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现象

如题所述

高原现象

随着高三复习备考的进一步深入,很多学生出现心情烦躁、学习无法推进的现象。这是高考复习中常见的“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在成长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水平而不上升,或者有所下降,但在突破“高原现象”之后,又可以看到曲线继续上升。
学习者现象
学生在学习进程中常会有这样一个阶段,即学习成绩到一定程度时,继续提高的速度减慢,有的人甚至发生停滞不前或倒退的现象。在总复习的初期,每一个同学都很有信心,学习效果也较明显,但过了一个阶段,即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复习之后,成绩就再难有较大提高,甚至忽高忽低,沉浮不定;有的同学的复习效果逐步减退,甚至停滞不前,头脑昏昏沉沉,什么事都不想干,看不进书也记不住内容,性情易急躁烦闷。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高原现象”。尤其是成绩处于中上等的学生,在这一阶段,整天无精打采,精神萎蘼,食无味,睡不香,课堂听课效果差,甚至有的同学几乎失去了进取的信心。
  这种现象是极其有害的,主要是由于心理疲劳引起的。处理得不好,会影响自信心,带来不良后果。因为越是临近考试,尤其是高考,越是感到时间的宝贵,倘若迟迟不见进步,会有再学无用的错误认识,放松甚至放弃复习。这也是造成许多同学本来成绩不错而高考成绩欠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原现象”的成因
  高原现象是由于学习动力不够,知识结构有局限,运用能力不够。“高原现象”是学习过程必须经过的阶段之一:
  ①开始阶段:学习者要了解新事物、熟悉新规律,学习比较吃力,因此一开始速度提高较慢。
  ②迅速提高阶段:学习者初步掌握了该知识、技能的规律或找到了“窍门”后,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并因此受到鼓舞,提高了兴趣,树立了信心,因而进步很快。
  ③学习高原期:这时由于已经掌握了一些知识,剩下的多是难点,加之精神、心理等多种因素使得学习进步速度突然放慢,尽管每天做练习也很用心,但成绩提高不大,有时甚至成绩下降,总体上处于一种停滞状态。
  首先,在学习方法方面。学习阶段开始所用的方法,到高原期不一定再合理,所以当到了高原期,学习者要尽早探索适应该阶段的学习方法。另外,学习者的学习方法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暴露出缺点。
  其次,个人意志方面。学习者学到一定程度时,会感觉到非常疲劳,学习动机会下降许多,这时就需要学习者坚持,保持强劲的动力系统,遇到困境时,具有攻关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勇气,有顽强的意志力,才能克服“高原现象”。
  第三,在个人知识方面。知识基础不牢的学生很容易遇到“高原现象”。知识基础不足的学生在学习上“欠债”太多,因而克服“高原现象”的一个重要方法是丰富自己的各种知识,打下丰富的知识基础。
克服“高原现象”的途径
  正确认识,找出原因:其实,产生“高原现象”是一种正常现象,如同运动员在长跑中会出现极点一样,这时只要再坚持一下,激励自己,增强信心,这种感觉就会消失。学生应注意培养自己的心理品质,如增强意志力和耐挫能力等,以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去克服“高原现象”。
  打牢基础:有的同学原来基础欠佳,有许多知识点没有弄清楚,有缺漏差的情况,在总复习中如不能及时补上,则日积月累,不能自拔。所以要抓紧时机,不要使问题成堆,如有“欠佳”则要有计划清理。
  集中精力:有些同学学习方法不科学,靠死记硬背。所以要调节好精力,合理使用。在上课要集中精力,专心听讲,眼耳手脑并用,积极思维。在听懂的基础上适当做些笔记,不懂的,在课后向师生请教,及时补上。
  更新方法:要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因开始阶段的方法不适用,则应及早更新,如可采用“选择性遗忘”,即记重点遗忘枝节,记概念淡化典型。或用“快速阅读科学扫描法”,浏览内容大概,如用“削枝强干法”记住重点内容等。
  高原现象——转移注意力
  第一,就要找出自己的“弱点”。对平时每次检测的得分情况分项进行详细记录,对所统计的数据加以整理,将偏高或偏低的数据去掉,计算出其余数据的平均值,就可看出掌握情况,从而将自己的“弱点”找出来。
  第二,针对自己的“弱点”,准备一些质量较高的训练材料。在这方面,可多求助于老师,因为老师手里的资料一般都比较丰富,且老师的辨别力也要比同学们高得多。
  适当的放松自己,转移注意力:如参加体育活动、听音乐、看电视等。这样也有利于缓解心理紧张。
正确认识:高原现象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心态“无所谓”:因为考试的成败与否除了努力付出之外,还有受很多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比如天气骤变。而即使自己努力了,但情绪低落,这也势必影响高考成绩的发挥。
  行动“有所谓”:无所谓的心态并不是真的放任行为,可以任意地玩,或是放弃考试。因为,如果思虑过多,耗费了的精力,而且于事无补。而如果能将这份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来,专心致志,学习成绩必定有所提高。考试的结果无所谓,只要自己努力付出便无怨无悔了。
学习是一个过程,经历从开始阶段、迅速提高阶段、高原期以及再次提高阶段的循环往复。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经说讨.一个人走向成功必须经历三大境界:一者,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者,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者,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第二境界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高原阶段。
高原现象并非是极限,并非是不能再进步的代名词,相反,它就像是黎明前的黑夜,只要突破这一关,我们获得的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更何况创造性的成果也往往发生在高原期之后,我们就更没有临阵脱逃的理由了。

