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都是自私的?这就是所谓的人性吗

如题所述

这个问题其实已经讨论过多次,但一则对自私人性论的泛滥感到不满,二则对这个问题有新的想法

持“自私人性论”的大概有两个核心论点,一是自私是人性的根本,注重自身利益正是天经地义;二是,就人的利他行为而言,我们无疑从中获得了“心理利益”(自我满足),从而仍旧可归结为自私。

对于第一点,我们只需问:世界上是否有完全只顾自身利益、丝毫不顾他人利益的人存在?我想答案是没有。“自私论者”或许会说,照顾他人利益也可能是一种策略,以获得更大的自我利益。这种解释当然是部分可取的,不过,当我们的利益同他人的利益完全冲突的时候,为什么有人会选择牺牲自己的利益呢?这是出于何种天性或者策略呢?一个人捐助同自身毫无瓜葛的灾区人民又是出于何种天性或策略呢?

这时“自私论者”可能就要举出第二点了:“心理利益”。如果说我们牺牲物质利益可以获得心理利益,那牺牲心理利益又能获得什么呢?当我们包容别人、照顾别人感受,甚至为他人忍辱负重的时候,我们确实牺牲了自己的“心理利益”。这时“自私论者”恐怕又要说,牺牲小的“心理利益”是为了获取大的“心理利益”(比如自我超越感等)。这时,我们可以说,“自私论者”已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他们区分“大的心理利益”和“小的心理利益”的时候,他们已经不自觉采用了道德判断,因为只有通过道德标准我们才能够判断“心理利益”的大小,而且判断本身就是一种“道德裁决”,而绝非是通过不同“心理利益”导致身体出现亢奋的程度不同来作出判断的。

可见,自私论是不值一驳的。那么人是否就是完全无私的呢?在人性的问题上,我持儒家的看法。儒家有一个区分:大人和小人。儒家把“人”看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说“做人”(to be)、“成人”(becoming)。一个人越是自私,那他就是一个“小人”(渺小的人),如果他不断扩充自己的胸襟和精神世界,乃至能够惠及天下,那就是一个“大人”(伟大的人)。而对于一般人来讲,多半也就是处于小人和大人之间,或走在A to B的过程中。至于这种成长的动力源,我们也必须假定它根植于人性。我们只需举一个例子便可否定人性完全自私:道德上一辈子都没有进步的人暂且不管,我想我们只见过道德水准不断进步的例子(越来越博大),却绝少发现某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道德水平不断下降(即越来越自私)。

很多“自私论者”喜欢拿婴儿作为证明人性自私的例子,殊不知婴儿正是小人(其实这个词原本就是小孩的意思),或者说尚未“成人”。将“人”看成一个动态的概念(就像我们一想到“河流”必定会是一个动态的想象一样),也许是避免陷入“自私论”的一个关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7-19
...........现在人刚从封建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不过百年.........家里老人的教导以及人生的经历一般都会影响到一个人........希望未来可以排除这些负面的观念,达到真正的共产主义.........
我相信任何生物都是有灵魂的,不过灵魂仅仅是一个能量体,它没有大脑,所以它无法感知和记忆事物,生物在死之后,会变为这种能量体,在雌性生物的妊娠期,会产生某种吸引力将能量体吸入,这就是生物的转世,来世变为什么,我们无从知晓,但是我相信我们可以经过轮回之后重新变为人类接触到这种文明,会体会到这种文明.................
第2个回答  2009-07-19
或许吧,每个人都为自己
还有些人得到帮助后转头就忘了,还问别人你为何这么自私…
第3个回答  2009-07-19
适者生存!同志,淡然些哦!想想自己就知道世界还是美好的还是公平的啊!
第4个回答  2009-07-19
做人要自私点,否则到时吃亏别怪我不提示你。
相似回答