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

上善若水

拼音:shàng shàn ruò shuǐ

出处:春秋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译文:春秋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不与世人一般见识、不与世人争一时之长短,做到至柔却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

造句:若人人都能做的上善若水,世上将一片祥和。


扩展资料:

上善若水近义词:

1、厚德载物

意思:品德厚实可以承载万物。

拼音:hòu dé zài wù

出处:《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文:《周易》:“君子的品德应如大地般厚实可以承载万物。”

造句:其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作风,以务实诚信、思利及人为理念,主张诚信经营,倡导保健品的理性消费。

2、德合无疆

拼音:dé hé wú jiāng

意思:功德广阔无穷。

出处:西周姬昌《彖辞.坤》:“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译文:西周姬昌《彖辞.坤》:“广阔无际的大地是生成万物的根源,万物都依靠它而成长,柔顺而秉承天道的法则。大地深厚且载育着万物,它的功德广阔无穷。”

造句:如果用一个成语来评价这个人,那就是“德合无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善若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德合无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厚德载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17

意思: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读音:shàng shàn ruò shuǐ

出自:春秋·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翻译:最好的德行就像水: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争功德,能够在众人都厌恶的环境中安居乐业,所以它就接近于道的境界。

例句:天下至柔,上善若水,清幽明澈,润泽大地,洗涤一切污垢。

扩展资料

成语典故:

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你为什么不学水的先行?”孔丘曰:“水有何德?”

老子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翻译:上天的善就像水一样,水滋养了万物,却不争功,处于众人厌恶之处,这就是谦下的美德啊!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川之王,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下游。世上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然而要攻下坚强的东西却没有能胜过它的,这就是柔的德行啊。

所以说柔弱可以胜过刚强。就是因为它的‘无有’,所以能进入‘无间’(没有缝隙)之中,由此可以知道不说话的教导和无所作为的好处。】

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翻译:众人都愿意处于上方,水却独处于下方;众人都愿意处于安全之地,水却独处于险境;众人都愿意处于清洁之地,水却独处于污秽之地。所处之地都是众人之所厌恶的,谁又能够与它争呢?这就是它上善的原因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3-30

“上善若水”到底是什么意思?

第3个回答  2019-04-23

上善若水出自于《老子》,指道德高尚的人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奉献于万物但不讨求功利。

第4个回答  2014-04-06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而攻坚强莫能胜之。”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如果来势凶猛,没有什么能阻挡的。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无人无争却又容纳万物。人生之道,莫过于此。"上善若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上善:至善,最完美;水:避高趋下是一种谦逊,奔流到海是一种追求,刚柔相济是一种能力,海纳百川是一种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种毅力,洗涤污淖是一种奉献。逝者如斯乎,人生尤如奔流至海的江水。乐善好施不图报,淡泊明志谦如水,而在这里水是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就和圣人差不多。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1]
梅湘涵书法 上善若水
梅湘涵书法 上善若水(5张)
出 处: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易性第八):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小 说:《炽天使传说》,人无常在,心无常宽,上善若水,在乎人道之心境,即,心如止水。
传 媒:北京西三环中央电视塔下的标志建筑物上,有著名书法家、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总后政治部丁嘉耕大校书写的“上善若水”,被誉为“首都文化风景”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
上善若水吕效廉爨体
上善若水吕效廉爨体
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於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
上善若水书画作品图册
上善若水书画作品图册(21张)
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周易》中也有坎卦(坎为水)与此义相同![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