好

","慢走","慢点儿骑(自行车)"之类的客套语.一些喜欢用母语思维的英语学习者不了解英美人士常常微微一笑并作个表示再见的手势, 他们会习惯地说成:Go slowly,walk slowly或 Ride slowly.这些说法听起来很不自然.运用这种方式与人交际经常会导致交际出现障碍甚至失败.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听地道的英语,培养他们边听边直接用英语把听到而且理解了的东西储存在记忆里的习惯,以及培养他们克服母语干扰,直接用英语表达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一系列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理解和表达思想,接受和输出信息.正是在这种积极的思维和表达过程中,学生才能获得真正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 6,坚持进行口语测试 .
坚持进行口语测试是保障口语训练的一个有效措施.它能使学生对英语口语引起足够的重视,还能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口语训练成果.因此坚持在期中,期末和毕业考中进行英语口语测试是很有必要的.在进行口语测试时我们可以采用这样几种形式:⑴朗读短文或表演对话.这一形式可以督促学生课外进行大量朗读 ,训练良好的语音和语调,形成语感.⑵限制性情景反应, 即教师向考生提供一个较为简单的情景,要求学生使用一定的语言结构或日常用语作出恰如其分的反应.在这一形式中学生可将课文对话中学过的有用材料进行活学活用.⑶看图说话.既检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检测他们的想象力.⑷复述.能考核学生的 口头概括能力和重新组织语言文字的能力.⑸口头作文.这属于有一定难度的口试形式,适合于水平较高 的学生.学生不但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及组织能力,还要根据体裁,角色考虑陈述时语言的贴切性.
综上所述,要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让其放开胆子多听,多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