参考资料:百度 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03
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在成长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水平而不上升,或者有所下降,但在突破“高原现象”之后,又可以看到曲线继续上升。这种 “高原现象”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也不胜枚举。
学习者现象
学生在学习进程中常会有这样一个阶段,即学习成绩到一定程度时,继续提高的速度减慢,有的人甚至发生停滞不前或倒退的现象。在总复习的初期,每一个同学都很有信心,学习效果也较明显,但过了一个阶段,即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复习之后,成绩就再难有较大提高,甚至忽高忽低,沉浮不定;有的同学的复习效果逐步减退,甚至停滞不前,头脑昏昏沉沉,什么事都不想干,看不进书也记不住内

高原现象
容,性情易急躁烦闷。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高原现象”。尤其是成绩处于中上等的学生,在这一阶段,整天无精打采,精神萎蘼,食无味,睡不香,课堂听课效果差,甚至有的同学几乎失去了进取的信心。
这种现象是极其有害的,主要是由于心理疲劳引起的。处理得不好,会影响自信心,带来不良后果。因为越是临近考试,尤其是高考,越是感到时间的宝贵,倘若迟迟不见进步,会有再学无用的错误认识,放松甚至放弃复习。这也是造成许多同学本来成绩不错而高考成绩欠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编辑本段成因现象
高原现象是可能由于学习动力不够,知识结构有局限,运用能力不够。“高原现象”是学习过程必须经过的阶段之一:
①开始阶段:学习者要了解新事物、熟悉新规律,学习比较吃力,因此一开始速度提高较慢。
②迅速提高阶段:学习者初步掌握了该知识、技能的规律或找到了“窍门”后,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并因此受到鼓舞,提高了兴趣,树立了信心,因而进步很快。
高原现象——忧郁
③学习高原期:这时由于已经掌握了一些知识,剩下的多是难点,加之精神、心理等多种因素使得学习进步速度突然放慢,尽管每天做练习也很用心,但成绩提高不大,有时甚至成绩下降,总体上处于一种停滞状态。
首先,在学习方法方面。学习阶段开始所用的方法,到高原期不一定再合理,所以当到了高原期,学习者要尽早探索适应该阶段的学习方法。另外,学习者的学习方法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暴露出缺点。
其次,个人意志方面。学习者学到一定程度时,会感觉到非常疲劳,学习动机会下降许多,这时就需要学习者坚持,保持强劲的动力系统,遇到困境时,具有攻关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勇气,有顽强的意志力,才能克服“高原现象”。
第三,在个人知识方面。知识基础不牢的学生很容易遇到“高原现象”。知识基础不足的学生在学习上“欠债”太多,因而克服“高原现象”的一个重要方法是丰富自己的各种知识,打下丰富的知识基础。
克服方法
正确认识,找出原因:其实,产生“高原现象”是一种正常现象,如同运动员在长跑中会出现极点一样,这时只要再坚持一下,激励自己,增强信心,这种感觉就会消失。学生应注意培养自己的心理品质,如增强意志力和耐挫能力等,以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去克服“高原现象”。
打牢基础:有的同学原来基础欠佳,有许多知识点没有弄清楚,有缺漏差的情况,在总复习中如不能及时补上,则日积月累,不能自拔。所以要抓紧时机,不要使问题成堆,如有“欠佳”则要有计划清理。
集中精力:有些同学学习方法不科学,靠死记硬背。所以要调节好精力,合理使用。在上课要集中精力,专心听讲,眼耳手脑并用,积极思维。在听懂的基础上适当做些笔记,不懂的,在课后向师生请教,及时补上。
更新方法:要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因开始阶段的方法不适用,则应及早更新,如可采用“选择性遗忘”,即记重点遗忘枝节,记概念淡化典型。或用“快速阅读科学扫描法”,浏览内容大概,如用“削枝强干法”记住重点内容等。
高原现象——转移注意力
第一,就要找出自己的“弱点”。对平时每次检测的得分情况分项进行详细记录,对所统计的数据加以整理,将偏高或偏低的数据去掉,计算出其余数据的平均值,就可看出掌握情况,从而将自己的“弱点”找出来。
第二,针对自己的“弱点”,准备一些质量较高的训练材料。在这方面,可多求助于老师,因为老师手里的资料一般都比较丰富,且老师的辨别力也要比同学们高得多。
适当的放松自己,转移注意力:如参加体育活动、听音乐、看电视等。这样也有利于缓解心理紧张。
正确认识
心态“无所谓”:因为考试的成败与否除了努力付出之外,还有受很多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比如天气骤变。而即使自己努力了,但情绪低落,这也势必影响高考成绩的发挥。
行动“有所谓”:无所谓的心态并不是真的放任行为,可以任意地玩,或是放弃考试。因为,如果思虑过多,耗费了的精力,而且于事无补。而如果能将这份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来,专心致志,学习成绩必定有所提高。考试的结果无所谓,只要自己努力付出便无怨无悔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