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汉语拼音直呼教学中的两个问题

如题所述

在汉语拼音直呼教学中,学生往往会依次出现两个较为明显的问题:一是按照课本上音节的排列顺序,学生能够很熟练地读出来,但打乱顺序或任意挑几个音节,他们就读得不熟练,甚至不会读;二是看到音节能熟练地直呼出来,但却不能快速、正确地把音节听写出来。第一个问题的产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完全形成直呼音节所必备的条件。他们之所以能按课本上的排列顺序把音节熟练地读出来,实际上是背诵下来而已,并非真正的“直呼”。直呼音节所必备的条件主要有二:1、熟练掌握每个声母本音的发音方法和韵母的读音,籍此快速反应音节是两拼还是三拼;2、熟练掌握并运用直呼音节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应该是强化声母的本音、韵母的读音及直呼音节的方法,而不是不动脑子地看着音节读个不停。这样说并不是否定读的重要性,而是强调读的目的性及伴随读的思维过程。因为强化声母的本音、韵母的读音及直呼音节的方法,最有效的途径还是在具体的音节中完成,而不是把它们割裂开来,声母是声母,韵母是韵母,声、韵皆熟而直呼方法不熟还是白搭。在具体音节中完成以上任务就需读,不过读前要分析声母、韵母(或者还有介母),读时要思考声母做口形(或声介合母做口形),中间不断气发韵母的音的实现过程。这样训练的难点就在于学生读时容易走向记忆化(记整个音节的读音),一个音节重复读的遍数越多,这种迹象就越明显。克服的办法就是在讲清道理和要求之后,让学生多说这个音节直呼的方法,甚至说一遍读一遍。如,读man前,先说做m的口形,发an的音,再读,读zhuang前,先说做zhu的口形,发ang的音,再读。这样尽管暂时做起来麻烦,但从长远看,对养成学生良好的直呼音节的习惯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却大有裨益。这一点如果做得扎实的话,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第一个问题就有可能杜绝,至少表现不会有那么明显。第二个问题是由第一个问题导致的。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也就不那么突出了,但还需要强化以下几点:1、从要写的音节中熟练辨别出声母(或声介合母)、韵母、声调;2、正确书写声母(或声介合母)、韵母。第2点比较容易,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要做到第1点,着重需要体会音节的口形变化,因为除过a o e自成的音节之外,其余的音节都有口形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是与声母、韵母的发音口形一致的。只要对声母、韵母特别熟悉,那就可以根据音节的口形变化判断出声母(或声介合母)、韵母,从而把音节写出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